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发布啦 0 0

前言

1982年2月,工作人员在修缮杨开慧故居的时候,无意间从墙体的砖缝中发现了一个包裹,杨开慧的手稿重见天日。

然而此时,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过去6年,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多年来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妈妈,如今看到这一幕,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杨开慧(剧照)

孔东梅作为毛主席的外孙女,多年来一直在探寻着关于祖父的故事,在杨开慧的手稿中,孔东梅发现了一首诗,当她认真解读以后,泣不成声:原来开慧外婆是这样的爱外公。

一直以来,孔东梅认为毛泽东为杨开慧创作了很多相思的诗词,已经彰显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爱,殊不知,杨开慧也为爱人创作了爱情诗。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新婚燕尔,遥寄相思:《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曾为杨开慧创作了一首词《虞美人·枕上》,在毛主席生前,这首词并没有发表过,可以说毛主席特别珍藏的一首词,那么这首词对毛主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1912年毛泽东从长沙中学读完书后,来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个对他有直接帮助的恩师,也就是杨昌济。

杨昌济早年间曾留学海外,对国内外的动态非常熟知,当然他也看到了中国的现状,亟需改变,但现在无从下手,直到遇到了毛泽东。

在毛泽东参加杨昌济的第一堂课上,杨昌济就发现了毛泽东的诸多才能以及是天赋异禀的地方。杨昌济在课堂上试探性地提问说:“你们为什么报考师范?”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杨昌济

蔡和森说:“我 . 报考师范自然是为了赚钱谋生,我的家里条件不好。”萧子升也说:“报考师范自然就是为了当老师,展现自己的才华,教书育人。”

杨昌济笑着点点头说:“想通过教育,改变下一代,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志存高远。”接着,他又问毛泽东:“润之,你为什么要报考师范?”说着,便端起一杯水喝。

毛泽东站起来说:“老师,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报考师范,我就是试一试。”正在喝水的杨昌济突然呆住,然后放下杯子仔细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的一句话让所有的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他,杨昌济问:“那你都试过什么?”毛泽东说:“我来师范之前,去当了半年兵,后来觉得还应该继续读书,所以就退伍了。”

毛泽东说完,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杨昌济问:“那你除了当兵还学过什么?”毛泽东说:“我还去考过商业学校,打算做生意,还考过法律学校,想当个律师,还考过警察学校,想当个警察,还考过一个肥皂学校。”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肥皂学校?那是什么?”

毛泽东说:“就是一个学校制造肥皂的学校,我看到招商广告上写着,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不讲卫生,学习制造肥皂利国利民,我觉得蛮有道理。”他刚说完,同学们哄堂大笑。

但杨昌济却眼前一亮,他走到毛泽东面前,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人。毛泽东继续说:“我也不知道我该学什么,只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学来学去都不对,也不知道学什么,所以就一直在尝试,但是都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

杨昌济听完毛泽东说的,心里顿然燃起了一团热火,甚至在毛泽东身上看到了希望。随后,杨昌济多次让毛泽东到他的家里做客,并彻夜长谈。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

杨昌济说:“润之,你的想法是任何一个学生都想不到的,我想你也已经知道了,中国缺的不是一个律师,也不是一个商人,更不是一个老师,那么究竟缺一个什么呢?”

毛泽东听完杨昌济的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他的思想终于被打开,以至于在毕业后,关于“究竟要不要出国留学”的问题上,毛泽东综合考虑了杨昌济的建议,最后留在了国内。

很多年后,毛泽东回忆恩师的时候就说:

“来到长沙后,我下一个尝试上学的地方是省立第一中学,我花一块钱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发榜的时候名列第一,这个学校很大,有许多学生,毕业生也不少,那里的一个教员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因为我有文学爱好而很愿意接近我。”

也就是因为杨昌济的指导和帮助,毛泽东认识了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女子,也就是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杨开慧长着一头秀发,因为父亲是知名教授,她从小得到了非常先进的教育,在思想上多次和毛泽东碰撞出火花,她和毛泽东慢慢到了情投意合的地步。

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根据导师的建议,他留在国内探索,并且被杨昌济推荐到北大“打工”,当时杨开慧在经济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毛泽东巨大的帮助。

不久,杨昌济病重,临终前曾多次嘱咐女儿杨开慧,说毛泽东这个孩子不错,实际上就是让杨开慧考虑考虑毛泽东。1920年初,杨昌济病逝,毛泽东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辅导下,慢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和杨开慧的感情也日益升温。

这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在毛泽东心里,杨开慧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自己的知己,因为毛泽东的很多革命理想,也是杨开慧的革命理想,他们的学识和见解,是真正的相融的。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毛泽东才气满满,杨开慧温文尔雅,在别人眼中,这对新人简直就是才子配佳人。新婚后不久,杨开慧继续在中学读书,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当校长,两个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可以说非常甜蜜。

1921年春,毛泽东到洞庭湖周边做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结婚后,第一次离开自己最爱的妻子。几个月的分别,让毛泽东十分想念,甚至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一天晚上,毛泽东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只是顿然觉得万念俱灰,不禁落下热泪,最后他提笔写下了这一首相思词,《虞美人·枕上》:

这是毛主席一生所创作的诗词中,很少见的一首婉约词,也是唯一的一首不用注释就可以读懂的词,上阕如下: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意思就是,我好想念我的妻子,那种思念就像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很久无法入眠,只能坐起来披着衣服,望着天上那隐隐约约的星星。

下阕: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大概意思就是:经过一晚上的思念,所有的念头都成了灰,只有妻子的影子在心里,望着窗外的月亮,不禁落泪。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等到毛泽东再见到杨开慧,便把这首词送给了她,杨开慧读完这首词感动不已,还给自己的好朋友李淑一分享了这首词。(新中国成立后,李淑一曾向毛主席索要这首词,这才有了那首著名的《蝶恋花》。)

然而,自从毛泽东开始革命生涯,便常常离家在外,杨开慧知道毛泽东的革命愿望,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杨开慧曾对向警予说,润之参加革命,我是强烈支持的。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去照全家福的时候,毛泽东也不在身边。

秋收起义前,毛泽东离家多日不见回来,杨开慧便带着孩子回到了板仓,当时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毅然上了井冈山,这时候他和杨开慧已经失去了联系,写信无法收到,打听也打听不到消息。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杨开慧

直到几年后,毛泽东才证实,原来妻子在1930年被敌人杀害。杨开慧在临终前,曾被严刑逼供,但她只字不提毛泽东的名字。最后,毛泽东含泪说了八个字: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思念爱妻,创作千古诗词:《蝶恋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会见从家乡来的客人,不管是韶山的乡亲,还是杨家的亲戚,毛泽东都多次提起自己的妻子杨开慧。

1957年,《诗刊》刊发了毛泽东一部分诗词,这正好被正在湖南担任老师的李淑一(之前提到的杨开慧的好朋友)看到。随后,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1959年李淑一和毛主席合影

大概意思就是,我看到您在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诗词,但是为什么没有写给杨开慧的那首,我曾听杨开慧提到过,但是我只记得头一句,堆来枕上愁何状,其他不记得了,您能不能再给我抄写一遍。另外,我丈夫去世后,我给丈夫创作了一首词,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希望您给看看。

但是在毛主席给李淑一的回信中,并没有看到这首词,而是一首最新创作的《蝶恋花》,至于毛主席为什么没有给李淑一抄写,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李淑一的这封信,勾起了毛主席对亡妻无限的思念,从《蝶恋花》中就可以看出。

李淑一是杨开慧在长沙福湘女中读书时的同窗好友,两个人形影不离,一如闺蜜。杨开慧牺牲后,李淑一痛苦不已,新中国成立后,她一直在长沙当老师,多次给学生讲烈士杨开慧的故事。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如今,她想到自己的好友心里难受得很,想到那首词也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所以鼓起勇气问毛主席。结果毛主席临时创作了一首,让李淑一受宠若惊。

这首词全文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李淑一收到这首词的时候,读完第一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我失骄杨君失柳”,其中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骄杨”正是杨开慧。

毛主席用“骄”字来形容爱妻,可见杨开慧在毛主席心中的位置,据毛岸青说,后来有一次他们让父亲重新抄写《蝶恋花》,毛主席提笔写了“我失杨花”四个字,随后老泪纵横。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杨开慧墓

关于《蝶恋花》,后来李淑一曾请求毛主席把这首词发表了,并提一下自己的名字。最后,这首词被改为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不仅在全国发表,并刻在了杨开慧的墓碑上。

而那首毛主席一直珍藏的《虞美人》,他生前一直没有舍得发表,或许对于他来说,这首词意义非凡,是他和杨开慧美好爱情的见证。

1961年,毛主席曾把这首词交给自己的卫士张仙朋,并嘱咐说:“你要把这首词保存好。”在毛主席逝世13年后,也就是1989年,在《湖南广播电视报》首次发表,后来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引起了轰动,无数人对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感叹又敬重。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杨开慧和孩子

杨开慧思念丈夫,含泪创作五言诗:《偶感》

杨开慧是杨昌济教授的爱女,从小博览群书,擅于创作诗词。1982年,杨开慧的手稿面世后,很多人对杨开慧的才气所感叹不已。

她给毛泽东所写的信件,方方面面都可以反映出她的才气和高尚情操,尤其是她写的一首五言诗。

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写于1927年到1930年之间,在这三年期间,杨开慧独自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在长沙板仓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杨开慧深入龙潭虎穴,仍然在参加地下工作。

可是她写给毛泽东的信件,之前还可以寄出去,现在都无法寄出去了,夫妻之间,天各一方,无尽的思念无法倾诉,只能在深夜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

这就是杨开慧手稿中的一部分,而那首五言诗更为感人,杨开慧写出了《偶感》后,把手稿秘藏于墙壁,把对爱人毛泽东的那份感情珍藏于内心深处。

《偶感》杨开慧

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多年以后,当孔东梅来到长沙杨开慧纪念馆,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由而落泪。孔东梅是毛主席的外孙女,她的外婆是贺子珍,多年以来,她一直在延安和韶山等地奔走,就是在寻找和记录外公的故事。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图 | 孔东梅

孔东梅说,善文能诗的开慧外婆怎么能不将对丈夫的思念归于笔端呢,那句“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每次我读都会泪流不止,一读就想哭。

杨开慧和毛泽东分离前,毛泽东曾患有脚上的疾病,起了很多泡,后来再也没有回来。这件事贺子珍也曾说过,说她刚见到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有脚伤,因为长期走路,脚上有很多泡。

孔东梅说,望着那纸面上娟秀的手迹,作为贺子珍的外孙女,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这70多年前,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年轻女子,躲藏在乡间,和丈夫及同志远隔天涯,心中充满了无限怀念和期盼而留下的手稿,真是岁月沧桑。

“您放心吧,外公的足疾已经在我外婆的照顾下痊愈了。”

孔东梅说:原来开慧外婆和外公的感情如此深厚。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有多深,孔东梅解读她的一句诗:看了想哭

革命者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杨开慧在诗中所表现的正是那浓重的感情。也正因为对毛泽东的爱,杨开慧在敌人面前,丝毫不提毛泽东半字,最后用鲜血浇筑对理想的忠诚,用生命托起了对丈夫的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岸英曾对弟弟毛岸青说,如果妈妈可以活到现在多好呀。不久,毛主席安排毛岸英回故乡看望亲人,毛岸英专程给杨开慧扫了墓,在墓前,毛岸英坐了很久很久。

如今,在杨开慧烈士陵园,一边是毛岸英的雕像,一边是毛岸青的墓,他们默默陪伴着自己最爱的母亲。在杨开慧的雕像前,有八个大字:开慧烈士,永垂不朽。

苍松环绕,松涛阵阵。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843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