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最后一天,多家外媒报道称: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包括旗下奥迪、斯柯达和保时捷),美国通用汽车集团(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以及印度塔塔集团旗下收购的英国汽车品牌捷豹路虎已暂停向俄罗斯经销商交付汽车。
目前车企尚未发布公告,但据消息来自外国权威媒体,也就是说这则消息基本实锤了;究其原因仍旧“冠冕堂皇”,外媒称停止向俄罗斯出口车辆的原因主要是芯片的短缺,与俄乌冲突导致的俄乌氖气出口和钯金出口受限有直接关系。然而这个说法目前看来还站不住脚,因为氖和钯的库存量还不至于在几天之内出现芯片缺口,所以真正的原因还是这些欧美车企与其背后的西方国家沆瀣对俄罗斯汽车行业进行制裁。
俄罗斯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是其自主品牌-“拉达”,不过拉达早已经被雷诺收购并实际控制,所以雷诺也出现了产能相关的问题(雷诺日产三菱为联盟企业);至此再一次印证了结论,只不过欧美和美国对俄罗斯汽车行业的打压,似乎是抱薪救火,俄罗斯的热门汽车品牌已经在逐渐刮起中国风。
参考数据·2021年俄罗斯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前十名
- 拉达,+2%
- 起亚,+2%
- 现代,+2%
- 雷诺,+2%
- 丰田,+7%
- 大众,-14%
- 斯柯达,-4%
- FA3,+10%
- 尼桑,-9%
- BMW,+10%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之所以敢于对俄罗斯做些什么,也许与其本就在下滑的销量有直接关系,韩国和日本目前没有看到与车企相关的制裁方案,原因似乎也很清晰了,如果要精髓德国其后的话,对于现代起亚和丰田汽车都会是很大的打击吧,尤其是在中国汽车市场表现急剧下滑的日产尼桑可能不会去蹚浑水。
再看一组排名,10~20名,其中长城哈弗汽车排名第12位,增幅达到125%;奇瑞汽车排名第13位,增幅高达224%;吉利汽车排名第16位,增幅为59%。
而增幅最大的西方汽车品牌是排名在吉利汽车之后的美国福特,增幅为47%。
答案应当很清晰了,曾经在俄罗斯市场风靡的欧美日韩汽车品牌虽然尚可稳定余前十名里,但是低端品牌已经增长乏力,定位稍高一些的欧系品牌下滑明显;能够快速成长的只有中国汽车品牌,以目前的增势为参考,即便没有欧美日韩对俄罗斯的制裁从而引起消费市场对其品牌的排斥,2022年的长城、奇瑞、吉利三个品牌都有望杀入前十,那么再加上品牌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未来的汽车市场支撑品牌必然会是中国汽车品牌。
目前,中国汽车厂商有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独资建厂,吉利汽车在白俄罗斯建厂面向俄罗斯出口,奇瑞以出口的方式向俄罗斯售车;其中哈弗品牌的主力车型为F7、F7x、H9等,车辆价格定位与同级欧美车辆相当,相比日韩系车更高;吉利汽车出口的是博越和缤越,奇瑞出口瑞虎5X、7、8三款车,定位仅次于哈弗系列。
在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定位始终不低,所以想要打开市场本就是件难事,然而近几年的涨势仍旧很理想;这足见俄罗斯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然而这还只是在乘用车领域中,在商用车型中还有知名度很高的中通、宇通、比亚迪等,其大型客车经常出现在俄罗斯的各个城市的街头巷尾。
其中比亚迪汽车于2021年即开始研究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策略,2022年有望将乘用车型推入俄罗斯市场;该品牌的王朝汽车、海洋网与规划中天空概念的高端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大黑马,其超高的性能、超低的能耗、理想的设计和稳定的质量备受好评,所以连某个德国知名汽车集团都用过该品牌的车辆去拆解测试,被曝光后也是深觉尴尬。
然而这些高水平的车目前只在中国市场销售,那么一旦把DM3.0-p/DM-i系统的车辆出口到俄罗斯,相信对于中国汽车很有好感的俄罗斯汽车消费者会被颠覆对汽车的认知。
结语:欧美日韩对俄罗斯的制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里不讨论,这需要专业的时评人来解读,作为汽车行业分析师只能看汽车,在汽车领域还是能看出一些变化的;在第四轮能源革命的进程中西方国家本就落后了,中国汽车行业乃至于中国一直为西方汽车行业与西方国家的“假想敌”,不过在实际动作上并没有“假想”,比如原材料价格的控制、芯片的垄断等等操作,这些都已经是“阳谋”了。
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俄乌冲突也不例外,建议对俄乌感兴趣的读者简单了解一下相关的近代史,之后对于近日陆续出现的“网特ID”站欧美的某些文章和评论就会嗤之以鼻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