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发布一下 0 0

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文/一默



“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


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格局小的人,容易在琐碎的小事中沉沦。格局大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自在沉静,豁达从容。



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不解释,是境界


世事无常,人事变迁,有太多的纷纷扰扰。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吗?


生活之中,每个人都有被误解和误会的时候。如果我们总是在解释,那这一生中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可以浪费呢?


很多时候,沉默不是理亏,而是一种格局。


东汉有个卓茂让马的故事。


开国大臣卓茂,功勋卓著,但是为人性情宽厚,仁义待人。有一次他骑马出门,遇到一个人,非说马是他丢的。


卓茂问他:“你什么时候丢的马?那人回答:“一个月前。”而这匹马卓茂已经买回来好几年了。明知对方认错了,但是卓茂却没有解释,把马给了他。


为此,身边的人都不理解。


几天后,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将马还给了卓茂,并表示歉意。而卓茂也没有计较,原谅了他。大家知道这件事后,都赞叹他的敦厚仁慈。


古人说:“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比起解释,沉默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一言未发,但却远胜万语千言。


当一个人不愿解释误会,反而用自己的力量去化解,去背负时,这就是境界。



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不纠缠,是洒脱


陆游曾写过一篇《东坡食汤饼》的散文。里面记录了苏轼的一件趣事。


苏轼、苏辙都被贬南方,在苍州和梧州之间相遇。兄弟两人分外高兴,看到路边一个卖面条的,俩人一起坐下来吃面条。面条味道一般,苏辙拿着筷子唉声叹气。


苏轼三两口吃完,看着弟弟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说:“面条这么难吃,你难道还要慢慢咀嚼吗?”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舒心的人,不如意的事。与其苦苦纠缠,不如果断放手。越过去,往前走,着眼于那些美好的事物,才不至于辜负自己,辜负人生。


“人要学会往前看,因为每一天都不可能再回头了。”面对那些糟糕的经历,无能的愤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大步往前,不要被其所累。


不纠结,不计较,坦然接受,然后略过。


格局放大,眼界放宽,人生的旅途很长,不必拘泥在一时一地。



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不责备,是豁达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说:“人这一生,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了自己内心的真诚与虚伪,也就懂得了尊重与理解。见了天地之广,明白自己的渺小,也就生出一份豁达。见了众生,明白了生活之苦,所以就懂得了宽容。


当一个人阅尽千帆,洞明世事,内心自然生出一种慈悲与宽厚。对于别人的伤害与过错,就没有那么多的愤怒和责备。


《三国志》里,刘备攻打雒城的时候,刘璋之子刘循率兵抵抗。刘循坚守城池,刘备久攻不下。军师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不幸离世。


城破之后,群情激愤,将士向刘备请命杀掉刘循。刘备却说:“各为其主,又何错之有。”


最终宽恕刘循,放他回到刘璋身边。刘备的大度最终触动了刘璋,率领益州百万军民,开城出降。而得到益州的刘备,不仅很快俘获了人心,也有了和曹操孙权一较高下的资本。


古人说:“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心胸宽广,仁慈厚道,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宽容是一种心量,更是一种格局。唯有那些智慧通达的人,内心才不会打结,这样的人,才能容人。


“人生是一个不断剔除的过程,慢慢知道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当一个人见过远山沧海,眼前的苟且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别人的非议,无谓的纠缠,内心的怨恨,一一放下。只有这样,你才能轻装前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夜读丨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主播:海默

资深媒体人

在有声的世界中,让我们深情相伴

文章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作者: 一默,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