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白银白银,是古代重要的流通货币 ?
近日来,随着乌克兰战事持续恶化,双方的激战从边境地区延伸到乌克兰首都基辅,民众争相躲避战事。
但还是波及一些民众,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场战事,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大家不仅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负面情绪,还要承受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
比如,棉花、石油、橡胶等等。当然,目前最受全球消费者关注的当属黄金和白银加工制品。短期上涨的贵金属,受到年轻人和中国大妈追捧。
今天,笔者想要想大家介绍下白银的历史。它又是如何走入我们的生活,并一度成为流通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黄金,并将其作为流通货币的国家之一。在远古时代,金的采集比银、铜要容易。在商代,金、银就开始被当作货币来使用。
在那时,金、银不仅作为加工品,还附带了金融、交易等属性。于是,就有了黄金和白银流通于市面上的情况。当然,在过去几千年间,中国更换了许多朝代。每个时代对金、银、铜的使用方式以及衍生的产品都不一样。
但它们原有的金融属性,加工制品的属性一直保留至今。金、银、铜以其价值贵重、易于分割、便于携带等特征,成为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西汉,是我国把黄金作为货币使用的最盛时期。西汉时,黄金充当价值尺度、支付工具和储藏手段,但并不作为流通手段,日常流通专用铜钱,人们购物时须将黄金先兑成铜钱。
另外,黄金也作为支付手段最重要的是用于赏赐,包括投降的匈奴人得到汉武帝的重赏。与此同时,黄金还用于买卖官爵、贿赂和国际贸易支付等。
到了宋代,币制以铜钱为主。随着开采技术,以及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从世界各地收来的白银日益增多。因此,白银作为货币的地位显著上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后,白银货币的地位超过了黄金和铜钱。自元代起,中国币制发生根本性改变。从长期使用金、铜和纸币改用白银作为价值尺度,白银逐渐成为流通手段。
此时,黄金则多用于赐予,广泛用于转移价值的工具。如结算旅费等,甚至用于计算税赋,体现的财富信誉,以及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到了明朝,曾用钱钞的金融市场受到通货膨胀的打击,人们开始转换交易手段。这时,生活一切都以银、钱支付。嘉靖后,白银在币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大数用银,小数用钱。
当然,在明代也会铸造金币,但很少流通使用。清朝时期,白银的地位较明代更高。因为黄金在这个时代,大多用作装饰,或被窖藏,以及用于赏赐,和加工成各类艺术品。
我们再度回到白银的话题。笔者相信,有很多人从阅读明清话本小说,以及观看现代古装电视剧,都发现他们经常用银锭、银两、碎银来消费。
就拿《水浒传》来看。我们最为熟悉的场景,就是一众好汉走到酒馆里面,对着店小二说:“店家,切两斤牛肉,三只鸡鸭肉,再来二斤好酒。”接着,他们就在桌子上扔下一锭银子。店小二拿了银子就去给好汉们备酒菜去了。
看起来,很豪爽,其实会让人产生误解的。因为,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人。而《水浒传》是以宋朝为历史背景编写的小说。
在宋朝,政府就有禁令,民间就不允许自主使用银子,只允许流通铜钱和交子。所以在《水浒传》,用银子买酒的场景在当时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后来,一直到明朝,白银才真正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人们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
对于白银的发展,在清朝才是最鼎盛的时期。因为,在中国古代白银产量很低,因为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天然白银,不像黄金、铜矿可以天然存在。
因此,在远古时期,我国古人有可能开采到天然金矿,所以两汉之前,黄金反而比白银常见。根据现有资料可得知:唐朝前,乃至南北朝时期,我们估算白银总产量约2000万两。
到了宋代,就达到总量为1.5亿两。所以说,两宋是中国白银开采的高峰时期。由于,周边诸多国家与宋朝接壤,双方连年战争,导致宋朝因赔偿问题,也经常流入、流出大量的白银。
明清时期,当时的银矿资源逐渐枯竭,白银产量渐渐下滑。但是,我们因与世界各国贸易,使得我国从海外流入大量白银,最高峰时,一度占据世界白银数量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在一段时期内,白银作为货币交易,也是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