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发布啦 0 0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当消息传到全国范围后,无人不为这个噩耗而悲痛万分。就在钱老逝世的第二天,北京大雪纷飞,似乎是老天都在向钱老告别。

为了表达对钱老的哀思,国家常委全部亲临追悼会现场,国旗盖棺,还有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数十万名群众自发组成了送行队伍,默默地送钱老最后一程。在钱老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究竟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绩?又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钱学森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虽然算不上非常富裕,但也是衣食无忧。良好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让钱学森养成“公子哥”的臭毛病,受到父亲钱均夫的影响,他十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1929年,钱学森高中毕业,即将上大学的时候,不少老师和长辈为他规划了大学的学习方向,高中老师觉得,他应该学数学,而国文老师却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完全可以学习文学。钱母则希望他能跟随父亲的脚步,以教育的方式实现兴国的理想。

然而,众人的劝说并没有动摇钱学森本来的想法,他受到焦裕禄的影响,一心想为国家修建铁路,于是,他选择了铁道部交通大学的铁道工程系。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在铁道工程系学习了两年之后,钱学森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彼时的上海,正面临着日寇的侵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钱学森看到了飞机的重要性,他将学习方向改到了航空工程领域。1934年6月,钱学森获得了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次年9月,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航空工程,但很快,他再次作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1936年9月,钱学森从麻省理工获得硕士学位后,转入了加州理工学院继续进修,在进修的方向上,他没有继续选择学习航空工程,而是选择了航空工程理论。在钱学森看来,只有真正掌握了航空理论知识,才能让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够赶上西方列强的发展速度。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在加州理工,钱学森度过了十几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他的老师卡门,给予了他学术研究上巨大的帮助。在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加入了火箭研究小组,并参与了多起美国军事机密工程项目,得到了美国军方的高度重视。

1945年,二战末期时期,钱学森跟随卡门,一起到欧洲调查和收集了大量德国军事机密。10月,钱学森又和小组成员一起前往日本,实地考察当地的火箭研究情况。到了12月,考察团将研究结果汇总,写了一篇名为《迈向新高度》的报告,这篇报告共计9卷,有5卷都是钱学森执笔撰写的。而这份报告,也为美国整个50年代的航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美国工作的十几年,让钱学森积累下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他回到国内后,才能如此迅速地领导团队,完成两弹一星工程的建设,然而,他的回国之路却异常坎坷。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整整用了5年时间,才顺利回到了国内,这其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和家人知道。1950年,钱学森带着妻儿来到码头,满怀对回国的期待,谁知,美方不仅扣押了钱学森的行李,还在不久后将他关进了监狱。美方对此事的解释是:

“我们发现钱学森要船运到上海的私人箱子,包括各种形式的技术资料,有些是秘密、机密和受限制的。这些箱子不符合美国‘出口管制法’、‘中立法’、‘间谍法’的相关规定。”

然而,这只是美方的谎言。钱学森的行李箱中并没有任何和工作有关的文件,他的家人也只带走了一些生活用品,美方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钱学森这样的人才留在美国。钱学森被关了半个月才得以重获自由,然而,美方对他的迫害远远不止于此。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出狱之后,美方派特务时刻监视着钱学森一家人的行踪,甚至连通信工具也不放过,时不时还会给钱家人打骚扰电话。在这样的高压下,钱学森没有自暴自弃,他沉淀下来,改变了研究方向,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工程控制论》。同时,他能无所顾忌地潜心搞学术研究,和蒋英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刚到美国时,蒋英还是一个千金大小姐,从来没有做过菜,而到了这段特殊时期,她却能把家里的一应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她和钱学森的感情之深。1955年,钱学森写下一封求救信,辗转多方,终于送到了周总理手中,最终,经过中美双方大使的多次谈判,美方终于放回了钱学森,而此时,距离钱学森第一次尝试回国,已经过去了5年。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即使已经同意让钱学森回国,美国政府还是想拖延时间,他们告诉钱学森,已经没有一等舱的船票了,想要离开美国,只能乘坐环境恶劣的三等舱。这显然又是美国政府的说辞,钱学森夫妇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买下了三等舱的船票,他们一刻也不愿在美国多停留。在码头上,一位记者询问钱学森,今后是否还会再回美国,钱学森的回答是坚决的:

“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而被问及,会不会因为这五年的遭遇,而憎恨美国时,钱学森十分客观地回答:

“我并不恨美国人民。当你被一条狗咬的时候,你不能够恨那条狗,只能够恨那条狗的主人。”


钱学森曾经说过:

“我在美国的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为了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国后能为国家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历经半个多月的奔波,终于安全回到了国内。11日上午,钱学森回到上海,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父亲。看着祖国焕然一新的面貌,钱学森心中感慨万千。到达北京后,钱学森一家来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当他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难掩内心的激动,无比骄傲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回到祖国后没多久,钱学森就投入到了祖国的建设浪潮中。1956年2月,他写下《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这份报告立即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在他的建议下,中央组建了航空工业委员会,专门为中国航空事业集中领军人物。当毛主席看过这份报告之后,更是无比欣慰地,将发展中国导弹工程事业的重任交到了钱学森手上。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在“新中国十二年科技规划”中,钱学森力排众议,仔细分析了导弹和飞机的优劣之处,提出建议,按照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国力,发展导弹显然比发展飞机更容易,并且导弹比飞机具有更强的性能。就这样,中央确立了发展导弹技术的决策,并由钱学森负责。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的人才可谓是屈指可数,除了钱学森之外,只有从各地抽调上来的20多名专家,和100多个优秀大学毕业生,总共还不到200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和出色的领导才能,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各尽其用,为导弹的研制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除了研究所的工作,钱学森还是一名力学老师,起初他每周上一次课,来听课的除了学生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之外,还有很多北大清华的年轻教师。只是这样传授知识,钱学森感到十分“不过瘾”,1958年6月,中央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钱学森担任近代力学系主任。

任教期间,钱学森不仅要求学生在力学学科取得优异成绩,还要求他们训练出优秀的数学计算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这一能力,钱学森专门开了一门计算课程,让58级的学生们晚了半年毕业,但这是值得的,半年的“开小灶”时期,学生们平均每人都做了3000多道数学题,虽然辛苦,但为自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受益匪浅。

钱学森葬礼:逝世次日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钱学森不仅有着过人的才能,还有着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1962年,国家正值自然灾害时期,钱学森主动提出减薪,并且拒绝继续给自己发放补贴,工资从每月450元降到了331.5元。1995年,钱学森获得百万港元的奖金,支票刚到手还没捂热,他就签了委托书,把这笔奖金全数拿来支援国家的沙漠治理事业。

正是因为钱学森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才让他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如今,他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精神永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