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应该发现了,最近全国楼市的风向是彻底变了。
就说上次听到“房住不炒”这几个字,应该是好几个月前了吧?
再掰开指头数数,自春节之后,有一大片城市开始放松了调控政策。
先是广州放松了新房限价;然后赣州、菏泽、佛山等城市降低了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有些甚至降低到20%;再然后,南宁等部分城市连二套房首付也降低到了30%。
尤其是这两天,新一线城市郑州出台了19条楼市新政,用的全都是大招。
图源:郑州市人民政府
总的来说就是,限购和限贷放宽了,买房的卖房的都松绑了,金融手段也大力扶持。
去年刚加码的楼市调控政策,今年仿佛解开了绳结,正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被悄咪咪突破。
这么看来,在拯救完生育率后,国家开始下定决心拯救楼市了。
而且照目前的这个趋势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房市松绑还会持续。
按理说,松绑政策一下来,买房难度下降不少,对还没买房的人是一种利好,大家应该一片欢呼雀跃才对。
但据我观察,并不是这样。
比如我们公司的同事小刘,女朋友在老家省会工作,本来计划今年回去买房结婚,买房的钱都准备好了。最近他们那儿房市也松绑,我们都劝他趁机赶紧下手,但他却“怂”了。
问其原因,他说,“现在还不知道房价以后会怎么样,担心还会往下降,那就买亏了,想再观望观望。”
图源:网络
抱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可真不少。
房地产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如果买房成为共识,大家就都跑去买;而一旦不买房成了共识,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时候真开始降价了也没人买。
这也是现在很多没买房的人的统一想法,反正调控还在继续,我也不着急,再看看。
当然还有一点,如果说如果房价真的下降很多,那也可以。
但现在很多地方的情况是,只降低首付、降低房贷,但不是降低房价。这样做,无非是增加买房人利息成本而已。
就拿这次房市松绑最猛烈的郑州新政来说,注意看第10条:
(十)提高商品住宅品质。落实《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严格高容积率、低绿地率项目审批程序,对低容积率、高绿地率、环保节能和立体生态建筑予以政策支持,对销售限价给予一定比例的上浮,逐步增加高品质住宅供应量。
图源:网络
其它都是虚的,只看这句“对销售限价给予一定比例的上浮”,正着说就是“涨价”,有点那么涨价去库存的意思。
要知道,对于改善性住房的需求,钱不是问题;而对于首套房的刚需,钱就是关键问题。
降低首付比例,只是让首次买房的人吐一口血和吐两口血的差别,买房总价甚至更高。
简单算个账,在房价不变的情况下,首付20%和30%的还款额差别:
1000万一套房,首付30%,300万,分期30年还,基准利率5.9%,累计支付利息794万,还款总额1494万,总计1794万,平均一个月还41500元。
1000万一套房,首付20%,200万,分期30年还,基准利率5.9%,累计支付利息908万,还款总额1708万,总计1908万,平均一个月还47450元。
降低首付门槛的代价,就是总额多还上120万,没买房的人一算账,可不都懵了吗?
图源:网络
好,一定会有人说,贷款利率也下调了啊!
再看看各地首套房房贷的利率下调:惠州、中山等地下调0.3%;重庆、南京等地下调0.25%;无锡等地下调0.2%……
首套房房贷利率确实下调了,但都只是0.2-0.3%不等的浮动,相当于每个月少还几百块钱。
对每个月几万块的房贷来说,就相当于原本扛着一头牛,现在从牛身上拔下一根毛,压力真的减小了吗?
这么看,目前的这些松绑政策,对还没房的年轻人真没多大用,别看房贷首付比例降低了,但还贷年限增长了,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可能更加绑定在房子上了。
图源:《公主小屋》
韩国就有很多这样的老人,由于年轻时买房,身上背着很长的负债,到了晚年依旧在干活。
所以啊 ,还没买房的年轻人对新政发懵,也就不难理解了。
没房的发懵我能理解,但我发现,现在有房的人更有点懵。
我的大学同学老张,毕业后回了中部某省会城市,前两年在房价高峰的时候,把自己的小户型升级了大户型。
当时他第二个孩子刚出生,首要目的自然是为了改善居住,当然另外也是想着,房价依然看涨,权当算作是一笔投资。
但最近房市的走向,让他乐观不起来了,聊天一直跟我唉声叹气。
首先,什么首付下降、房贷利率调整,跟他统统没关系。
因为房贷利率是降给买房新用户的,不是给他这种老用户的,他这套房子是在降房贷之前买的,二套利率5.88。还是凑了两家老人的钱,外加贷了好几百万房贷买的。
图源:网络
更惨的是,他之前看中这个小区,本来是觉得周边有小学,位置也好,但这两年市政发展规划,旁边小学要迁走,导致房价开始阴跌。
如今这波房市政策一下来,房价更没了上涨的指望,问中介,新房还普降了一两千。
现在他已经还了四年贷款,剩余还有20多年房贷几百万没还,算下来,剩下的房贷比现在买一个新房还高。
但没办法,老张现在也不能把房子卖掉,本来他就是改善型住房,给家里孩子用的。
更何况,就算他想便宜点把自己买的房子卖掉,市场上也没人接盘。
放眼全城的二手房市场,成交量惨不忍睹,十几万的出售量,每个月只成交几十单。这意味着,他想卖他的房子,就要和几万人竞争。
图源:网络
前段时间他试着挂了下,全是一堆中介打电话,没有一个是真买家。
其实跟老张这样的人挺多,这两年受疫情影响,降薪的降薪,失业的失业,很多人买房都是凑齐6个钱包外加贷款买的。
本来,如果房价能维持微涨趋势,背着贷款也就认了,心理满足,过几年也能卖个好价钱。但现在这个趋势,可能会让这个链条破碎。
举个例子,如果当初花200万买的房子,现在跌至140万。首付都跌没了,再碰上疫情被裁员,没了收入来源,很多人一气之下就断供了。
可如果真断供了,一系列后果就来了:银行会起诉你,再收房子,被拍卖的房子价格还要打8折,顶天也就112万,拍卖房子的钱根本就不够还银行。
图源:网络
要知道,很多人在还房贷过程中前几年都是在还利息,所以结局是你不仅会亏掉首付,还会欠银行几十万,另外还要付各种律师费。
放眼看全国,现在各大城市里,贷房贷断月供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比如济南挂牌的法拍住宅用房就已经高达8954套,这个数量不算少了,毕竟一套房子背后可能就是一个家庭。
这还是眼下的危机,放眼看未来几十年,房价更是不确定,按目前情况猜测,大概率还会下跌,断供潮可能更严重。
最近老张一直跟我感慨说,以前一直觉得,买了房不管咋样都是赚,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买了房还会亏钱!
哎,这就是房市十几年疯涨带给很多人的错觉…
看起来,现在不管是有房的,还是没房的,大家状态都有点懵。
买房也不是,卖房也不是,还贷也不是。
而目前这些房贷松绑政策,大概率还会持续下去。
为什么?因为不这么做不行啊。
现如今,新生人口一年比一年下降,“买房”的人以后只会越来越少,加上这两年经济放缓,能“买得起房”的人也越来越少,住房供需已经趋向饱和。
如果不加大降低购房门槛,继续捂盘等高价,那就相当于在捂雷。
所以,我对普通人的建议就是,关于房子,以后真的要调整观念了,不要认为房价会无限涨下去。
图源:《无依之地》
最近我就看到一则新闻,北京某大厂员工猝死,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他刚结婚没多久的妻子还怀着孩子,要独自面对每个月两万多的房贷。如果没有公司赔偿,可能就只能选择卖掉房子回老家了。
为什么敢背每个月2万多的房贷?
一个是因为大厂员工收入高,肯定认为收入cover房贷没问题,另外一个,认为房价会无限上涨,就算背房贷也是一种资产性负债。
但现在,经济环境没那么好了,收入可能随时断线;房价上涨,也不是那么确定的事儿了。
所以,过去的几十年,很多人都是闭眼买房,踩着房产的高杠杆上车,不用冒着大风险就能实现财富飞升,以后这样的做法真得改一改了。
当然,房价不会大涨,但也不要期望它大降。
就在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话了,“目前对房地产的价格做一些调整,需求方面结构产生一些变化,对金融业来说是好事,但是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得太大,还是要平稳转换。”
归根到一个字,就是要“平稳”。
图源:网络
以前我们总觉得,“手中有房,心中不慌”,我觉得以后要换成“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了。
尤其现在经济还处于下行期中,更得有“粮”,这个粮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你的能力,总之必须是比房子更靠得住的东西。
别再抱着以前“遇事不决靠买房”的观念行事了,等到真赔了钱才意识到的时候,一切就都太晚了。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