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发布一下 0 0

此次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空中突击旅的表现可谓是十分出色!在24日夜间战斗打响后,俄军第31近卫独立空降突击旅的200多名士兵搭乘多架米-8运输直升机,在米24和卡-52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从俄本土起飞,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过幸存乌军防空系统的探测,沿途冒着乌军的轻武器攻击迅速抵达距离基辅只有十几公里的安东诺夫机场,将这座战略要点迅速控制住。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乌克兰基辅附近的安东诺夫机场


虽然乌军立即组织了反扑并且声称成功击退了占领机场的俄军,但后来的战果表明俄军实际上一直牢牢控制着这座机场。控制住了安东诺夫机场等于在敌后有了一个稳固的战略据点,达到“中心开花”的极大作战效果,而距离基辅最近的一座大型机场被俄军占领也让乌军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中。那么俄军空中突击旅此次的表现和战术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俄31空突旅此次飞行的路线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空中突击旅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性,虽然直升机一向被认为容易被各种防空武器击落,但直升机有自己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可以紧贴树梢飞行,这种超低空飞行方式让大部分防空雷达都无能为力,并且直升机的灵活性甚至要超过战斗机,可以在任何利于掩护的地形环境中如峡谷地带轻松穿梭,实战中直升机大机群编队的突防成功率还是非常高。虽然这次突击行动俄军也损失了几架直升机,但相对于夺取安东诺夫机场这个巨大战果来说,这点损失可谓是微不足道。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俄军直升机直扑安东诺夫机场


其次就是通过俄军空突旅这次表现可以看到,空突旅具备极大的“蛙跳”式作战能力,可以出其不意地深入敌后方打乱对手的战斗部署,与自己的后方大部队配合达到里应外合的作战效果。俄军空突旅本土起飞跨越几百公里直取安东诺夫机场的战术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在未来可能遇到的一场大规模夺岛战争中,我们的空突旅也能在战争打响初期发挥关键性作用。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直升机掩护下的抢滩登陆演习


以某大型海岛屿为例,在此前的设想中经常会出现关于如何解决对方滩头防守的讨论,因为若不解决这个问题,抢滩登陆的我方力量就会受阻,并且对方在岸上我方在水中,地利因素在对方手中,随着我国空中突击旅建设的深入,在进行这一讨论时空突旅的武装直升机被认为可以为抢滩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从沿海机场直接起飞跨越海峡对滩头守敌进行火力打击掩护抢滩登陆,不过从俄空突旅的实战表现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的战术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直升机实施海对陆空中突击


海峡平均宽度为200公里左右,最窄处只有130公里左右,而目前我空中突击旅装备的主力直升机直-10、直19、直20以及米171等航程均超过800公里,直8、米171的航程更是超过1000公里,这条窄窄的海峡不会消耗这些直升机的作战半径,空突旅实际上可以飞得更远。大型岛屿的西海岸长达数百公里,战时利用巡航导弹等精确武器打击掉对方机场、防空阵地等设施,摧毁对方的防空体系后,几百公里的海岸线就会出现巨大的防空漏洞,空突旅紧接着就可以登场。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这个宽度非常适合直升机采用空中突击战术


此时的空突旅以紧贴海面的高度飞行,对方幸存的雷达也无用武之地,跨越海峡后大机群空突旅面临三个任务:一部分清除滩头阵地为后续登陆部队创造最佳的登陆条件,另一部分继续深入切断对方纵深与滩头的联系,再出来一部分向更为纵深的目标进发,完全可以像俄空突旅此次一样夺取机场、指挥中心等重要核心设施!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我陆航新型通用直升机编队


这样利用空中突击旅大纵深突进的战术,可以迅速打乱对手的防御部署,切断纵深与滩头守军之间的联系,迅速清理出大片安全登陆区域,残酷的抢滩登陆作战就变成了简单的海上运输,控制住机场等便于起降的区域后,甚至无需喷气式运输机,仅依靠大量的运输直升机就可以迅速向纵深控制区域增援兵力。

俄空突旅夺取机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一定非得硬性抢滩登陆

陆航铺天盖地的武装直升机机群


当然,这样的空中突击战术需要大量先进直升机的配合,俄军此次行动中就出动了卡-52和米-24掩护运输直升机,但对我们来说这都不是事,近些年我国在陆航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款新型先进直升机大量服役,目前我陆航的各型直升机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架,完全可以组织大量直升机展开空中突击作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