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发布一下 0 0

3月2日,也就是此次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的第7天,又一架俄军卡-52重型武装直升机残骸出现在乌克兰境内,这已经是第3架在战场上损失的卡-52。事实上,由于目前俄军已掌握了战场制空权,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损失的都不多,目前已确认的包括1架安-26运输机、1架苏-34战斗轰炸机、1架米-24武装直升机(也有可能是米-35)。相比之下,素来以性能优异著称的卡-52损失却为数不少。更重要的是,在损失的3架卡-52中,还有2架似乎是由于直升机发生故障后迫降并遗留在战场上,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卡-52可靠性的质疑。而之前曾传出我国海军可能采购K-52K的消息,因此,对于卡-52“突出”的实战表现,随即就引发广泛的舆论热议。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坠毁的第3架卡-52

2021年9月,网络上传出我国官媒前往俄罗斯“进步”飞机制造厂,也就是卡-52生产厂家参观的消息,随之而来的传出有关我国海军可能会采购卡-52舰载型号卡-52K的消息。毕竟,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虽然在2021年4月就已正式服役,但搭载的大部分都是直-8/18运输直升机,缺乏在登陆作战时进行近距火力支援,压制敌方滩头及后方岸基工事的武装直升机。曾经被外界寄予众望的武直-10,虽然屡屡出现与海军舰艇联合训练,甚至在071船坞登陆舰上进行试验性搭载的画面,但却始终没有真正完成相应改造正式上舰。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武直-10与坦克登陆舰联合训练

在这种情况下,官媒参观卡-52K生产车间的行动,就被舆论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随后,俄媒又传出双方以2000万美元单价签订36架卡-52K购买协议的消息,外界对对卡-52K加入我国海军的期待愈发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卡-52在俄乌之间这场战事中的表现似乎有些差强人意,或许很多人都在思考,我国海军是否还会考虑引进卡-52K呢?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拆分成两个方面来讨论。第一,此次俄军装备的卡-52先后在战场上坠毁3架,并且其中2架还是在自身故障的情况下坠毁,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意义?第二,我国海军引进卡-52K的最主要需求是什么,或者说,此次卡-52坠毁与我国海军引起卡-52K的目的,究竟有何关联?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官方媒体访问卡-52K生产车间的报道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会被击落的飞行器,更何况是执行低空支援任务的武装直升机。俄空天军(俄陆军航空兵在2003年划归俄空军,之后又在2015年改称俄空天军)装备的卡-52,虽然在短短一周内就损失3架,但其中仅有1架是在开战当日被防空武器击落。之后迫降的两架卡-52机体基本完好,尤其是第3架坠毁的卡-52,外部结构非常完整,而并非机毁人亡的情形。这表明卡-52作为一款重型武直,具有非常优秀的抗坠毁能力,这对于在重型武直领域仍是空白的中航工业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经验。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第3架坠毁的卡-52座舱设备保持完整

外界普遍认为,卡-52之所以在战场上接连出现故障并坠落,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共轴双旋翼设计导致的。事实上,在如今全球各国现役军用直升机中,卡莫夫设计局最擅长的共轴双旋翼设计,仍是最独特的一支,与普通直升机相比没有尾桨的外形看起来非常“另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卡莫夫设计局经过苏联时代卡-25、卡-27、卡-28系列舰载机型号的持续开发,积累了丰富设计、制造、维护、使用经验,最终通过从单座型卡-50到双座型卡-52的演变,将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可操纵性较好、占地面积偏小的优点,几乎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卡-52在设计时搭载了较为先进的航电设备,外部接口和软件程序架构也非常新颖,因此获得了俄罗斯空军的青睐。在早期与米-28竞争失利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与米-28并肩服役,甚至采购数量远远超出的反转,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优势和价值。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米-28与卡-52一直是相爱相杀

不过,此次卡-52接连因为自身故障坠毁,也表明其基础设计,尤其是共轴双旋翼设计应用在陆基武直上时,似乎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陆地上,尤其是直升机经常活动的低空,气流环境非常复杂,很容易受到地形起伏和温度变化影响,导致压强剧烈变化,造成直升机失控。举个例子,我国海空军装备的歼轰-7系列,最早是为海军航空兵在海上作战设计的型号,后来在陆上低空训练时,发生了多起因为气流变化失事的悲剧。而对于卡-52来说,其设计单位之前设计的都是卡-25、卡-27系列舰载型号,在这方面不免就有一些经验不足,并且独特的共轴双旋翼设计,在面对这种压强变化时,无疑更加敏感,导致了事故的接连发生。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歼轰-7低空突防面临更多事故风险

总的来说,卡-52凭借独特的共轴双旋翼设计,具备占地面积较小,操纵性出色的基础特性,这使得其作为舰载武直使用时,具有普通直升机难以媲美的优势。但通过近期的实战检验,卡-52也暴露出了共轴双螺旋设计在陆地应用时,自身存在的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足,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型。当然,如果再综合卡-52扛坠毁能力出众的优点,卡-52的“一优一缺”,恰好就是我国海军引进这款直升机的需求所在。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迫降后保持这种状态确实比较罕见

国内舆论之所以对引进卡-52比较认可,是因为海军确实非常需要一款性能出色的舰载武直。毕竟在两栖登陆作战中,无论是通过气垫登陆艇还是直升机运输部队登陆,始终都要面对对手准备充分的强大火力,而己方却还要面临武器装备尚未完全展开,弹药保障难以持久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能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武器吊舱,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火力,甚至可以装备直升机空空导弹,攻击对手武装直升机的舰载武直,对海军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武直的火力压制非常重要

国产武直-10在设计之初,空重就达到了5吨的水准,这也是重型武直的基础门槛,但由于发动机动力的限制,使得其最大起飞重量仅在8吨左右,目前只是一款中型武直。理论上来说,随着武直-10动力更换成最新型涡轴-9C,总功率能达到2400千瓦(武直-10搭载两台涡轴-9C),最大起飞重量上升到9.5吨左右,也就是重型武直的入门水平,即便上舰改造需要进一步增重,估计也没有太大问题。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武直-10改进型武直-10M已经现身

然而,即使重型武直,型号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美制AH-64E作为“阿帕奇”系列的最新型号,发动机、雷达、航电设备都得到全面更新,而升级之后的武直-10,与其相比的差距也很大。俄制卡-52是公认略逊AH-64E的优秀型号(主要是航电设备),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2吨,装备两台2200千瓦高性能涡轴发动机,再加上其独特的共轴双旋翼设计,使其在高温下的表现非常出色,充沛的动力也能游刃有余的应对突发情况。因此,卡-52K的性能完全能够适应“上舰”和“下海”的环境,但其最大的作用,却不是发挥自身性能,而是用作国产重型武直的“经验包”。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美制AH-64E性能确实相当强悍

我国海军虽然先后引进了卡-27、卡-28反潜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这三款应用共轴双旋翼技术的型号。但如今卡-27、卡-28逐步被国产直-9C及未来的海直-20取代,卡-31更是还没有登上航母甲板,就被国产直-18Y接过历史使命。表明了国内在缺乏共轴双旋翼设计技术积累的情况下,无意去走这条并不光明的道路。因此,海军可能会引进卡-52K,但几乎没有引进卡-52组装生产线的可能,共轴双旋翼技术注定不会被国产直升机大规模应用,像直-20、武直-10、甚至是两国联合研发的AHL重型直升机这种常规布局,才是未来国产直升机发展的方向。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海直-20未来的作用非常广泛和关键

但现实是,国内在重型直升机尤其是重型武直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迫切需要从“巨人的肩膀上”起步,以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因此,海军在引进卡-52K作为两栖攻击舰上的过渡型武直时,完全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摸索其设计和应用理念。作为武直-10向重型化发展的技术基础。这种方式,与当年国内在引进的俄制卡-31预警直升机基础上,衍生出直-18Y国产预警直升机的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075对舰载武直的需求较大,卡-52不太可能会出现卡-31引进后,没有登上航母甲板就黯然退场的尴尬。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国产直-18Y预警直升机

换句话说,面对此次卡-52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共轴双旋翼技术弊端,以及较为优秀的抗摔设计,恰恰是国内在引进卡-52K时,本来就打算摒弃和需要学习的两个方向。从这一点来说,经历过实战洗礼的卡-52,其尴尬的7天坠毁3架记录,必然不会对海军引进卡-52造成影响,倒是可能基于型号优劣特性和具体表现进行合理取舍。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卡-52K已经登上埃及两栖攻击舰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俄罗斯媒体曾经推测以2000万美元单价交易36架卡-52K的协议,这实际上是完全不可能的。卡-52K虽然听起来仅仅是一架直升机,理论上价格应该远低于一架战斗机,但在重型直升机领域却不是这样。以国内之前大量引进的俄制米-171系列运输直升机为例,这是一款因为生产数量极多,使得造价非常便宜的经典型号。国内早年引进时,为了避免可能的纠纷及降低成本,购买的还是没有搭载军用设备的民用型号。在21世纪初引进的米-17V5,价格只有600万美元左右,在2019年购买的最新型米-171Sh,价格也不到1100万美元,相比之下,卡-52K的2000万美元价格还是相当合理的。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米-171Sh是米-171系列最贵也是最先进的型号

然而,一个鲜有人知的数据是,俄空军在2012年接收的首批出厂卡-52价格是2513万美元,考虑到10年后美元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升、舰载型号改造以及俄罗斯厂家的利润,另外需要的配件、人员培训以及配套弹药,卡-52K如今的出口价格,恐怕至少也要达到4000万美元,与国内近期出口的歼-10CP战斗机价格接近。事实上,4000万美元已经是相当乐观的估计,美制AH-64E作为“阿帕奇”系列的最新型号,其普通配置出口价格已经达到1亿美元,豪华配置的价格还有大幅上升。更夸张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最新型CH-53K重型运输直升机,出厂价格就是1亿美元,比美制F-35隐身战斗机如今8000万美元出厂价格还要高25%,先进重型直升机的优异性能令人羡慕,但价格之昂贵却同样令人侧目。

参战7天坠毁3架!实战表现不佳的卡-52,值得两千万美元采购吗?

CH-53K性能优秀价格也非常惊人

考虑到此次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对俄罗斯自身以及世界局势的影响,关于引进卡-52K的后续,或者在不久后就会有相应消息传来,届时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此外,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俄空天军装备了卡-52、米-28和米-35这三款武装直升机,其中卡-52和米-35(这是米-24的现代化改进型号,需要近距离观察才能区分,鉴于目前俄空天军绝大部分米-24都已升级成米-35,前几天传出被击落的那架米-24,大概率应该是米-35)频频现身,但米-28却罕有出场的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米-28的装备数量远远少于卡-52和米-35,俄军为了简化后勤,因此最终没有出动米-28。这种同时服役多款定位类似装备的弊端,在实战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而这对于我国海军及陆航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值得警醒的案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