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汉宗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香港昨日再新增52,523宗确诊,当中11宗属输入个案,余下52,512宗属本地感染。综合两年多疫情以来,本地累计阳性检测个案突破40.3万宗,当中第5波疫情占逾39万宗,疫情未见放缓。
死亡方面,医院管理局呈报188宗死亡个案,有136人为昨日离世,年龄介乎29至102岁,当中仅有5人不是65岁或以上长者,另有52宗为滞后的追加呈报个案,疫情至今,已有1,546名病人于公立医院离世。
香港疫情惨烈,市民最强烈的感觉,是政府帮不上忙。公营医疗爆煲、核酸检测滞后、居家隔离乏援、市民抢购物资,乱象不胜枚举。
安老院舍及残疾院舍继续爆疫。昨日再增46所院舍爆发,涉及552名院友及187名职员,至今累计有755所安老及残疾院舍出现个案。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指出,现时全港七成二安老及残疾院舍出现个案,涉及9,800名院友,占整体一成三,而员工感染率亦达百分之九点五。第五波疫情以来,至少680名安老院友染疫死亡。另有六成残疾院舍出现爆发或感染,涉及3,100名院友及1030名职员,有一百所残疾院舍有十宗个案以上。
医管局最新指示,确诊的安老院舍院友原本在医院的14天隔离期改为7天,然后送返安老院进行余下7天隔离。医管局将未康复、仍带病毒的长者送回院舍是低估了风险,亦无视院舍有否合适隔离条件。院舍很少空置独立房间,如果确诊的长者与非确诊长者中间只是隔著屏风或帘,以Omicron的高传染力,根本不可能阻止病毒传播,房间也不是负气压,更易传染,加上安老院舍员工并非医护人员,无受过预防传染疾病的培训,更没有足够装备,他们不适宜照顾确诊病人。
在社交网有长者染疾的家庭发贴文表达种种不满,其中,有市民指召唤救护车大半天都没有车,眼巴巴看见老人在发烧,却家中没有退烧药,结果上网向街坊求救漏夜取药。港府设立24小时热线却发挥不了作用,物资等支援不是迟到,就是“无到”,令确诊者极为彷徨。一些独居、双老家庭的长者及隐蔽长者更是悲惨,感染后更加是无支援、无资讯及无药物。
港府在2月26日公布,计划容许快速测试呈阳性的市民,透过网上系统直接登记阳性结果,而毋须经过核酸检测确认,便可被直接视为阳性个案作后续跟进,以加快支援阳性个案人士。港府翌日称,相关网上系统尚需一星期准备系统,即以3月5日左右为界。然而,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昨日在疫情记者会上承认,仍在筹备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人士呈报的网上平台,“确实推出的日子,我暂时未能提供”。当局声称会尽快推出的“快测呈报平台”讲了一个星期仍“只闻楼梯响”,港人焦虑之心愈来愈热。
连日来,市民蜂拥抢购食品和药物,令超市货架清空,药房的止痛退烧药亦销售一空。百佳和屈臣氏宣布,市民在购买米、面、盒装鸡蛋、罐头、厕纸和止痛退烧药时,每人每类货品限购五件。要遏制抢购潮,必须消除恐慌情绪 打击哄抬物价。业界和港府应从货物供应入手,并不是单靠发声明说供港货物源源不绝便可稳定民心。更重要的是政府须做好资讯发放管理,避免信息混乱,让别有用心人士在网上趁机造谣,而市民因无法分辨信息真伪,在收到相关讯息便信以为真,即时在朋友圈中转发开去。消委会在未来一段日子须加派人手到各区巡查,是否有无良商人发疫灾财,哄抬物价,适时公开店名,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抗疫之道在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全民强检本是早发现的有效手段,香港却错过黄金时机;长者及早谷针,同样失之交臂。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日前严厉敦促特区负责官员,要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实际行动”,践行就职誓言,“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事情提升到“践行就职誓言”这层次,如同严正敲问特区当局抗疫表现,有否违背当日向中央许下的庄严承诺、有否辜负中央和市民所托。遏制疫情如救火,港府现在就要果断作为,不能坐等疫情从高峰回落,才慢慢收拾残局。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