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
文丨文史探索家
编辑丨文史探索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胜利,一时间举国沸腾,但就在全国人民为此欢呼的时候。蒋介石正悄悄地酝酿着一场战争,抗日战争结束了,接下里就是蒋介石针对党的一场阴谋。
日本无条件投降
正处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和平时期,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将和平的局面重新打破,让全国人民再次陷入战火纷飞的境地。
但蒋介石已经掩饰不住自己的野心,迫不及待的假装与我党进行讲和。但讲和并不是简单的书面和解,蒋介石费尽心思的当着全国人民的面,热情的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
蒋介石
在舆论上,蒋介石可谓是要占尽先机,那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后发生了什么呢?
一,谈判前夕
1945年的8月14日,蒋介石首次给延安致电,电报中说出日本已经准备投降,我们也可以一同商讨讲和的可能,欢迎来到重庆“商议大计”。
蒋介石
这封电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延安在看到电报之后迅速的召开会议,就关于毛主席要不要前往重庆谈判这个议程,展开了焦灼的讨论。最终,毛主席给蒋介石回电,先由周总理前往重庆进行谈判。
收到回电的蒋介石并没有失望,相反,这就是蒋介石想要的答案,在舆论上,蒋介石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蒋介石要求和平谈判而毛主席拒绝后,那舆论会如何发展,可想而知。到时候,发动内战便是顺理成章。
为此,蒋介石继续向延安发送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每次的电报都比上一次更加迫不及待,也更能看出假惺惺的姿态。第三封的电报上,蒋介石甚至已经给毛主席准备好了专机,将选择的局面全部推到党中央面前。
电报报纸
而三封电报也被公布在报纸之中,内容如下:
第一封: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
第二封: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在驰电奉邀,务肯惠诺为感。蒋中正哿
第三封: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总理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
在当时蒋介石电报的逼迫下,延安方面一度非常紧张,如果一直不理会的话,那么内战绝对会爆发,并且那个时候人民只会看到是毛主席不愿意和平,这是延安不愿看到的结果。而就在延安紧张的讨论时,毛主席一直从容不迫地思考着对策,最终决定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毛主席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阴谋,为什么毛主席要答应呢?
在前往重庆时最后一场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如果一直不去进行和平谈判,那么主动权不在我们身上,但如果我前往谈判,主动权又回到了我们身上。到了那里进行谈判之后,我们肯定要做出一点让步,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代价。我们的底线就是广东到河南的根据地,紧接着是江南,其次是江北根据地。在东北的地方我们要占优势,这将是我们去谈判的底线。
说完这些,毛主席没有停下:
如果这些还不行,那末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我去了重庆,领导核心还在延安。延安不要轻易搬家。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毛主席已经假定好了如果自己被蒋介石杀害或者扣押,那么就让刘少奇继续领导延安。
一切嘱咐完毕之后,毛主席给蒋介石进行了回电:
“鄙人承蒋委员长三电相邀,赫尔利大使两次表示愿望来延,此种诚意,极为心感。兹特奉达,欢迎赫尔利大使来延面叙,鄙人及周总理将军可以偕赫尔利大使同机飞渝,往应蒋委员长之约,以期早日协商一切大计。”
收到回电的蒋介石有些诧异,在他的盘算中,毛主席是绝对不敢来的,没想到毛主席真的来了,并且很快就要到。
二,正式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和周总理抵达重庆,现场没有安排欢迎仪式,只有一些记者在进行拍照。但毛主席并不在意,下了飞机之后朝着现场的记者进行友好的挥手,随后发表了一番讲话。
毛主席向群众挥帽
很快,毛主席已经抵达重庆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人民为之欢呼,同时也为毛主席的胆识而敬佩。
群众欢呼
在看到群众欢呼毛主席的反应之后,蒋介石显得有些错愕。但震惊之后,蒋介石立刻与幕僚就重庆谈判内容进行了讨论。此前的时候蒋介石一直认为毛主席不敢过来,甚至都没有想过如果真的进行谈判了,那么谈判的核心和内容是什么。
最终,蒋介石仓促的决定出了与毛主席谈判的三个方针:
1、不得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判改组政府问题;2、不得分期或者局部解决问题,必须现时解决一切问题;3、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所有问题以此为中心。
实际上,蒋介石并没有打算真的进行谈判,除了仓促决定的谈判方针外,就连具体谈判要怎么进行都没有计划,在这场和谈的程序和议程上,都是由我党中央进行提供。
早在出发之前,我党中央就对谈判的一切章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补充,而蒋介石则没有进行任何的准备,这样没有诚意的谈判,最终也不会谈出结果。
蒋介石和毛主席
很快,8月29日谈判正式开始,在谈判桌上,我方一开始便明确了本次谈判的重点,谈判的内容将会围绕着关于党中央领导的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
虽然我方不断的进行妥协谈判,力求和平,但蒋介石却从来没有让步一次,在谈判桌上,蒋介石坚持要实现军政同意,并且绝不承认解放军。
蒋介石
首次会谈并没有任何成果,反而有了破裂的可能。
而当时,党中央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包括拥护三民主义,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承认各党派合法等等。这些让步已经达到国民党的预期,但蒋介石要的不止于此,所以一直不肯松口。
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决定再次进行讨论,再退一步,愿意让出南方解放区,并且解放军进行缩编,从原来的保留48个师到43个师,一直妥协到20个师。
毛主席与周总理讨论
这些已经超过了毛主席的底线,但蒋介石再看到我方的妥协之后,不仅没有见好就收,反而毫无理由的告诉毛主席,他只能同意保留12个师。
这时,一直在观望的美方终于没忍住下场进行调解,当时的美国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在结束抗日战争之后立刻进行内战,原因只是因为不利于美方谋取利益。为了能够让谈判进行下去,赫利尔决定跟毛主席谈一谈。
毛主席与赫利尔
他告诉毛主席:蒋委员长同意给你们保留20个师,不仅于此,还给你留一个省的省长给你做。
毛主席听到之后,问赫利尔是哪一个省份,赫利尔说新疆省。
听到赫利尔的回答,毛主席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时蒋介石让毛主席前往新疆做省长,真实目的是让毛主席远离政治中心,在那年蒋介石的日记中有明确记载:
“此时对共党应以主动与之妥洽,应予以妥协,并投其所好,准予整编十二师部队,如其真能接受政令、军令,则政治上当准备委派共党之人(指毛主席),以一省(指新疆)之主席,使其满足一时,以观后效,乃决心予之。”
面对蒋介石的安排,毛主席没有明确的给赫利尔一个回应,而是淡淡一笑,毛主席的心里已经对这场谈判失望,这场谈判不会有结果。
谈判陷入僵局,蒋介石内心是无比的愤恨,他不断回想曾经的一幕幕,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将党中央放在眼里,但是今天却沦落到了和党中央在一个桌子上进行谈判的地步。
在9月29日,一直坚持早睡的蒋介石这个晚上没有睡觉,他在犹豫要不要在全国人民关注的谈判上露出自己的爪牙。
在蒋介石在29日的晚上,在日记上面写下了十一条关于我党的“罪状”,并且写下了准备扣押毛主席的文书,他要将毛主席扣押在重庆并且进行批判。
蒋介石
那一晚上的蒋介石无疑是矛盾的,一方面美国和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这场谈判里一直在推动着和解,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民众也一直在关注着这里,如果贸然行动,后果很难控制。
难熬的一夜过去了,最终蒋介石放弃了这个公然与人民作对的想法,而是继续与毛主席进行谈判。
蒋介石
而在重庆谈判的那段时间,毛主席写下了一首关于这场谈判的诗:
《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毛主席的不回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蒋介石的焦虑,这意味着谈判即将破裂,而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正在加紧发密令,要求各地方尽快收复失陷区域,并且积极的准备即将到来的内战。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终会谈持续了43天,10月10日,党中央和国民党在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
签订双十协定
在谈判期间,毛主席开始面见宋庆龄,冯玉祥等爱国人士,公开且坦荡的介绍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让重庆人民对毛主席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很多深受国民党报纸舆论引导的人民此刻猛然醒悟,原来毛主席并不是报纸中所描述的是一个“土匪”,而是豪气万丈不失风范。
宋庆龄
10月11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毛主席成功的回到了延安,延安的群众得知毛主席归来的消息后,由衷的为之高兴着。
然而,1946年,仅仅半年的时间,蒋介石忍不住撕破了协议,不顾群众的反动,发动了内战,使得进入短暂和平的中国再次陷入了战火之中。而这一举动,更是让蒋介石的野心公之于众。
蒋介石开启内战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蒋介石违背协议,让全国人民陷入苦难,注定不会收到百姓的拥护。
党中央的胜利是民心所盼,很快,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蒋介石彻底失去了对大陆的统治。
新中国成立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当家做主站了起来,从此不再遭受压迫剥削和战争。而曾想让毛主席做新疆省长的蒋介石则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灰溜溜地跑到了台湾做省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