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女真族从一个小小的部落迅速发展起来,变成了一个强悍的民族,随着实力的上升,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屡次对辽国下手,想要扩充自己的领域。辽国此时的实力无法与女真抗衡,他们只能节节败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地落到女真手里。
对于女真和辽国的这场争斗,北宋原本保持的是一种局外人的姿态,因为北宋和辽国相当于盟友,关系很不错,但后来北宋却和金国联合起来攻打辽国,最终辽国是被灭掉了,但北宋却也把自己推到了绝境——后来金国攻占了北宋,把徽钦二帝俘走了,还占据了北宋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
北宋为什么和辽国起了冲突呢?其实也是个人的原因。
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出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贺辽辰使,童贯为副将出使辽国,事情就坏在童贯的这张嘴上。
当时童贯在朝廷上很受宠,权力很高,而且因为刚刚和西夏打仗赢了,收回了一些失地,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自然有些膨胀。童贯不仅是历史上掌握兵权最久的宦官,还拥有史上最高的爵位,同时他手里还握着军权,能呼风唤雨了,地位自然高。在北宋,没有人敢对他不敬,就连徽宗对他都十分客气,但是,在出使辽国的时候他却受到了侮辱。
童贯是第一个出使别国的宦官,到了辽国以后,被辽国的君臣讥笑,说北宋无人,居然派一个太监来!
远离北宋独入狼窝,童贯心里虽然极为不爽,但为了保命也没办法,只好忍下这口气,唯唯诺诺地应付着,但这口怨气他是消不掉了,等一回国,他立刻挑唆徽宗打攻打辽国,还说燕云十六州的人都很想念祖国,想念家乡,想回家但是不能回,如果徽宗能派兵把他们救回来那真是再造之恩了!童贯说完后,还把燕人马植带到徽宗面前,向徽宗献上一个妙计,就是和金国联手灭掉辽国!
宋徽宗之所以会想灭掉辽国,其实也不光是童贯的原因,北宋所有的皇帝都曾想过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一直没有成功,出兵多次都被辽国击败,北宋也无可奈何。如今童贯再次提起灭辽之事,宋徽宗就有点心动了。对西夏的胜利,让他以为北宋的国力已经可以同辽国抗衡,说不定此一役还能让他收回燕云十六州,那么他祖上完成不了的霸业他可以完成,不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吗?对于燕人马植的主意,徽宗很以为然,他当场赐马植为“赵”姓,让他与金国联系,准备联手攻打边国。但是,虽然想干出一番大事,宋徽宗却没有任何的布置,依然该吃吃该喝喝,与金国谈的条件也没有经过仔细思量,导致吃了大亏也不知道,后来再要反悔,金国就不同意了,这也是两国埋下的导火索。
其实当时金国的实力,根本不用北宋帮忙就能打赢辽国了,他们当时已经攻下了辽国的都城,北宋这一插手,什么功劳也没立,反而被残兵败将的辽国杀得颜面尽失。北宋的窘态,让金国都看在眼里,自此北宋成了金国的第二个目标,当收拾了辽国之后,金国把枪口对准了北宋,很快北宋这块肥肉就落在了虎狼之师金国的手里。
北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用了童贯这种毫无军事才能的人,他把军队管得乱七八糟,完全随心所欲,士兵们的纪律也十分混乱,就这样的队伍,能打赢才怪,况且他说辽国的燕人想回家这件事也是假的,当时燕人已经在辽国生活了一百多年,早已和当地血脉相融,北宋出兵去攻打辽国,等于是在破坏他们的家园,他们对北宋不是感激,而是愤恨,没得到百姓支持的北宋自然打了败仗。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