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时评|代表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工厂更“热血”才能吸引年轻人

发布一下 0 0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2022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他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据3月5日中国新闻网)

这一建议,的确代表了部分传统制造企业的心声。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承霞也不约而同地提出,建议打通企业技能人才职称评定通道,提高待遇,吸引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厂”。

共同的建议背后,是工厂“招工难”的现实。国家统计局2021年在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该比例也是近几年来的新高。而90%的企业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年轻人进工厂意愿低。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的确是年轻人的自由。当下,“新经济”催生了很多新行业、新岗位,年轻人灵活就业,也体现了市场的活力与社会的包容。制造业用工难,不全是因为年轻人被外卖和快递等行业“抢”走,也与劳动力回流三四线城市、供需市场结构性失衡等因素相关。

但是,国无工不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驱动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制造业无人可用,不仅动摇了行业发展基础,也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所以,要鼓励年轻人进工厂,是个客观存在、也必须探寻解决之道的问题。

想让年轻人进工厂,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很多人觉得,因为工厂环境差、待遇低,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变小、不愿意吃苦。但招工火爆的快递、外卖行业,也是公认的辛苦活,“外卖小哥月入过万”只是传说,多数人还是靠劳力和健康换钱,而且普遍缺乏保障,手停口停,很容易被“困在算法里”,光谈待遇和环境,未见得比一些正规制造业工厂优越多少。

所以,说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愿意进工厂,是嫌钱少,不能吃苦,显然失于片面。从网友评论及媒体调查来看,当下年轻人择业,薪资很重要,但职业体验感更重要。这种体验感,包括了自由度、社会认可度、个性化、发展空间等等,而比起默默无闻在车间劳作的产业工人,“外卖员”走街串巷,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互联网上更具认知度,是新兴职业的典型代表,更容易带来职业认同感。

而且,做这一类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只要勤劳肯干,随时可以上岗,多劳多得,收入透明,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而不是只是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给人一种“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的励志感,这些都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就业心态。

所以,想要鼓励年轻人进工厂,工厂就得扬长避短,一方面提高制造业就业用工的服务保障,改善就业环境,如代表所言,用职称提升荣誉感和责任感,用待遇给予获得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工厂的氛围和形象也要更为年轻化,不要总是板着脸教育年轻人要吃苦,把进厂工作渲染得无比沉闷,要更多地展示制造业飞速发展、智能化、现代化的精气神,以创造的乐趣、奋斗的热血感染年轻人,托举起产业工人的光荣与梦想。

这也有助于制造企业真正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掌握技术、乐于学习、热爱这一行的优秀人才,而不是临时抓丁,来一批走一批,从整个行业来说,有更多年轻人不是冲着钱和安逸,而是因为喜爱和志向而加入,就业状况也会更加稳定,更能培养出有知识、有技术、有作为的产业工人队伍。

鼓励年轻人进工厂,并不一定要与年轻人送外卖对立起来。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是,为有志青年培养劳动意识,掌握先进技术,投身制造业技能报国,去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制造业吐故纳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整个行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