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乌克兰方面中最臭名昭著的纳粹极端武装组织,从东乌战事到此次的俄乌大战,亚速营从绑架、虐杀东乌平民和战俘,再到向乌克兰平民开火,多次刷新了其下限。而根据顿涅茨克武装的报道,近日亚速营又开始作恶,为了迎战包围马里乌波尔的车臣武装、俄军和东乌武装,竟然选择在马里乌波尔市区内大量乌克兰平民中布设了约10000枚地雷。
根据顿涅茨克武装部队的调查和发现,被团团包围在马里乌波尔市内的亚速营武装人员,已经在马里乌波尔市中央街道、位于“莫斯科”大街附近的公园、和“胜利”大道附近的居民住宅楼中,随机布设了约10000枚PFM-1“花瓣”反步兵地雷。
不熟悉地雷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对PFM-1“花瓣”反步兵地雷没什么概念,但这款地雷还有另几个非常出名的名字——“蝴蝶雷”、“断手雷”和“断腿雷”。
PFM-1(俄语:ПФМ-1)型反步兵地雷早在苏联时期就被设计出来并大量生产,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大量使用。这种地雷的体积和重量都不算大,在使用特制布雷具进行布设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覆盖大片区域。
和一般的地雷都强调高杀伤性不同,PFM-1型反步兵地雷的目的不在于击杀,而在于击伤。也就是通过有限的杀伤力,将触雷者的手脚炸断,以此来增加对方的伤员数量,最终降低对方的战斗力。因此,也有部分人将这款地雷称为“断手雷”或者“断腿雷”。
当然,因为这种地雷的外形十分像蝴蝶,所以“蝴蝶雷”这个名字流传得最广泛。这款反步兵地雷的总重量只有75克,内部填充了37克VS6-D型液体炸药或VS-60D型液体炸药。其使用的引信为MVDM/VGM-572型引信,在解除保险后,内部的液体炸药就处于待引爆状态。整个地雷的外壳为软塑料外壳,只需要5公斤或者5公斤以上的压力,就能够引爆。而最重要的是,这款地雷一旦布设,就没办法再回到安全状态,也就是无法像其他地雷一样进行手动拆除,只能够进行引爆拆除。
此外,PFM-1型反步兵地雷还有一个外形基本相同的小变种,也就是PFM-1S型反步兵地雷。PFM-1S型反步兵地雷的引信在解除保险后,可以在40个小时内不定时自爆。这么设计的目的,是给对方的排雷人员在排除“蝴蝶雷”时增加心理压力,增加排雷难度。
PFM-1S型反步兵地雷可以不定时自爆
国际禁止地雷运动一直在尝试推动在现代战争,尤其是城市战中禁止使用“蝴蝶雷”。还是以PFM-1型反步兵地雷作为例子,其长约12公分、宽约6公分、厚约2公分左右。在城市建筑物被摧毁后,很容易和各种建筑物残骸和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小部件混在一起,让人防不胜防。
和建筑垃圾混在一起,让人防不胜防
对于作战部队来说,巷战时经常在这种废墟上行进和摸爬滚打,很容易就会中招。而对于平民来说,无论是躲避战火,还是在战后重建,除非将整栋建筑物完全摧毁,并使用大型机械对建筑残骸进行多次重压排雷,如果使用人力来清扫建筑物,就会造成大量的二次伤害。
其在野外环境下的隐蔽性更好
亚速营确实是毫无人性,不仅在一开始就动用武力手段阻止马里乌波尔市民离开马里乌波尔,甚至还一度开枪射杀马里乌波尔市民,只为将大量的乌克兰平民留在马里乌波尔市内,充当自己的“肉盾”,让围攻马里乌波尔的俄军和车臣武装部队投鼠忌器,不敢随便动用火炮等重型武器。
当然,车臣武装方面也对亚速营挟持平民作战的行为准备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除了车臣“北方营”、“南方营”和“东方营”之外,一直在车臣共和国境内对车臣分裂主义分子和车臣反叛武装作战的车臣内政部特种警察团也被卡德罗夫动员起来,进入乌克兰参与各种攻城战和巷战。
车臣内政部特种警察团
对于亚速营采取的这种见不得人的恶劣手段,目前俄军和车臣武装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在进行马里乌波尔攻坚战或者是巷战的时候,尽量不要前往任何情况不明的地点作战,能够乘坐车辆、直升机机动,就尽量不要徒步机动。
并且,在战前就尽量做好情报调查工作,对于可能被布设了“蝴蝶雷”的地区,可以先进行封锁和管控,等到40小时之后,能够自行引爆的PFM-1S型反步兵地雷都自爆后,再对不会自爆的PFM-1型反步兵地雷进行排除。
如果非要对已经布设了PFM-1/1S型反步兵地雷的区域进行快速排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利用PFM-1/1S型反步兵地雷的塑料外壳以及内部填充的液体炸药红外特征与周边环境的不同,使用无人机等设备对危险地区进行快速排查。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马里乌波尔继续围而不打。动用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对马里乌波尔市区内的乌克兰政府军和亚速营进行定点清除,直到最终击溃其战斗意志。
图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