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香港演员、主持人祝文君因肺癌离世,享年55岁。演员斯琴高娃的丈夫、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陈亮声,著名媒体人曹景行,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赵赫……短短2个月,多位知名人士患癌离世,不竟让人产生疑问,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癌症是不治之症吗?怎样才能预防癌症?
为此,记者专访了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张小涛,他表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前提是癌症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发现
问:
致癌因素有哪些?
如何预防癌症?
张小涛:癌症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就是老百姓平时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抽烟或者被动吸烟者要警惕肺癌;嗜酒或常常喜欢喝点酒的人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风险就比较高;盐的摄入量长期超标,就容易患胃癌;过多食用碳水化合物,爱喝带糖的饮料就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也是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早发现”可增大治愈的可能性,并降低死亡几率,预防癌症,张小涛建议,1、不吸烟,并及时戒烟;2、定期地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癌症筛查,比如老年人得病率较高的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并严格遵守医生要求的复检时间间隔。3、控制饮酒或者戒酒;4、保护皮肤免遭太阳长时间照射;夏天外出时刻使用防晒油,或戴着宽边太阳帽和太阳镜;5、积极参加身体锻炼,依据身高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6、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的不良环境中,比如一些辐射暴露和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导致癌症;7、日常多吃一些预防癌症的食物,多种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尽可能降低饮用糖水饮料、果汁、餐后甜点和糖果,少吃精炼面包及油炸食品。
早诊断
问:
哪些症状要警惕癌
症?如何早诊断?
张小涛: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肿块;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等;4、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6、大便性状改变或带血;7、干咳,痰中带血;8、听力异常,鼻血等;9、血尿,排尿不畅;10、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张小涛介绍,一旦发现癌症,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每种癌症、每个病人个体的情况都不相同,病人一定不能按照别人口中所谓的‘经验’指导医生治疗,应该因人而治。”张小涛说。
慢病防治早治疗
问:
为什么说癌症
能治愈?
张小涛:肿瘤晚期治疗相对困难,但是在早期的食欲率非常高,战胜癌症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环境因素长期负面影响下,导致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肿瘤在早期,甚至还为恶化到癌的的时候,如果患者能够足够重视,早点诊断,经过正规医院科学的治疗,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以肺癌为例,如果肺癌患者,在肺部发生结节的时候能够遵医嘱及时观察、复检,在结节达到0.8毫米以上及时遵医嘱接受切除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肺癌发展到晚期的。所以一定要培养早诊早治的意识,提高病人癌症防控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肺部结节都需要切除。有数据表明: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检出肺癌的发生率小于1%。而直径在1.1公分到2公分之间的肺结节,肺癌的发生率处在36%到64%之间。如果肺结节直径超过2公分,那么肺癌的发生率可能会达到64%~80%这个区间。因此,早发现肺部结节,要定期复查,并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综合判断肺结节的恶性程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