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汉宗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香港昨日新增逾3.1万宗确诊,当中7,012宗由快测平台呈报。单计昨日多180人离世,另有101宗滞后个案。第五波至今累计确诊逾60万宗。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指,近日快测呈报日均仅万宗,核酸呈报在过去4日回落至日均2.5万至3万宗水准,相信疫情高峰已在本月2至4日期间出现,现展望乐观,疫情有机会开始向下。惟他提醒市民不要松懈,仍要积极维持防疫及配合检测。不过,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称,疫情回落或受制于现有防疫措施,疫情将持续横行;另一专家顾问许树昌相信仍有快测阳性者未呈报,疫情回落仍需时观察。
过去十多天,疫情似过山车,由每天冲上逾五万多宗,下降至三万多宗,近日再回落至二万多宗。往下去,究竟会在高水准横行?或持续下滑?又或者有反弹?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内地传媒访问时表示,香港连续几天稳定在一定水准,可见疫情快速地、指数式地上升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他又表示,有时机问题,香港仍在研究会否推迟或是否推行,若推迟至4月、5月,甚至不做,也是基于科学的思维和求证的方法。
资料图
有公共卫生专家称,借鉴外国经验,疫情到高峰便要开始松绑,指港府现应思考退场,完善防疫机制;本港需否不停建隔离设施,指第五波无7万隔离设施都可令疫情回落,“未来是否真有需要?到底要7 万?还是2万?”他举例,不停加设施犹如戴10 条安全带,以为好安全,但令社会绑到动弹不得。他认为应先有策略,再盘算精准措施,并善用公共资源,说不定花钱买口服药比建隔离设施更有效防止重症死亡,现亦应要思考如何恢复经济活动。
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认为梁万年的说法证明现时并非做全民强检的时机,当局应尽快释除市民疑虑,集中资源减少感染、重症及死亡,否则只会虚耗社会的专注力。
资料图
特首林郑月娥昨天表示,当局正从5 个来源增加隔离设施,其中中央援建项目包括已投入服务的青衣和新田方舱医院等,预计月底前共能提供2万张床;竹篙湾和启德前跑道区的隔离设施约有2 万张床,最快5月起分批投入服务。林郑月娥补充指,落马洲河套区会由中央筹建社区隔离设施及应急医院,由于土地位置接近深圳,为增加兴建能力和速度,现由内地直接派出承建商兴建。上述9个社区隔离设施共提供约5万个床位外,联同未入伙公屋约3,400个单位、借用两个大型过渡房屋项目涉2,500伙、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的352间房,以及向逾30间酒店租用房间合共提供约1.5万间房,全数启用后将提供逾7万个隔离单位或床位,抗疫能力比第五波疫情前增加超过20倍。
有公共卫生专家促请政府“停一停,谂一谂”,是否有需要不停建隔离设施,如何盘算精准措施,善用公共资源。
疫情严峻,部份染疫市民却以种种理由拒绝配合入住社区隔离设施。据了解,保安局最近特别成立专队,严厉跟进可能违反隔离令的工作,并初见成效。专队由退休警务人员组成,专队人员会随同抗疫专车前往当事人寓所,持隔离令登门带走当事人;如当事人拒绝入住隔离设施,必须有合理解释,人员会纪录有关理由,如对个案有怀疑,将转介予相关部门执法。据悉,当局现已严格跟进核酸检测确诊者的隔离令,稍后再剑指快速测试确诊者。有需要隔离的市民目睹此场面,知悉隔离令并非“一张废纸”,唯有乖乖遵从。
港人抗疫超过两年,压力爆灯。前晚港铁列车发生殴打事件,一名眼镜男忍不住咳,竟遭一名阿叔质问后掌掴一巴,两人扭作一团打斗;而公立医院前线医护奋力救人,日夜疲于奔命,一名身经百战的急症室主管何晓辉提起有染疫者无法入院,形容同事“这个月捱得好辛苦”,流下男儿泪,泣不成声。有医生忆述,当时眼见何医生泣不成声,也忍不住落泪,现场有不少同事低头拭泪。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会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在讲话中提到“风雨过后见彩虹”,香港遇到再大的困难,有中央的支持,有特区政府和全体港人的共同努力,都会过去。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