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发布啦 0 0

法拉奇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记者,桀骜不驯是她的代名词。她的采访风格是与众不同,难以复制的,情绪化、时间长、咄咄逼人这些都是她的采访特点。

法拉奇在进行采访的时候,往往会给采访对象设下陷阱,这种方式也让这些大人物都避而远之,她曾采访过许多国际闻名的政治巨头和非凡人物,邓小平就是其中之一。

1980年8月,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同志正在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期间,法拉奇就直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否永远要保留下去?”

她的采访风格也是一如既往地咄咄逼人,正当所有人为邓小平捏一把汗时,邓小平同志只用几句话就将她镇住了,那么邓小平是如何作答的?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剧照)

法拉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女记者”,经历过二战的残酷,担任过多年的战地记者,是名副其实的“带刺玫瑰”在采访中的时候总是会抛出刁钻、刻薄甚至是尖酸的问题,她的采访方式更像是跟人吵架,就连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都对法拉奇都是无可奈何,曾表示:“接受她的采访,是我做过最愚蠢的事情。”

法拉奇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性,小的时候经历过战争的残酷。1929年6月,法拉奇出生在佛罗伦萨,虽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父母也很注重对她的教育,购买了很多书籍供她阅读。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法拉奇也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

不过,这是一个随处都弥漫着反抗情绪的家庭。她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她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却也是反法西斯分子,激烈地抵抗过墨索里尼的政权,曾因此多次被捕入狱。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法拉奇也是耳濡目染,在10岁的时候,她就跟随父亲一起进行革命,给参加抵抗运动的人们放风、传递情报,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后,法拉奇慢慢的就形成了勇敢坚毅的性格。

也是童年时期痛苦的经历,让法拉奇更加厌恶法西斯以及一切形式的政权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拉奇在政府的帮助下,重返校园。学业有成后,法拉奇就在报社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

因为从小坚持阅读的习惯,法拉奇的文笔很是出彩,在工作没多久就正式成为一名记者。开始了每天外出寻找新闻素材的路程。

在当时那个时期,意大利的女记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法拉奇深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比别人更努力刻苦才行,也是在日积月累的采访中,法拉奇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直言直语,单刀直入。

在记者的岗位上磨炼了近10多年后,法拉奇不再满足于国内的新闻,而是开始在国际新闻崭露头角,在各种重大采访活动中亮相。在每次采访之前,她都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她的采访风格也是一如既往的高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让采访对象骑虎难下。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

1979年,邓小平收到美国方面的邀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邓小平为期9天的访问,堪称是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9天。

邓小平同志在美国的亮相,成为西方各媒体的头条事件,各家都是争先进行报道,纷纷派出记者采访邓小平。身为记者的法拉奇对于此事自然也是很上心的。

她此前采访过不少的重量级人物,却始终没有机会对中国的领导人进行采访,之前也曾向中国提出过申请,可惜的是都被拒绝了,这也让她对中国的兴趣愈发的大了。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毛主席和邓小平

很快法拉奇就得到一个完成自己心愿的机会。1980年9月,意大利总统准备访问中国,得知这一消息的法拉奇很是激动。因为这位总统和自己的父亲有很深的交情,或许可以跟随意大利的代表团一同前往中国。

很快在父亲的帮助下,意大利总统就答应了她的请求,还专门给大使馆打了一通电话为法拉奇担保。在电话中,佩尔蒂尼强调: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的记者,且有着很高的专业素养,对中方一直保持友好的态度,希望此次可以跟随代表团一起前往中国,并采访邓小平。

外交部新闻司在收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向邓小平同志进行了汇报,并询问是否接受采访。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邓小平和毛主席

当时法拉奇在采访中咄咄逼人的风格,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很多国家领导人都领教过它的魅力,是能避则避。对于这样一位风格奇特的记者,中央领导人纷纷建议邓小平拒绝参加此次采访活动。

不过对于此事,邓小平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中国正处在一个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改革开放也才起步不久。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争议,难免会有个别西方媒体对我国进行一些歪曲事实的报道,企图抹黑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借助西方媒体向全球传达中国的立场,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还是意大利总统亲自提出并担保的。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邓小平

对于法拉奇,邓小平也是有所耳闻,自然清楚她的采访事迹,也知道她在采访的时候习惯用录音的方式记录全程,并在发表的时候一字不改的刊登出来。

要是她自己有其他的意见或想法的话,不会在正文中涉及,而是在旁边单独进行描述。这也是她与其他记者截然不同的地方,现在的记者大多喜欢断章取义,而法拉奇的报道虽谈不上完全的客观,却也将事实呈现出来。

经过深思熟虑后,邓小平便决定接受采访,还打趣地说:这得同意,让我看看她到底有多厉害。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邓小平

很快法拉奇就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当时她激动的都要跳起来了,早就听闻邓小平同志在谈判中是一位难缠的对手,为此她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自从8月18日收到外交部的邀请后,法拉奇也是第一时间就动身来到了北京。她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后,乘车从机场前往下榻的民族饭店,看着窗外沿途的景色,法拉奇觉得很是新鲜,这跟资料中描述的中国有很大的出入,不得不感慨中国的变化是真的很大。

法拉奇此次来到中国是一次秘密行动,而当时的民族饭店也有很多外国记者,为了将“保密工作”进行到底,她还特意选了一间没有空调的房间,毕竟这可是的骄阳似火的8月,记者们自然是选择有空调的房间。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在进行采访

8月21日,人民大会堂118厅,邓小平在此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一般情况下,中央领导人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中方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派出国内媒体在现场进行拍摄,做全程的跟踪记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领导人的谈话进行发表。

进行采访前,法拉奇向邓小平提出“专访”,也就是“一人专访,独家报道”的意思。对于这个要求,邓小平也是点头应允了,在无关人员离开后,现场只留下了5人。除了他们外,还有新闻司的司长、翻译和记录员。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和邓小平

随后采访正式开始,法拉奇将录音设备准备好后,率先开口:“明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我先预祝您生日快乐!”简单的寒暄一下子就将话题展开,既活跃了气氛,又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不得不说法拉奇的准备工作确实很到位。

邓小平听后笑着说:“居然是明天吗?我基本上都不庆生,都忘了明天是自己的生日了。”

法拉奇紧接着说道:“这点我还是看了您的传记才知晓的。”

邓小平点头表示赞同,回到:“就算是我生日,那也不用祝贺。我都已经76岁了,年纪不小啦。”

法拉奇笑着说:“我父亲也是跟您一样的年纪,我要是这么说他,可是会挨揍的。”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

气氛逐渐轻松起来后,两人的谈话也步入正题,开始谈起了政治方面的内容,只是没想到法拉奇的第一个问题就语出惊人,单刀直入的问到:“您曾说中国正处在转折的时期,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前几年来北京的时候,到处都是毛主席的画像,可今天从饭店到这里的路上,只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幅,这幅画你们会如何处理呢?是否要一直保留下去?”

法拉奇的这一问在在场工作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得不说这位女记者确实和传闻中一样。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毛主席

毛主席的画像第一次出现在天安门,是在1949年2月12日,也正是农历的元宵节。当时北平刚刚取得和平解放。1月31日正午时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正式接管北平的防务。此次解放军的入城仪式也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西方媒体争先进行报道。

中共中央在经过研究后决定,在正月十五举行庆祝活动。这天对于北平的市民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当天参加庆祝活动的大约有近10万人,此时的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不仅有毛主席的画像,还有朱德、聂荣臻等中央领导人的,这也是天安门城楼上头一次出现这么多画像。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天安门城楼上中央领导人的画像

其中,毛主席画像的位置位于最中央,而这也是首次悬挂毛主席的画像,可想而知当时引起的轰动有多大。

此外,天安门城楼上也是悬挂着“庆祝北平解放大会”的条幅,天安门外,也是彩旗飘飘,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各种秧歌队、宣传队、高桥队也是一个接一个的进行着表演,锣鼓声,爆竹声,欢呼声,都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后来,经过中央开会商讨,决定在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地点则是设在了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当天,诸位中央领导人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向毛主席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毛主席

不过眼下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天安门的修缮工作,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天安门早已是满目疮痍,此外,毛主席的画像也需要重新进行绘画。

这可以说是一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了,当时是徐飞鸿接手了这项任务,并立刻安排人手进行周密的规划,同时还邀请周令钊负责具体的实施,周令钊时任北平立艺专的教师,擅长速写和水彩。而且他不仅构图快,绘画动作也是数一数二的,更是有着“快手周”的名号。

徐悲鸿之所以将这项任务交给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前周令钊画的毛主席戴八角帽的油画,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好评,就连毛主席本人也是毫不吝啬的夸奖。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毛主席

周令钊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还是1949年的9月上旬,当时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已不足一月。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周令钊带着自己的助手,直接在天安门城楼附近搭建了一个大型画架,连续奋战了十多天,才如期完成。

这幅毛主席画像跟之前的版本有很大的差异,是他本人亲自挑选的并最终拍板的,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戴八角帽的照片,这张照片在解放区也是十分的受欢迎。

即将收尾的时候,聂荣臻前去视察,在看到画像后,他赞不绝口“像!实在是太像了。”这句话无疑是对周令钊多日成果的肯定。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聂荣臻

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那会,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毛主席的画像。后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共中央领导人也是专门提出,要逐步减少公共场合中毛主席的画像,这也就是为什么法拉奇此次中国之行,很少看到毛主席画像的原因。

或许对被人来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身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云淡风轻,不假思索地回应:“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之前是到处都挂,这并不严肃,也不能表明对毛主席同志的尊重。”他回答地斩钉截铁。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邓小平

事实上,邓小平也确实做到了,毛主席的画像至今都还挂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由于风吹日晒的,难免会造成画像的损伤,于是每隔一段时间,相关单位都会对画像进行更换,而且每次都是手工制作。

1966年,中共中央经过商议后决定,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的更换工作,要赶在国庆节前完成,才不会耽误国庆的阅兵仪式,而且有专门的领袖肖像组进行绘制。

在法拉奇的设想中,她本以为邓小平会推辞不答,或者是应付了事,却不想邓小平大大方方、从容不迫地就回答了,一时间也是感慨邓小平确实有不一样的魄力。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毛主席和邓小平

接下来的采访中,法拉奇也是直截了当的问话,而邓小平也是游刃有余地应答着,牢牢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两人的谈话氛围也是比较的轻松,原定两小时的采访活动也延长了10分钟这对时间把握精准的邓小平来说,已经是个例外了。

当天谈话进行到中午时分,法拉奇还是意犹未尽,邓小平看出她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便善解人意地说:“这都到吃饭的点了,再不去肚子都要闹革命了,看来你还有很多问题没得到答复,再另外找个时间谈好了。”本以为要就此结束的法拉奇,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的都要跳起来了。

于是在两天后,他们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另外一场采访。对于法拉奇来说,三天内两次采访邓小平,这也是一种奇特的经历了。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法拉奇

两次采访结束后,法拉奇对邓小平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是高度评价,止不住的赞叹:“他对我的问题从来都是正面、充分的回答,不会回避我的话。在谈话中,他还非常的亲切幽默。这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9月1日,当这段采访谈话在《华盛顿邮报》上进行刊登后,顿时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一场特殊的访谈,也让世界对全新的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0年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毛主席像是否永远保留?邓小平如何作答

图 | 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

可以说没有毛主席也没有新中国,凭借毛主席的敏锐洞察力,我们才能在一次次战役中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他的一生都在为了解放中国事业而努力着,让亿万的穷苦老百姓不再受到压迫,重新站起来。

无论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如何变化,中国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戴不会变,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领袖人民爱,我们世代缅怀这位伟人。也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