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配置的长波红外光学相机完成在轨调试,实现了长波红外遥感成像,并通过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星载人工智能载荷AI-5完成了星上处理。3月10日,地面系统成功获取两者影像数据,进一步完成了国星宇航“AI+红外遥感”功能的在轨技术验证。
图中主要亮区为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厂区以及植被覆盖率较低的裸露区域,暗区为高植被覆盖率区域以及水面区域(水体发射率低,如金沙江)。通过该长波红外遥感相机收集记录地物热红外辐射信息,配合地面植被覆盖情况及地物的发射率数据,可有效应用于地物识别和地表参数反演(温度、湿度及热惯量等)。
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国星宇航已完全具备自主商业红外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国星宇航“AI+遥感”的创新技术路线得到了进一步在轨验证。未来,国星宇航将持续秉持“和祖国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核心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不断拓展商业卫星应用新场景,用科技服务人民,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星时代-17卫星长波红外遥感影像(上)
与历史可见光影像(下)对比
图中主要亮区为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厂区以及植被覆盖率较低的裸露区域,暗区为高植被覆盖率区域以及水面区域(水体发射率低,如金沙江)。通过该长波红外遥感相机收集记录地物热红外辐射信息,配合地面植被覆盖情况及地物的发射率数据,可有效应用于地物识别和地表参数反演(温度、湿度及热惯量等)。
国星宇航AI-5载荷在轨处理影像
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国星宇航已完全具备自主商业红外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国星宇航“AI+遥感”的创新技术路线得到了进一步在轨验证。未来,国星宇航将持续秉持“和祖国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核心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不断拓展商业卫星应用新场景,用科技服务人民,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国星宇航董事长陆川博士
国星宇航·成都大运会“大运号”卫星成功发射
国星宇航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