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世界局势,波谲云诡,俄乌战争还未止戈,在遥远的中东,又发生了一场暗中的地缘角力。
在美国伊拉克库尔德区埃尔比勒领馆附近,10枚短程导弹呼啸而至,且精准地避开了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谁干的?美国给的答案是:伊朗——导弹是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伊朗西部发射的。
在伊核协议谈判的节骨眼上,来了这么一出,其中的地缘深意,免不了全球一番揣测、研判。
笔者不是国家政治领域的专家,向来不妄议时事。在我看来,任何地缘上的戏码,都是人唱的——人才是打开波谲云诡的地缘局势的钥匙。
说到突然而至的导弹,就不得不提,按下导弹发射按钮的人——伊朗的“元帅”、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
弃工从戎的少年将才
我得做个说明:“元帅”是比喻,并不是他真正的军衔,他的军衔是少将。
伊朗的权力设置,最高领袖是一切权力的集中,总统是世俗权力的集中,由是全球目光总聚焦在最高领袖和总统身上。
对这个手执虎符的军人萨拉米,大多数人所知并不多。
萨拉米出生于伊斯法罕省戈勒派耶甘,出身是伊朗中产,也就是巴扎商人阶层。
萨拉米最初的成长路径,并不是征战沙场,而是科学钻研。
1978,他在伊朗科技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彼时,由巴列维国王开启的白色革命,已进入白热化,如火如荼的西化声势下,工程师可是社会上的香饽饽。
然而,步子迈得太大,总免不了跌个大跟头。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本站在伊朗“帝国史”巅峰的巴列维国王,一夜之间,被赶下台,宗教领袖霍梅尼执掌权杖,国家骤然转向,萨拉米这一代人,被卷入时代巨变中。
其后,两伊战争爆发,在国家和信仰的感召下,19岁的萨拉米,加入伊斯兰革命卫队,冲向战场,自此戎马一生,再未脱下军装。
巴列维国王
战争浴血的国防翘楚
伊斯兰卫队,是在伊斯兰革命之下,应运而生的,它成立于1979年5月5日。
革命卫队是由信仰武装的军队,视捍卫国家机器和信仰为使命。这支部队,在两伊战场上,让伊拉克军队大吃苦头。
战争是硬件上的武器较量,但根本上,还是军心的比拼,信仰之师,总能打出奇迹来。
在战场上,萨拉米完成了从工程师到军人的蜕变,战场的浴血厮杀和同胞们的相濡以沫,也坚定了他的立场和信念。
战争结束后,他已是伊斯兰革命卫队中的后起之秀,与日后被美国暗杀的苏莱曼尼,是一时瑜亮。
忠诚经受住考验的战士,总会被委以重任,之后,萨拉米进入伊朗国防学院深造,并取得国防管理硕士。
他不再是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兵,而是在地缘博弈场上、守好一国国防的将。
地缘炮弹的“影子司令”
军中的拔擢晋升,总是秘而不宣的,当萨拉米真正走上伊朗的权力中枢时,西方也查不清他的崛起之路。
2019年,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任命,萨拉米走马上任革命卫队的总司令。
美国摸不清他在军中的发迹史,但对他的鹰派立场,却并不陌生。
用咱们民间的比喻,萨拉米可以被称为“萨大炮”,在上任总司令前,就常常言辞激烈地“炮轰”美国、以色列等国。
如果说,上任前还是嘴炮,那上任后,可是实打实的大炮了。
萨拉米上任后没多久,革命卫队即击落一架美国监视无人机,美国人看得更清楚了:这是个硬茬。
可是,向来目中无人的白宫,数月后,发动了一场更硬的反击——
2020年年初,伊朗苏莱曼尼将军,遭美军无人机空袭丧生!
萨拉米闻讯激愤不已,很快,伊朗的复仇计划,子弹上膛。
这之后,哪怕是在苏莱曼尼逝世一周年后,萨拉米仍在叫板美国: “今天,我们遇到任何大国时都没有必要担忧或者恐惧,我们将在战场上对敌人发出最后警告。”
他的仇恨中,有国仇,即国家博弈的仇恨,也有私仇,即同袍战友被杀的仇恨。
这位强硬派的总司令,如今,又放了一炮。
导弹袭来,目标不是美国的外交人员,而是地缘角力场——是和俄罗斯里应外合,还是为伊核协议敲山震虎?或者兼而有之?
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