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俄乌军事冲突的影响,再加上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已经触及能源出口,近段时间国际原油市场以及天然气市场出现了巨幅波动,就在油价、气价持续飙升的同时,各国的生活物价也随之上涨,作为正处于过去40年里通货膨胀最高点的美国,对此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为此,美国一边忙着对俄罗斯进行施压,一边寻求其他主要石油产出国,通过协商来实现增产,从而降低持续高涨的能源价格,但是从现有的状况来看,“超级大国”这块金牌招牌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变得越发暗淡了。援引环球网3月13日消息,据伊拉克通讯社本月13号发布的报道称,当天凌晨,在伊拉克西北部城市埃尔比勒,美国的领事馆以及美军基地周边均遭到了导弹袭击。
虽然这起事件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宣布负责,但是美国五角大楼的消息人士向美联社透露,这些攻击都是出自伊朗之手,共有12枚导弹命中了美国领事馆和军事基地附近。
不过由于此次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并没有给中东局势造成更大的冲击,只是当美国将目光锁定在伊朗之后,外界关心的重点就立即转向了正在进行的美伊谈判。为了争取到更多石油产出国的支持,美国在过去几天频繁地游说,不光是欧佩克组织,就连委内瑞拉、伊朗这两个老对手也被纳入到了谈判对象,拜登试图通过和解来换取对方的增产和加大出口,尽快平衡高昂的油价,从拜登政府的这一连串自救行为不难看出,当初他们在威胁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时,其实已经预料到了会在全球产业链产生剧烈的冲击,而这股冲击已经从欧洲蔓延到了北美。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主动转变策略开始同伊朗寻求和解,但是双方的谈判工作并不顺利。
首先,伊朗在经历了特朗普政府的出尔反尔之后,对于美国的单方面保证不存在任何期望,明确表示德黑兰更期待一份集体协议,换言之伊朗核协议必须将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让伊朗产生些许安全感。可是这一次伊朗面对的拜登政府,其实和特朗普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美国在与委内瑞拉进行谈判时,公开要求马杜罗政府增加产量,并且扩大直接供给美国的石油出口,而拜登只需要放松对委内瑞拉经济制裁作为交易筹码。
因此当美国面对伊朗进行谈判时,大概率也会是相同的条件,甚至不排除重蹈让伊朗先出口,然后美国再松绑的老套路,毕竟对于美国而言,与其说他们需要稳定的石油供应,倒不如说需要金融层面上的利好消息,来稳定住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
但是对于德黑兰而言,解除经济制裁固然重要,但是趁此机会给自己争取一个合适的谈判成果更加重要。尤其是在伊朗核协议谈判早已经陷入僵局的当下,德黑兰通过发射导弹来“敲打”美国在伊拉克的领事馆和军事基地,更多地还是一种政治上的宣告,“提醒”和“催促”拜登政府不要幻想着坐地起价,毕竟现在有求于人的是美国而不是伊朗。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