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房价要跌不买房,真到需要的时候发现:已经晚了买不起了

发布一下 0 0

最近疫情反复,国外俄乌打仗,金融市场一片绿,似乎没有太好的消息让大家开心起来,恰逢房地产行业也到了艰难阶段,一致看衰的节奏,人口负增长,库存量大,房企陆续爆雷,经济数据下滑,裁员潮来临,还有说今年的形势和 2008很类似,搞不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可能一个人被负能量包围后,也会被感染,对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肖老师也深有同感,我主要是因为不能工作感到焦虑,今年天津的疫情到现在,影响两个月以上了,预计这波结束后,得到四月了,一年的时间,四分之一的时间就没了,所有目标和工作都要靠剩下的时间来完成,不过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很多人对买房产生怀疑和抵触心理。

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现在到底要不要买房?

首先你需要先问一下自己,有几套房,需要准备几套房?

结合自己最近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看完后自己再决定。

案例1:这两天天津多个区开始全员核酸检测,不过也有粉丝留言反馈,因为是租房,物业和社区并没有直接通知自己要做核酸检测,都说租售同权,但是现实中,有时候在物业服务,上学落户都不能同等待遇,你说气不气,甚至有的小区物业对租房的服务态度也不同,收费标准也要高!

案例2.有区域上学要求人户一致,尤其是重点小学,原土著拆迁户,户口在原籍,但是没有房,对不起,上不了对口学校,只能统筹安排,最后无奈为了孩子,还是买了学区房,拿天津和平学区房来说,六年前和现在价格已经翻倍了,当时200万买重点小学,现在普小都买不到了。

案例3.农村有句老话,都说养儿防老,但是真正到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时候,能不能继续住在儿女家里还是另一回事了,很多老人竭尽一生为子女奔波劳碌,帮孩子在大城市里买房安家,但是在仅有一套房的情况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很容易产生矛盾,例如婆媳之间,在我们现实中很常见。

而最好的距离就是一碗汤的距离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有些人懂了就懂了,之前和客户开玩笑的说,祖孙三代同堂买别墅和大平层,不如买两套小户型住楼上楼下对门更方便。

另外父母在老的时候,自己房,既可以自住独居,也可以出租收入,还可以少了一些矛盾,多一些清净。

我认为有些问题不能等到老的时候再去考虑,提前布局没有坏处。因为我见过80多岁的老人,因家庭问题,面临自己出去租房的局面。

4.有朋友家的孩子到了相亲结婚的年纪,女方的要求不高:市区有套房!对,这个要求已经不算高了,不同和70.80.甚至一些90后结婚可以没车没裸婚,现在的年轻人们,更现实也更务实,以前是没房过不了丈母娘,现在是相亲对象都过不了那一关。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孩子,父母正当年很多家长都在提前准备,有些出生了就买了,有些是上大学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当然还有一些是靠自己努力才能有的,随着这几年家长们的买房意识不断增强,有条件的家庭都在提前布局,不会等到用的时候再去准备。

现在发现一个很常见的结婚现象,同学之间的即使不是同班同学,校友或者转介绍的概率也不少,身边的案例很多。很多家长买学区房不一定为了学习,可能为了孩子有个好的环境和人脉圈子,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而是在孩子学生时代接触的同学关系里,恰恰也符合门当户对的要求,现在重点大学的学生群体里,家庭条件好,父母学历高,注重教育的占比重越来越多,由大学反推高中,初中,小学,是不是就理解了。

5.你见过有人因为没有房子发愁,但是听过因为房子多而发愁的么?有时候你细致理解一下房子本身是自住的,但是由于它绑定了教育,商业,配套变成了金融产品。

随着农民进城,大部分农村宅基地利用率很低,城市里有房就当是多了一个安家的角落。无论科技发展多么快.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不会改变,大城市里可以租房拼搏奋斗,但是当你老了,叶落归根的时候,总不会还继续租房把,有人说回农村,那医疗怎么解决?还有人说去养老院,以现在的养老院水平和退休金,过的舒服一点有难度。

以上案例都是最近遇到的真实写照,从业多年,我见过一套房没有还在纠结犹豫,也见过已经多套的房的还在努力置换,加持!可能是每个人对房子的情结不同,对它的看法不同,但是在我们意识中,它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早晚都要面对的东西。

我也不建议所有人都去买房投资,只是想告诉大家,有房才有安全感,它本来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该买的时候就要果断买。

我理想的状态就是父母一套,自己一套,子女一套,你们认为合理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