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表示,楼市想泡沫化的需求都泡不出来了,拐点后是良性循环

发布一下 0 0

房地产对经济的作用不可小视,房地产作为经济的支柱定位很少有变过。国发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就表示,“房地产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产业链最长、产业带动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

不过,随着高科技产业、新经济的兴起,房地产在GDP中的占比也在弱化。

回顾房地产近三十年来的变化,其增速之快,在各个行业之中少有。当然,对于经济的贡献也非常明显。

199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年修建的房屋就是1000多万平方米。

8年之后,即1998年,商品房销售增长了10倍,突破1亿平方米,当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2185.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513.3亿元。

从商品房年销售量突破1亿平方米,到突破10亿平方米,第二个十倍也仅仅用了13年时间,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亿平方米。

随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在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7亿平方米,达到了171654万平方米。当达到17亿平方米之后,筑顶迹象开始显现,2019年至2021年,均在17至18亿平方米之间,未能突破18亿平方米。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

黄奇帆表示,楼市想泡沫化的需求都泡不出来了,拐点后是良性循环

回顾过去的楼市数据,能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在的楼市。

今年,对楼市的定调是支持商品房的合理自住需求,从房贷额度到房贷利率,从地方给出的买房补贴到契税优惠等,似乎,房地产又将重回上升通道。

难道,房地产的增量还会继续像以前那样突飞猛进?

最近,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显然不这么认为。

黄奇帆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50平方米,基本上到了天花板了。规模难以继续扩张。

黄奇帆表示,楼市想泡沫化的需求都泡不出来了,拐点后是良性循环

黄奇帆表示,整个中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2020年后达到了50平方米,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均50平方米就是天花板。

黄奇帆表示,楼市想泡沫化的需求都泡不出来了,拐点后是良性循环

黄奇帆在解读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时,用了十组数据表明,楼市拐点已经到来。其中引人注意的是,14亿多人口天花板、城市化率已经到了65%、老龄化在加深(已经到21%)以及旧城改造也差不多了等。

在谈到当前的买房需求之时,有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一是城市化率已经到了65%之后,购房需求减少。

农村里面的青年人、中年人基本上都已经 进城工作、生活或买房安家了,在农村的只有一少部分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看一看,现在乡镇的住房空置以及乡镇房价与前几年房价的比较,你就会明白,乡镇开始冷清。以前农村进镇,乡镇人口进县城,县城人口流向省城的模式已经变化,农村青年人直接进入县城或省城。而城市里该买房的人该买的都买得差不多了,还能再卖给谁。

二是房价上升期与下降期,需求各不相同。

买房人心中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在房价上升期,就算我有两套房子闲置我也不怕,因为房子是硬通货,今年卖不掉,可能等一两年,房价上涨之后,卖的房款还会更多。同样,房产开发商的房子没有卖掉,也不急,抵押给银行,等待楼市回䁔之后再出售。

但是,当上涨的预期没了,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大家都想套现,大量的库存积压也就出来了。同时还会造成新房需求大幅萎缩,原来准备买房的人也不买了。

所以,房地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想泡沫化的需求都泡不出来了。

黄奇帆表示,楼市想泡沫化的需求都泡不出来了,拐点后是良性循环

至于大家关心的房价是否会下降过多,黄奇帆也表示,没有说法五年跌一半,十年跌两半,没这个概念。但是,房价的势头已经拐过来了,不再像过去五年翻一翻,十年翻两翻。而是,略有上涨或者涨幅低于GDP的增幅。

因为,房地产的更新会继续,以总量550亿平方米来计算,每年折旧1.5%,也会有8亿多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黄奇帆表示,追求房地产业不大起大落。阵痛是必然的,拐点后是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