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中越战争,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改写东亚历史的一场战争

发布啦 0 0

在几十年前,中越之间爆发了一场断断续续持续近十年的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表面看起来是中越关于边界领土之间的纠纷所引起的冲突。本质上是中国和苏联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是关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过于巨大,是中国和苏联的代理人越南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在1986年的9月的北京中南海的紫光阁,邓公接受著名美国记者华莱士在《六十分钟》访谈节目中也提到:中苏关系缓和的三个障碍中,最重要的障碍就是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走全部武装军队,柬埔寨的问题由四方商议解决。(四方指的是中国、越南、柬埔寨、苏联)从这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在这一时期,邓公在国际外交和大国博弈中展现出的谋略堪称顶级,成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好了地基,从而让中国完美的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使中国彻彻底底的完成工业化,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79年中越战争,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改写东亚历史的一场战争

中苏交恶,冷战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苏联,在初始时期关系正处在男女恋爱的蜜月期。可好景不长,在赫鲁晓夫执掌牛耳后。苏联背弃历史,之后的解密文件显示,在召开二十大时,甚至不让中国代表旁听,走了修正主义的道路,中苏关系就迅速恶化。

政治和外交上:1958年,赫鲁晓夫想在中国领土上建立长波电台,来帮助苏联舰队在太平洋地区活动。还提出要在中国的港口上驻军。彼时中国刚刚赶走了日本法西斯,刚刚完成民族独立。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无理要求,立马遭到毛主席的严词拒绝。

经济上:从1960年开始,主要是在重工业上,苏联逐步撤走援华专家,取消所有的援建项目,使中国百年工业化的梦想遭到了暂时的停滞。军事上:到了1969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之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破冰。

而苏联加速拉拢越南,给武器装备、给技术人才、给资金扶持。妄图“挟越南以令中国”

越南投桃报李,不断在中国边境制造流血冲突事件,大肆殴打杀戮华侨同胞,尤以“友谊关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可中国不是汉献帝,苏联也不是曹孟德。“十年混乱“过去,邓小平复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民生凋敝的国内情况。邓小平知道中国不能再单打独斗,也需要在国际上找找帮手,寻找伙伴来对抗北方的巨大威胁。

主战坦克

装甲车

火炮

防空导弹

舰艇

575辆

94辆

649门

529套

57艘

1979-1985,越南接受援助总价大约600亿美元

79年中越战争,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改写东亚历史的一场战争

从1978年开始,邓开始了密集出访。10月,访问日本,签署了中日关系正常化条约。一来是希望日本企业来中国开办工厂,另一面是希望日本帮助孤立苏联和越南。11月,马不停蹄访问东南亚,说苏联和越南刚签署的《苏越友好互助条约》是对地区和平的威胁。

重头戏在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标志着冷战的转折点。苏联的命运就在此被宣判了死刑。在从美国回来时,再一次去了日本,目的是确保日本支持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对越反击战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雷霆之势结束战争,整个过程只有28天

1978年末,军委召开会议,作战部署是东线任命许世友为边防总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西线由有过援越经验的杨得志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从云南方向出击;参战信息如下表。

战场的具体指挥官


中方

越方

许世友(广州军区司令员)

杨得志(昆明军区司令员)

张铚秀(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文进勇(越共军委第一副书记)

武元甲(国防部长)

战争时间


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共28天)


参战部队番号


东线:第41军、42军、43军、54军、55军和第50军(不含149师)为东线兵团

6个步兵师(第3、316a、337、338、345、346),16个地方团和4个炮兵团

共计一百万(刚经过越战洗礼,处于全民皆兵的状态)

西线:第11军、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

共20万人,550辆坦克,装甲车800余辆、各种火炮9000余门(加上后续增加的部队大约有56万兵力)


军事态势图

战争详细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17到2月26日,解放军东线战场近12万人,在许世友将军的指挥下攻击越南,势如破竹只用了九天,就攻占了越南高平和班罗这块广大地区。东线开始对高平山区的负隅顽抗的势力进行最后的清剿,西线十余万人在杨得志将军的指挥下,从云南的三个方向进攻越南,虽然越军主力师实施机动作战战术,给解放军造成较大的伤亡,但还是节节败退,接连攻占黄连山省重镇甘棠。

第二阶段:2月27到3月5日,东线55军继续挥师南进,连下谅山,下琅。西线分多路向沙巴地区穿插进攻,攻占封土和迷达山,与东线形成威逼河内的态势。完成预定任务后,突然撤军,因为已经达到了惩戒作战的目的,不能和越南打成山地游击战的情况,那样得不偿失,同时也不想重蹈美国在六十年代,陷入越战的覆辙。

第三阶段:3月6日到3月16日,解放军采取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办法开始撤退。有计划地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的大量设施,并在路上埋设了地雷防止敌人追击。16日部队全部回到祖国。战争结束后,中越并没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是在边境持续冲突近十年,其中以“两山轮战“为主。

79年中越战争,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改写东亚历史的一场战争

两山轮战以练兵为主

两山轮战从1984年开始,1989年结束。战术目标是收复老山和者阴山,并锻炼自十年混乱时期的解放军部队。因为长时间没有实战,导致部分军官军事技能不强,战术素养不高,缺乏临场指挥能力,派出了各军区部队共十个集团军轮番上阵训练。

1984年4月-12月7日

昆明军区轮战(夺回老山、者阴山)

12月7日-1985年5月30日

南京军区轮战(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防御越军)

5月30日-1986年4月20日

济南军区轮战(承担老山的防御任务)

4月20日-1987年4月30日

兰州军区轮战(接替第67军防务)

4月30日-1988年4月30日

北京军区轮战(接替防务)

4月30日-1990年2月13日

成都军区轮战(接替防务)

1991年,苏联解体。越南独木难支,在国际上遭到孤立,国内重工业被损毁殆尽,经济一蹶不振。迫于形势,越南不得不退让于同年11月,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对立状态。越南退还了侵占中国的80平方公里土地。

在整个十年对越作战期间,双方伤亡人数及其损失如下表

伤亡与损失


中方数据

越方数据

减员3.4万人

6954人死亡,14800-21000人负伤

击毙越南部队10万人以上

击毁坦克和装甲车54辆、火炮781门、汽车594辆,机场3个、

10000名平民死亡,其他数据未公布

(其他数据本人觉得偏离实际,暂不列出)

击毁550辆军车(包含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各类大炮

结语: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双方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越南受到伤害最大且持久。近十来年的战争对越南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拖累,开始把防御重心放在北方,也无法干预邻国的内政,再也无法实现整合中南半岛,称霸东南亚的梦想。

对中国而言,由于邓小平的审时度势,主张坚决打击越南军队,自此中国的地缘安全得到巨大的保障,获得了和苏联斗争的战略主动权,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能源通道,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锻炼了部队作战能力,为解放军现代化探明了道路。

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可以得出。如果朝鲜战争是洗刷百年耻辱的立国之战,那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改革开放、国家富强的奠基之战。

因为中苏交恶,中国梦寐以求的工业化迟滞了,为此中国不得不另寻它路,乃至于主动靠齐欧美,加入世界经济,获得西方工业技术,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写了东亚的历史,这场战争暴漏了苏联外强中干的弱点,苏联只在宣传上谴责了中国,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奔赴越南参战。(邓公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没有苏联的帮助,越南根本无法继续打下去,因为越南连一颗炮弹都造不出来,这场战争相当于是摸了老虎的屁股”)。也为苏联的解体提前敲响了丧钟。

参考文献:

《论中国》 基辛格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