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渊说史
编辑|文渊说史
2001年,张学良病逝于美国檀香山医院,此前他曾被蒋介石软禁了54年。张学良的遗嘱明确表示:他名下遗产全部捐献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张学良的巨额遗产从何而来?而他为何要将遗产捐给美国?
年轻的的张学良
一、张学良为何要将遗产捐给美国?
其实在1993年的时候,他在面对哥伦比亚大学历史调查小组时曾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打算将名下所有的藏品和财产遗留给后代。
张学良认为自己的孩子主要是在美国本土长大,他们自小受到的是西方文化,思维也是按照西方的方式走。
如果他贸然将遗产留给孩子们的话,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难免会疏忽对藏品进行应有的保护与珍藏。到那时藏品势必会被人虎视眈眈,难免会沦落到他人手里。
遗产的归留是张学良作为父亲的一方面顾虑。另一方面,他希望后代能与他过去的一切撇清关系,不要再受到他的牵连,孩子们往后能够平安生活足矣。
既然他为了保护后代,不将遗产留给他们,那他为何不将遗产捐献给中国大陆或者是中国台湾呢?
晚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在面对调查组的解释是:他不喜欢台湾那闷热黏腻的气候。台湾常年降水,会不利于对藏品的保管,容易产生藏品霉变等现象。
虽然他面对调查组是这样的说辞。但最重要的还是当时台湾严峻的政治氛围,和他多年来被软禁的经历,使他早已对台湾失望至极,不再充满信任。
也许他不想将遗产留给台湾的更大可能性是因为他与蒋家之间多年来的恩怨。
张学良当时对蒋介石的态度可谓是说一不二,蒋介石对他也十分的器重,为此还曾对张学良许诺,会将黄河以北的地区全权交给张学良管理。
蒋介石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愿意提供两千万银元的出兵费给张学良。
蒋介石虽然很重用人才,但生性多疑的他仍会对张学良抱有一丝防备,在他看来张学良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有可能下一秒就会因为别的原因而将自己“引爆”。
自从日军开始入侵中国以来,张学良一直都希望全国能够统一阵线,一致对外抵抗日军,当他将想法告知蒋介石时,蒋介石却总以“攘外必先安内”的言辞直接泼他一盆冷水。
张学良在与共产党合作中,他发现共产党就是自己所向往的地方。他也曾申请入党,但由于张作霖之前有过杀害共产党的历史,于是他的入党申请因此被拒绝。
张作霖
张学良与中共中央达成协议后,便带着手下的东北军与中国的红军、杨虎城的西北军一起形成了“民族统一抗日”的铁三角。
仅仅凭靠他们三方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此张学良还苦口婆心地劝说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与他们一起抗日,可蒋介石却不愿停止内战,他心里一直抱有“剿灭共产党”的念头。
张学良多次劝说却始终被拒绝,于是他只好与杨虎城一起兵谏蒋介石,将蒋介石暂时扣押起来。
蒋介石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于是他只得被迫签署一致对外抗日的协议,至此西安事变这才顺利解决!
(左)蒋介石 (右)张学良
蒋介石和张学良之前曾是挚友,但自从发生了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对张学良更是深恶痛绝。
但蒋介石碍于政治局势,不能直接杀了张学良,只能将他软禁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而杨虎城全家则被蒋介石无情杀害。
张学良心里清楚只要蒋家父子在世一天,那自己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蒋介石本想直接杀掉张学良,可张学良与宋美龄关系要好,她一直在蒋介石旁边当张学良的说客,这才将张学良保了下来,不然张学良也不一定能在蒋介石的手下活那么久。
宋美龄
自从蒋介石决定软禁张学良后,他为了不给世人留下自己的话柄,他每个月都会给张学良的账户打一笔钱。
不仅如此,蒋介石在面对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巨额遗产时,他并未产生夺取的想法,并且还允许张学良从自己以前的账户中取钱。
张学良在东北军的诸位好友担心他生活得不好,于是频频向他寄送钱财、珠宝和名人真迹,而这些钱财都是由宋美龄代为转交。
虽然张学良账户有那么多钱,但他的衣食住行全权由蒋介石所承担,平常他的活动范围只有被软禁的地方,所以他也没有地方能够花钱。
晚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出生于世家,从小就含着金汤匙出生,即便他被软禁在台湾,蒋介石也没有丝毫亏待他。
据说软禁张学良一年的费用至少得抵上一个兵团一年的费用,要知道当时的国军一个兵团才1500人,他们一百年花费最少要两三百万银元。
那么为何软禁张学良一年要用掉那么多钱呢?
蒋介石作为张学良的拜把子兄弟,他很清楚张学良的生活习惯,既然他决定不杀张学良,那么张学良在生活上有任何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虽然蒋介石给张学良配置了多达两百人的服务团队,这些人在保证张学良安全的同时,也是蒋介石为了防止他逃跑的眼线。
如果在此之前还看不出来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那么自从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对他毫不留情的批判,就能得知张学良为何不愿将遗产捐赠给台湾。
张学良对于蒋家人的评价有好有坏:
“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有机会,他真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蒋经国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要说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我承认。蒋先生有什么贡献?蒋经国还留下点东西,蒋先生留下什么?没有。”
蒋经国
由此可见,当时的张学良心中对蒋家人只有无尽的怨言,毕竟他被蒋家软禁足足54年。
其实张学良曾有意想将遗产留给身在台湾的挚友,结果台湾政府给他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将他在台湾的故居给卖了,所以张学良的心底也对台湾充满了失望。
综上所述,无论是谁也不会将遗产留给自己最痛恨以及不信任的人。
既然他不愿意将巨额遗产留在中国台湾,那他为何不将遗产捐献给中国大陆呢?
二、张学良不愿将遗产留在大陆
难道说他的心中对大陆也充满了无尽的怨恨?
有人曾在张学良晚年的时候问他:你想不想回东北老家看看?
他坚定地点了点头,并长叹一声:我做梦都想再看看东北的故乡,踏上东北那辽阔无垠的土地。并且他还表示自己晚年的愿望就是在百年之后魂归故里。
但让所有人都感到奇怪的是,张学良自己也表示他很思念家乡,可大陆多次邀请他回国参加重要议会,张学良却对大陆的邀请拒之门外。
大陆为了能让他参加议会,还特地派遣了张学良当年的副官吕正前往美国邀请他;甚至还有东北大学的校长联名校中上百人写信,邀请他回归祖国。可这些邀请全都被张学良一一回绝。
明明张学良表示了他是无比期待回国的,可他为何又要频繁拒绝大陆的邀请呢?
后来张学良在面对美国的采访时,给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首先张学良在东北那边并无太多的亲朋好友;其次,他虽然被台湾宣布释放,台湾也答应他可以返回大陆,但张学良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要知道张学良曾经可是国民党的副总司令,他的脑海中掌握了大量关于国民党的信息,就冲这一点,台湾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轻易回到大陆。
虽然张学良在当时已是自由之身,但是他心中也清楚自己的特殊身份,如果自己贸然回去,定会受到台湾的百般阻挠,因此他重获自由后才选择去美国夏威夷定居。
张学良心中对于东北三省一直有着不可磨灭的歉意和愧疚,就因为自己一个错误的决定,使整个东北三省直接沦陷,让许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也曾全力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由于蒋介石下令了“不抵抗政策”,使得张学良只好让东北军放下武器仅用血肉之躯与日军拼搏。
当时的日军仅用300人便冲进了东北军的驻守基地,将8000多东北军打得溃不成军,而基地内大量的军火武器自然也被日军收入囊中。
被日军掠夺的武器
随后日军开始大肆侵略东北三省,而数百万的百姓也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颠沛流离,有家不能回。
所有百姓都在谴责张学良的“不作为”,张学良深知自己的过错,自觉没有颜面再面对东北的父老乡亲,即便他心中再思念家乡,也不能遵循遗愿回到故乡。
张学良病逝前还曾握住儿子的手,他指着地图上的东北,老泪纵横地留下一句:“我对不起东北的父老乡亲,终究是我害了他们呀。”
很快张学良便带着满满的遗憾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那张学良为何会将遗产全都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呢?
唐德刚
张学良有一位好友名叫唐德刚,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多年。而这所大学作为美国的顶级学府之一,又与中国的关系最为特殊。
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都曾将自己的资产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再加上哥大之前对于胡适所捐献的文物资料的保管能力十分不错。
张学良经过再三思索后,这才决定将所有的遗产全都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
而台湾当局听说他要将所有遗产都捐献给哥大的时候,曾派人前往探视张学良提及此事。
张学良同样对他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现在,我不能一女两聘了。再说,如果你们想收藏,为什么不早说呢?现在我已经答应给了人家。不能再给你们了!”
张学良在此之前足足被软禁了54年,那么他的巨额遗产是从哪儿来的呢?
被软禁的张学良
三、他的巨额遗产从何而来?
1926年,成都《民事日报》发布了一则“大众化区富豪榜”,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更是以五千万财富稳居榜首,要知道这个数字只是张作霖公开的数字,也许张家多年来的底蕴比这数字更是多得多。
张学良晚年回忆道,他们家拥有的土地、工厂和古玩字画全部加在一起,都高达2.5亿美元!
除了那些真金白银以外,遗产中最为珍贵的还是各代名人字画、所珍藏的古董宝物多达600件。
张学良收藏的书画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家毫无防备,二十多年来的珍藏根本完全来不及转移,便被日军一并夺走。
日军在张家光是掠夺的金条都有20多箱,大致一算也有五万多两,另外还有40多箱银元和数不清的古玩字画也被他们一并掠夺。
日军一边洗劫着张家的家底,另一边则占领了张家的私人银行——“边业银行”。
这家银行在不久以前刚从上海购入了七千两黄金也因此不翼而飞。
《舍内贴》
现在的日本博物馆内还保存着从当年张家掠夺的王献之的《舍内贴》、董源的《山水卷》等重要珍宝藏品,许多华人每每提及此事都不由得为之感到惋惜和气愤。
更为讽刺的是,曾担任过张作霖顾问的关东司令本庄繁为了“感谢”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还专门为他留下了整整两列火车的金银珠宝。
待两车金银珠宝送到张学良府上时,张学良表示自己拒绝接受,并且还让人转告本庄繁:
“我的东西,我绝不收。我们两个人虽然过去是朋友,关系很不错,但现在是敌人。你这样对我,就是羞辱我。我是军人,作战怎么能是为了保护我自己的财产?如果要归还,必须将东北的土地还给中国。”
本庄繁
于是两列火车原路返回沈阳,待火车开往山海关以后,日军直接掠夺车上的财物,等火车到达沈阳的时候,两列满满登登的火车竟只剩下空车。
别看日本人将张家的财产掠夺了许多,可他剩余的家底还是比较富足的,在他得知中共中央或红军有困难时,他则选择将财产拿出“大肆捐献”。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大教堂进行会面,期间他得知陕北的中共中央经济窘迫后,当即就将五万银元捐献给了中共中央。
不仅如此,他在西安事变以前还曾赠予红军二十万法郎和四万银元,为的就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抗日。除去这些钱财以外,他捐献给红军和中共中央的军用物资及钱财更是数不胜数。
张学良的遗产中还有一笔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而这笔经济来源都得归功于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自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以后,于凤至因患有乳腺癌万般无奈之下才来到美国治病,于凤至心里非常清楚张学良可能从来都没有爱过她,但她的内心始终不能放下张学良。
于凤至对张学良的爱意达到了几近痴狂的地步,即便张学良在台湾被软禁时,被迫与于凤至离婚,但这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
即便于凤至身在美国,但她依旧非常担忧张学良在国内的生活。
一开始的她得知自己患病,有很长一段时间萎靡不振,但她随后又想到张学良被软禁在台湾,她对张学良的爱意超越了患病时的消极。为此她还坚定地表示:“癌症何足惧,我要救汉卿。”
于是她便在治疗期间开始进入股市,利用自己天生的商业天赋赚钱,她将自己赚到的钱全部打到了张学良的账户内,只是为了能够让张学良生活的更好一些。
她每年都会给张学良寄去大笔钱财,于是张学良账户上的钱越积累越多。
于凤至在临死前还专门购置了两套别墅,而其中一栋别墅则是她替赵四小姐和张学良所购置的,这栋别墅的装潢完全按照东北老家的样式所建造,而另外一栋则是供自己与儿女居住。
年轻的张学良与年轻的赵四小姐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临终前她将遗产全都交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就这样拥有了于凤至与她父亲的遗产,他搬居美国夏威夷以后,依然可以过着奢靡的日子。
而于凤至在美国除去治病的时间以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商场拼杀,只为能够有足够的钱来帮助张学良。
于凤至的愿望也很简单,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死后能与张学良同棺而葬。
只可惜在她病逝后,她的愿望却并没有如她所愿,张学良最后还是与赵四小姐同葬在一起,只留于凤至一人独棺而葬。
张学良晚年来到于凤至所葬的墓地上,当他见到墓碑上的刻字时,不禁流泪满面,哽咽难言。
于凤至在临终前最难放下的还是张学良,毫不夸张地说她的一生就是为了张学良而活,直到临死前她也在替张学良考虑。
而张学良自己心里也清楚,他对于凤至实在是亏欠太多了,即便用一辈子也难以偿还。
其实张学良当时决定将遗产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也是迫不得已,他当时考虑更多的是,从政治以及文献保管是否妥当来决定将遗产捐献至何处。
只是对于祖国来说,大批的珍藏文献及藏品没有留在国内,属实是过于遗憾,如果能将这些文献加以研究,那国家对于那段历史的还原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张学良晚年并没有如他所愿魂归故里,也许将是他永远的遗憾以及惋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