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国家立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腾讯的微信APP必须遵循法律,故在最新的微信版本8.0.17中微信更新了众多功能,其中有不少个人信息保护内容,明确告知用户腾讯如何使用个人信息,以及用户可以选择给予微信及其内置的各种程序的权限,这点比较赞赏腾讯公开透明的隐私保护政策。我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腾讯将用户的微信个人信息共享给那些公司或机构的说明如下,供大家参考。腾讯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共享给了银联,微众银行,财付通,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等公司,具体如下,
——————
以下来源于微信app内:
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
当你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时,我们会在获得或确保第三方获得你的授权同意后,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下共享对应信息。你可以通过本清单中列举的相关信息了解第三方会如何处理你的个人信息。我们也会对第三方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以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安全。
为保障微信稳定运行或实现相关功能,我们还可能会接入由第三方提供的软件开发包(SDK)实现前述目的。我们对接入的相关第三方SDK同时在以下清单中列明。你可以通过目录中提供的链接或者路径查看第三方的数据使用和保护规则。请注意,第三方SDK可能由于版本升级、策略调整等原因导致其个人信息处理类型发生变化,请以其公示的官方说明为准。
云闪付SDK
接收方名称: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目的: 满足用户在应用内使用云闪付支付的场景
共享方式: 本地采集
共享信息名称: 设备信息
使用场景: 用户在小程序使用云闪付支付时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https://yunshanfu.unionpay.com/privacy/2
微信支付/网络支付服务
接收方名称: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目的: 用户开通及登录使用微信支付服务/反洗钱/风险管理/保障支付安全
共享方式: 后台接口传输
共享信息名称: 微信登录信息,包括微信号及用户标识信息、手机号、QQ号码、邮箱;微信帐号昵称、备注名、头像及用户标识信息;IP地址、设备识别码;硬件设备型号、终端系统类型、设备识别码、使用的软件版本信息、软件语言设置信息、所在的地区
使用场景: 用户注册、登录、交易、转账、红包、查询账单功能及操作产品页面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https://www.tenpay.com/v3/helpcenter/low/privacy.shtml
微保
接收方名称: 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使用目的: 账户安全管理/风控/保险反欺诈/反黑灰产/保险产品适当性销售/投保交易及智能核保等服务
共享方式: 后台接口传输
共享信息名称: 去标识化处理后的账户安全类、风控类信息、风险水平类信息
使用场景: 用户通过微信登录微保自营网络平台时/用户浏览选择保险产品并申请投保时/用户申请保险理赔时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https://static.wesure.cn/app1/pdf-viewer/index.html?pdfKey=WESURE_PRIVATE
微粒贷服务
接收方名称: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目的: 反洗钱/反电信网络诈骗/反欺诈
共享方式: 后台接口传输
共享信息名称: 微信帐号的安全使用与风险信息(包括账户是否本人使用、设备是否本人使用、帐号是否存在异常交易/风险事件等)及脱敏加密后的设备信息和运行状态
使用场景: 用户申请微粒贷授信时/用户在微粒贷授信下申请借款时/用户在微粒贷授信下的申请其他重要交易时(如关闭微粒贷授信、更换扣款银行卡等);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https://ripd.webankcdn.net/dsfes/cdn/contracts/personal-infoV2.9.html
小程序/公众号
接收方名称: 可通过「发现 > 小程序 > 右上角图标 > 个人信息与权限管理」查阅已授权的小程序;可通过「通讯录 > 公众号」查阅已关注的公众号
使用目的: 满足用户在微信内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具体根据交互页面中用户授权的使用目的或第三方隐私政策中披露的使用目的
共享方式: 后台接口传输
共享信息名称: 具体根据交互页面中用户授权提供的信息范围(如头像、昵称等)
使用场景: 具体根据交互页面中用户授权的使用场景或第三方隐私政策中披露的使用场景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小程序隐私政策见各小程序「更多资料」页,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第5条“数据使用规范”
微信登录OpenSDK
接收方名称: 可通过「我 > 设置 > 个人信息与权限 > 授权管理」查看已授权的APP
使用目的: 满足用户使用微信登录其他APP及/或其他APP提供方披露的使用目的
共享方式: 后台接口传输
共享信息名称: 具体根据用户登录其他APP时授权提供的信息范围(如头像、昵称)
使用场景: 使用微信登录时及/或其他APP提供方披露的使用场景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OpenSDK隐私政策
广告服务
接收方名称: 广告主和/或其委托的代理商、第三方广告监测服务商
使用目的: 程序化广告推荐、广告归因、广告落地页信息收集、广告监测
共享方式: 后台接口传输/表单传输/终端发起传输
共享信息名称: 如IDFA、OAID等设备标识符;如硬件型号、操作系统等设备信息;姓名、电话等用户主动填写的信息
使用场景: 广告投放过程中
第三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可通过《广告服务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查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