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会使人疲惫,有的会让人痛苦,有的会令人困惑,这使得“问题”变得如此可怕。其实遇到问题并不可怕,你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对,才会导致你产生可怕的信念。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去面对问题,正确地对待问题。
弱者总会逃避问题
“逃避”,并不是人们天生懒惰,而是人们在面对痛苦时,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诚然,连最低等的草履虫也会从高浓度的盐水中逃走,游向含盐量更低的水域。“逃避”,本来就是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但痛苦并不会凭空消失。“我不行,还是算了吧”,很多人都会在心里涌现这样一种想法,然后做另一件事来转移注意力,顺势让自己逃避,不去面对问题,更甚者会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问题,然而这种忘记也是暂时性的。问题虽然逃避了,但同时很多机会自己并没有靠近,也就被自己先行否决掉了。逃避问题一旦成瘾,人会很容易养成第一时间选择逃避,而不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习惯。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成为了问题。”将今天的问题积压到明天,总有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把面前的阻碍背在身上,总有累垮的那一天。与其逃避问题,不如带着问题前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强者总是解决问题
庄子的《外篇·达生》中有个“痀偻承蜩”的故事。有一天,孔子要去楚国游历,走到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老者正在用竿子粘蝉,他粘蝉的样子就好像是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孔子说:“先生的技艺真是巧妙啊!这其中有什么窍门吗?”驼背老者告诉孔子:“我有我的办法。虽然竿子很长,在竿头上的弹丸也不好掌握平横,蝉也爬的很高,我却可以勤加练习。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弹丸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弹丸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叠起五个弹丸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粘蝉的时候,我会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我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不成功呢?”老者的这番话,使孔子受益匪浅。
强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如老者粘蝉一样,心里在分析问题,手上在解决问题,最终通过练习而取得成功。这也充分说明了,人遇到问题的第一选择应该是去解决问题。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生活中的强者,不是那些传说中曾经历风雨的人,也不是那些躲在一边苦苦等待风雨过去的人。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在风雨中起舞,不错过乌云之后彩虹惊现的人。
来事不慌,遇事能扛
人一生中,无法预测会遇到怎样的问题,也没人可以保证自己能够一帆风顺。与其痛苦,不如学会修炼自己。你无法改变外在问题,但可以改变自己内心的变化。其实,人生所遇问题,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遇事选择“逃避”,虽然逃避了问题,但并没有逃避痛苦;遇事选择“面对”,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强;遇事改变思维,很多问题便会自然消失。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什么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是:“遇事迅速恢复平静的能力。”当你遇事不慌,能够稳住自己,平心静气地面对一切,才能见招拆招,游刃有余。届时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所有突如其来的难题,都早有它的应急方案。
作家苏芩说过:“人,不需要有那么多过人之处,能扛事就是才华横溢。”能扛事并不是毫不畏惧,而是你明明感到痛苦,但仍选择迎难而上。在低谷与绝境中,不放弃希望,在连番打击之下,仍有信心和力量。只有主动扛起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你才会在黑暗与泥泞之中脱胎换骨,才能坦然应对生活的每一次考验。
余生,愿你我都拥有遇事扛事,坦然面对问题的能力,拥有内心安宁的心境。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