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发布啦 0 0

1959年12月4日,第一次特赦战犯大会召开,会上宣布特赦释放的战犯名单,并发给他们特赦通知书。

杜聿明平静地坐在会场一角,他实在不敢奢望,自己还有被释放的一天。第一个名字被宣布:“杜聿明!”

杜聿明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机械性地应了一句“到”,走上前去,深深鞠躬,他双手接过特赦通知书,热泪盈眶,等回到座位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天,对宋希濂来说也是个毕生难忘的日子,接过特赦通知书,他从此获得自由,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喜悦、兴奋、羞愧的心情夹杂在一起,只剩下满腔热泪。

这一天,包括杜聿明、宋希濂在内的33位战犯被特赦,从此,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的生活,是对共产党、对毛主席充满感激的生活。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特赦战犯大会

杜聿明、宋希濂被俘:从一心求死到生死跟随

曾经,杜聿明、宋希濂都是“战场败将”,被俘后心中难以接受,甚至一心想要求死。

1949年1月,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在刘集战败,为躲避解放军,他带着副官、警卫等十余人化装逃跑,最后还是被解放军发现。

杜聿明自知身份再也隐瞒不住了,绝望之中,他拿起手枪对准脑门,打算自尽,一旁的副官注意到他的动作,迅速阻止,杜聿明就这样被“活捉”。

作为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战将,杜聿明接受不了这种结局,想寻死的念头始终没有放下。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杜聿明

他注意到看管他的警卫人员离开后,杜聿明立刻捡起旁边的石头,直接往脑袋上砸,好在发现得及时,杜聿明再次被救了过来。

刚被俘的杜聿明三缄其口,问起什么都不回答,拒不配合,就连陈毅想见见他,都把他拒绝了。他一心只想结束生命,为护住他的安全,解放军战士无奈,只好给他戴上沉重的脚镣。

被俘两个月后,杜聿明被带到叶圣陶、柳亚子等人居住的招待所,柳亚子见到杜聿明,劝说他好好改造,以待来日重新开始的机会,杜聿明也算听进去了,愿意学习。

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之后,杜聿明面临着两个问题。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杜聿明

一个是身体问题。

由于多年作战,杜聿明的身体落下了许多毛病,除了他自己知道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还患有严重的脊椎炎。

杜聿明身体难受,不与旁人说,他想着有病不治慢慢也就结束生命了,但不适的身体状况很快被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注意到,给他专门做了石膏模,用来纠正脊椎变形,也让他能舒服一些。

起初杜聿明对于治病是很不配合的,但还是受到优待,工作人员一边为他治病,一边安抚他的情绪。

他身体虚弱需要营养,管理员每天给他准备牛奶鸡蛋;他胃不好,吃硬物难受,管理员每天给他准备软食、热饭,经过几年精心的治疗,他以为治不好的顽疾渐渐好了起来。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左起: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

另一个,则是学习改造的问题。

起初,杜聿明始终端着做将领的架子,每次参加学习讨论之前,总是先要讲上几句,其他的战俘都不禁表示“他好为人师”。

后来,杜聿明在管理所阅读了大量书籍,思想也逐渐开始改变,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专门成立了图书馆。

开馆当天,杜聿明抢先进入图书馆,参观书籍,之后又陆续借走了斯大林、毛主席的著作,拿回去自己研读。

他说,过去自己读了太多帝王将相的家谱,这对他选择的道路产生一定影响,以后,他要翻一个跟斗来学习。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廖耀湘

国民党将领廖耀湘与杜聿明住在一个寝室,廖耀湘表示:“杜光亭(即杜聿明)先生成了书呆子,夜以继日地看书读笔记。”

通过长久的学习,杜聿明渐渐了解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他在学习体会中写道:

“国民党只是统一战线的一小部分,只能代表四大家族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此真挚的关怀也渐渐打动了一向严肃的杜聿明,刚强的他热泪流淌,感慨着说道:“在党的教育关怀下,治好了我的心病,又医好了我的身体,真是再生之恩德!” 

他终于从那个一心求死的战俘,变成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毛主席的人。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宋希濂

再说宋希濂。

杜聿明被俘的同一年,宋希濂被调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原本陈明仁邀他一起通电起义,但宋希濂拒绝了。

作战中,宋希濂屡打败仗,头发都白了许多。1949年9月,宋希濂先失荆门,继而惨败川东,陷入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

想到将来要做俘虏,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宋希濂不能接受,于是拿出手枪来,准备自杀,一旁的警卫排长一把夺去枪,两人面对败局抱头痛哭。

与杜聿明一样,被俘后的宋希濂情绪极度不好,一位解放军干部要给他拍照,他不仅严词拒绝,还与那位解放军吵了起来。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杨勇

为此,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司令员的杨勇全程去见宋希濂,开导他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未来要好好思考怎样度过余生。同时,那位要给他照相的解放军干部也专程来给他道歉。

解放军的态度对宋希濂的触动很大,也让他原本求死的心平静了下来,了解到共产党人的宽大政策。宋希濂先后被送到白公馆、松林坡监狱、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此期间,陈赓还专程来看望他。

短短几年的时间,共产党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宋希濂也逐渐放下怀疑与芥蒂,好好改造,也认真思考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那时的他还不曾想到,自己很快就会迎来被释放的一天。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特赦战争罪犯大会

特赦大会上,杜聿明代表首批被特赦的战犯讲话,他声泪俱下地说道:

“党和毛主席对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激。在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遭受狂风暴雨的阻碍,生死以之,决不返顾!”

而这也是宋希濂、王耀武、郑庭笈、爱新觉罗·溥仪等33名战犯共同的心声。

参观毛主席旧居

他们获得特赦后,周恩来总理多次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1963年,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杜聿明、溥仪等人,在场的还有张治中、傅作义等曾经的国民党将领。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前排左起:王芸生、杨东、溥仪、杜聿明、费彝民;后排左起:杨伯涛、宋希濂、覃异之、黄雍、郑庭笈、郑洞国

闲谈中,陈毅表示等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可以安排各位带着家人到祖国各地游览,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全新面貌。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杜聿明等人先到苏州、杭州、延安、西安、洛阳等地进行游览,走近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便是他们的重要一站。

1964年4月,杜聿明一行来到韶山,参观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地方,他们一边听讲解员介绍着,一边参观依照原样陈列的家具。

不仅如此,他们还参观了毛主席事迹陈列馆,了解毛主席的家人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次的韶山之行,让杜聿明记忆深刻,心中对毛主席又增添了许多敬佩!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毛主席故居

9年后,1973年,杜聿明与宋希濂再次来到韶山,来到毛主席旧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杜聿明、宋希濂走近毛主席旧居的陈列馆。

陈列馆里依次展示了毛主席参加抗战以来的各种图片,走进抗日战争展示室,杜聿明、宋希濂都参观得尤其认真。

毕竟,在当年的抗日战争中,杜聿明、宋希濂也立下赫赫战功,为保家卫国,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

杜聿明曾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昆仑山之战等战役,痛击日寇;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宋希濂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率部日夜兼程开赴上海,奋勇杀敌。

回忆起抗日战争这段岁月,杜聿明、宋希濂都是问心无愧的,看着毛主席旧居里关于抗日战争的照片,他们心中也生起一些骄傲自豪。

抗日战争陈列室过后,就是解放战争陈列室,杜聿明刚准备走进去时,宋希濂一把拉住他的袖子说道:“我们不进去了吧。”

杜聿明满脸疑惑:“咱们为什么不进去?”

宋希濂有些不好意思:“战争败将,看只有尴尬和难堪。”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毛主席旧居陈列馆

可以说,杜聿明、宋希濂都是解放战争中的“败将”,虽然现在已经被释放,也过上了全新的生活,但“战俘”的标签却再也撕不掉。

比起宋希濂的无法释放,杜聿明的心态则比较开阔,他劝说宋希濂,打仗总有胜败,谁也有失败的时候,陈毅曾经对他们说:“山东的头一仗,还被你们打败了呢!”

可见,无需在意一场战役的胜败,不如以宽大的胸襟去看待过去的胜利与失败。

再者,从人民的角度考虑,就算他们当时赢了,再跟着蒋介石打下去,最后受苦的还是广大百姓。如此想来,他们的“败仗”对人民是有益的,这也算是一种贡献。

杜聿明一番开解后,宋希濂也明白了,他放下心中的芥蒂,两位曾经在解放战争中打了败仗的国民党将领,一起走进了解放战争陈列室,面对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那段历史。

墙上的每张照片不是冷冰冰的,而是真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经历,杜聿明、宋希濂在每张照片前驻足良久,感慨良多,小小的陈列室里,他们足足待了一个多小时。

如果不是时间的原因,二人恐怕还要待很久。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左起:宋希濂、侯镜如、肖作霖、彭杰如、杜聿明

他们一边反思着自己过去的选择、以及打了败仗的原因,一边感慨毛主席杰出的军事才能,不约而同地感慨:“毛主席是战神!”

他们身经百战,比起蒋介石的任人唯亲,动辄对部下不管不顾,毛主席信任部下、熟读兵法、百战百胜,更深得他们的敬重。

这一次来到毛主席旧居,无论是杜聿明,还是宋希濂,都感慨良多,他们都更加坦然地面对过往的失败,也在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为祖国做贡献。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毛主席旧居

共同的心愿

就像杜聿明在毛主席旧居跟宋希濂说的那样,就算他们打了胜仗,跟着蒋介石到台湾去,那么解放战争的战线就会拉长,百姓会受更多的苦。

被特赦后,杜聿明、宋希濂有着共同的心愿,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致力于促成祖国统一大业。

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妻子,换言之,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杨振宁与杜致礼

早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杜聿明就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给女婿杨振宁写了一封祝贺信: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 即草

而杨振宁也专门给杜聿明回信,对岳父的关怀表示真挚感谢。

被特赦后,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在北京团聚,并在北京生活,1971年杨振宁回国探亲,杜聿明与女婿首次相见,之后杨振宁每次探亲,都时常去探望岳父岳母,关怀他们的生活。

要知道,杜聿明、杨振宁都是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人物,翁婿二人一起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杜聿明撰写文章,发表于报刊上,还在电台发表讲话,以真挚的态度劝告在台湾的师友们,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1980年,杜聿明专门撰文:

“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本着“统一祖国人人有责”的精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杜聿明与曹秀清

他无时无刻不在号召大家,顺应历史潮流,有人这样问杜聿明:“如果为了祖国,派你去台湾,你怎么想?”

杜聿明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就去!”

“你不怕吗?”

“怕什么,我七十多岁了,为祖国统一,我死而无憾!”

他几乎将余生的精力都用在为祖国尽力上,即使到了弥留之际,杜聿明仍然惦记着祖国的和平统一,他留下遗言:

“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逝世,杨振宁闻讯赶紧回国,参加他的葬礼。多年来,杜聿明走过曲折的道路,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他早已从那个“一心求死”的败将,转变为一位光荣的战士。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宋希濂拉住他袖子:我们不进去了吧

图|宋希濂(中)

与杜聿明一样的,宋希濂的晚年生活里同样不忘祖国大业,他将余生的精力都致力于祖国统一。

1983年,黄埔军校昔日同学宋希濂、蔡文、李默庵等人共同组织黄埔同学及其家属联谊会,众人共同对外发表《宣言》,表示他们的态度:“国家第一,民族第一,统一至上,建设至上!”

杜聿明逝世10年后,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也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留下自己唯一的愿望: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中国,热爱自己的民族

......

我一定要嘱托我的子女:台湾回归祖国之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而杜聿明与宋希濂这共同的心愿,也是无数人的心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