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队在行军途中休整,士兵们都在吃饭,将军偶然看见前方有一只五彩斑斓的鸟。
这只漂亮的鸟引起了将军的警惕,他感觉异常,停下了筷子,然后果断对战士们下达命令:“所有人都不要吃饭了,有敌情马上撤退,否则将大难临头!”
这位将军是谁?他为什么凭一只鸟就断定有敌情呢?
他是许亨植,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他机智勇敢,有胆有识,多谋善断,能打硬仗,在东北抗联有很高的威望。
年少立志,参加革命
许亨植,又名李熙山,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年起,许亨植一次次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对民众的压迫,使得他对旧势力,嫉恶如仇。
1929年,许亨植一家迁到宾县。通过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他看到了人民解放的希望,于是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5月1日,党组织在哈尔滨举行反日游行。许亨植积极响应,率领荒山咀子的十余名共青团员奔赴哈尔滨,与各支部党团员、部分革命群众一起组成游行队伍。
许亨植被选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他们散发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传单,一边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侵略满蒙!”,一边向日本领事馆前进。
到了日本领事馆门前,示威群众要求领事出面接受“抗议书”。日本领事馆紧闭大门,出动武装把守各口,甚至开枪威胁示威群众。
愤怒的群众捡起石块、砖头砸向领事馆的门窗。当游行队伍到达哈尔滨火车站附近时,被数百名警察队伍包围。许亨植对警察说:“我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是爱国行为,警察不应干涉。”
可是警察立即将许亨植和30多位同志一起抓捕,关进监狱。在监狱中,敌人对许亨植拷打审问,但他坚贞不屈。经过共产党的大力营救,一年之后他们出狱。
从监狱中出来之后,许亨植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加纯粹,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抗日斗争当中。
发动群众,清除汉奸
“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安排许植担任中共宾县特支委员,组织开展抗日斗争活动。
许亨植非常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在黑龙宫工作时,他帮助贫困群众进行水旱田间劳动,给群众家里修房子,干杂活。他按照当地习俗,同许多汉族和朝鲜族青年拜把子,在群众中扎下根。
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再进行革命宣传就水到渠成,他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横行霸道,侵占土地,抢夺物资,我们要有中国人的骨气,不能任其宰割。大家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抗击日军。”
由于许亨植耐心有效的工作,许多青年在他的号召下加入抗日义勇军 、农民抗日救国会等群众性抗日组织。有了这些抗日组织,日本人也坐不住了,经常派汉奸走狗潜入抗日游击区,进行侦探反日组织活动。
许亨植密切注意敌人的动向,及时清除汉奸。有一天,许亨植在一农户家中劳动,并进行抗日宣传。有个姓陶的人贼头贼脑地窜到这户农民家,许亨植问:“你是做什么的?”那人说:“我给日本人买鸡蛋。”
许亨植觉得这个人可疑,便派人跟踪,后来证实这人是日本的特务。许亨植立即逮捕了此人,并告知群众提高警惕性。
1934年夏,黑龙宫地区有个党支部书记名叫王鸿生,他害怕敌人讨伐自己,于是投降敌人,并把地方游击队藏起来的十支枪送给了敌人。王鸿生叛变后,他的亲戚张有才也想投靠敌人。他找到王洪生说:“我知道游击队的缝纫机藏在哪里,明天我就把缝纫机献出去。”
许亨植当时住在王家,通过他们的蛛丝马迹他机敏地发现了两个人的行动。于是在第二天拂晓,他立即动身前往到道南游击队,然后领着游击队迅速返回来,逮捕了张有才、王鸿生等人。“怎么自己人绑自己人啊?”王鸿生大叫。许亨植说:“你们密谋了什么自己不清楚吗?”
两人开始抵赖,许亨植把他们带到游击队藏枪的地方,问:“枪怎么不见了?只有王鸿生知道这个地点。”在事实面前,两人不得不认罪。
许亨植立即召开群众会议公审叛徒,他说:“王鸿生把游击队的枪秘密送给日军,张有才企图将缝纫机献给日军,这种叛变行为应该严惩。”
群众高声喊道:“严惩叛徒!”这次果断的锄奸行为,保证了党和群众组织的安全。
许亨植深入乡亲们的生活和劳动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群众基础,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与好评,出色地完成了党交办的任务。
有勇有谋,屡战屡胜
许亨植有文化基础,再加上每次行动都冲锋在前,很快,党组织提拔他为游击队的指导员。他在长久的游击战争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党组织决定交给他更重要的任务。
1935年,许亨植任东北第三军二团团长。此时,敌人开始“春季大讨伐”,重点进攻珠河游击根据地。许亨植率领二团,攻破了延寿县的柳树河子据点,后来联合在铁道北活动的义勇军摧毁了珠河县的敌军农场。
接着,他指挥队伍迂回行军。他对战士们说:“我们这叫出其不意,多绕几个圈子,把敌人绕糊涂。”他们胜利地攻破了宾县的高丽帽子。许亨植善于运用迂回战术,打破了敌人围歼游击队的阴谋。
许亨植作战灵活,综合运用重点打击、突袭等方式,取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有一次,许亨植率领部队到达铁力境内孙灵阁山,他们与500多人的日军相遇,日军装备有重机枪迫击炮。
面对敌众我寡、装备落后的不利形势,许亨植并未慌乱,他说:”我们先重点攻击炮手和重机枪手,打消他们的气焰。”
他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我军以较小的损失获得胜利。这次战斗打死日军80余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马30多匹,击毁重机枪一挺,炮一门。
随后,他迅速率领队伍安全转移到铁力境内郑经店,安排侦察兵仔细察看四周的情况。侦察兵回来说:“在不远处有个据点。”
许亨植说:“有据点必有武器,趁夜深人静时我们去偷袭。”在他严密的部署下,战士们迅速破坏了据点,并缴获了一部分武器。他们开心地说:“这一路仗打得真舒坦,特别是还顺手牵羊地缴获了这么多武器。”
东北抗联军队狠狠地打击了日军,日军十分恼火,加强了对抗联军队的包围。为突破日军的包围圈,中共北满省委部署开辟龙南地区根据地,组织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许亨植。
许亨植率领部队于1939年九月初到达肇州县境内驻扎,他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政策,了解周围的情况。大伙们说:“丰乐镇镇长强行征收我们的粮食,囤积了大量的物资,警察署里还有许多枪械。”
根据群众提供的情况,许亨植派人侦察一番,制定了夜晚行动计划。午夜,他们悄悄摸进丰乐镇,快速冲进警察局,缴获武器,活捉了伪镇长。他们打开了银行仓库,把物资分给了群众。这为抗日联军开辟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战火的淬炼中,许亨植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足智多谋,作战灵活,率领队伍打了多次胜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升了游击队的战斗力。
见微知著,赤胆忠心
艰苦的斗争环境,长期的革命训练,练就了许亨植的机敏,他见微知著。有一次,许亨植带领士兵与日军周旋良久。经过长时间行军,战士们十分疲乏,他命令战士们在原地休整,生火做饭。正在吃饭时,大家都抬头望见了附近树枝上飞来一只鸟。
这只鸟的色泽鲜艳漂亮,在当地很少见。更令人称奇的是,鸟儿并不惧怕人,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士兵们用口袋中的粮食逗弄它,但它仍然不为所动。许亨植见此情景,马上命令战士撤退,战士们正纳闷:“因为这只鸟就要撤退?”
原来许亨植善于观察,他早期在城市参加革命,看到过富贵绅士养的鸟,都是色泽莹润,吃的是精细食物,并且都不怕人。这只鸟与大城市的鸟相似,鸟飞到这里,说明它的主人就在不远处,很可能是日伪军队养的鸟。
虽然下令部队撤退,但许亨植心里也有另一番打算。富贵人家养的鸟都认识路,如果派人跟着它,也必然会知道敌人的驻地,于是他安排一名战士跟随鸟查看。一个小时后,战士返回报告:“敌军驻扎在后山脚底的一片深潭,鸟儿就是从那里飞出来的。”
许亨植带领战士在距离敌军很远的山坳中隐藏起来。几天以后,敌军没有发现他们,许亨植推测敌军的警惕自然有所松懈。于是他立即部署,计划在夜间行动。
凌晨,他们悄悄到达敌方驻地,敌人睡得正香,守卫的士兵也在打瞌睡。许亨植做了一个手势,战士们分散开,将守卫的敌军迅速解决,之后又击毙了数十名敌军的中高层将领,消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
东北抗联军的抗日行动,遭到日本侵略者的强力镇压。日军增兵东北,组建了更多的讨伐队伍四处搜查,企图消灭抗日力量。1942年7月,许亨植带领两名警卫员到巴彦、东兴、木兰一带,检查指导小部队的工作。
这时,日军的讨伐队已经到达这一带。8月2日,许亨植三人动身赶往铁力。为避免遭遇日军,他们沿着人迹罕至的山谷穿行,天黑时到达青峰岭南处露营。
第二天清晨,警卫员陈云祥生火做饭,因地势低洼,炊烟散得很慢,被日军发现。敌人找到了他们,许亨植利用密林与敌人周旋,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敌人认识许亨植,大叫道:“许亨植,你们已被包围,快点投降吧!”
他们向许亨植集中火力扫射,许亨植腿部中弹,已不能行走。他对两名警卫员下达命令:“你们赶快突围,我掩护!”两名警卫员不肯,他们抬着许亨植走,没走几步,陈云祥的胸部中弹,当场牺牲。
许亨植对警卫员王兆庆下达死命令:“你再不走,我们都死在这里,赶快回去向总部报告!”王兆庆见此情景,只得突围撤退。许亨植中弹倒下,当敌人靠近时,他突然起身,把剩下的几颗子弹射向敌人,然后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许亨植由一只鸟顺藤摸瓜掌握敌军动向,可谓心思缜密。抓住各种机会灵活打击敌军,可谓英勇。知道敌军驻地又能够耐心等待时机,可谓明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所有的子弹射向敌人,可谓赤胆忠心。
英烈虽逝,浩气长存。许亨植是令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将军,他为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永远不会被我们忘却。
. END .
【文| 海风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