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9 元的 iPhone SE(第三代),发售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它是一款有争议的产品,亮点与槽点俱存——亮点是 A15 Bionic 芯片和 5G,但槽点确也很多,比如说 5 年不变的 iPhone 8 外观,以及在屏幕、电池、摄像头等各种配置上的不思进取,以及经典的圆形 Home 按键……
毫无疑问的是,它是目前入手门槛最低的 5G iPhone。
不过,对于国产厂商来说,苹果此番推出的 iPhone SE(第三代),是一款进攻意味非常明显的产品;尤其是在大盘形势不好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它以 3499 元的低价,进入到此前由 OV 小米主要把持的市场,让这个价位段的厮杀,更加猛烈。
2022 年,国产手机厂商的日子,注定不是很好过。
趁着胜利,苹果继续向下收割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 iPhone SE(第三代)?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一下此前 iPhone SE 推出的背景。
2016 年 3 月,售价 3288 元的 iPhone SE 发布。在当时 4G 已经开始普及的大背景下,它除了吸引喜欢小屏幕的 iPhone 用户换机,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降低 iPhone 的入手门槛,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取更多的 Android 用户。
到了 2020 年,iPhone SE(第二代)以 3299 元的价格发布;一方面固然是帮助苹果继续降低门槛来吸引 Android 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在当时 5G 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标准配置的大前提下,5G 版 iPhone 迟迟未能推出,苹果整体业绩承压,因此 iPhone SE(第二代)也承担了帮助苹果走量的使命。
有趣的是,根据行业分析机构 Counterpoint 的数据,在 2021 年最畅销的 10 款智能手机中,iPhone(第二代)以 1.6% 的占有率位居全球第八名,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
显然,新一代的 iPhone SE,也是承担了争夺 Android 用户群体的使命。
但这一次,苹果选择在上一代 iPhone SE 两年之后就推出迭代产品,其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 2021 年苹果在 5G 市场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华为被美国制裁的情况下,苹果在很大程度上接盘了中国的高端手机市场,并且在华为此前比较强势的欧洲市场也夺取了不少份额。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2021 年苹果出货量达到 2.357 亿台,同比增加了 15.9%,位居全球第二——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在 2021 年全年出货量达到 5030 万部,同比增加了 39.5%,但仅仅位居第四名。
这种情况下,iPhone SE(第三代)的推出,可以看做是苹果在面向中国市场的一次乘胜追击。
实际上,一位手机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在中国市场,每年三月都是手机销售的淡季;而基于苹果手机的特定产品周期,对于 iPhone 来说也不例外;iPhone SE(第三代)推出,其实就是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
该人士表示,虽然 A15 Bionic 是苹果在去年发布的 iPhone 13 系列中搭载的新一代芯片,但它依旧是目前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最强 SoC——即使是最新发布的高通骁龙 8 Gen 1 和联发科天玑 9000,也无法与之抗衡,这让 iPhone SE(第三代)依旧具备竞争力,即使是在竞争如地狱般激烈的中国市场。
这也是苹果在如今推出一款貌似设计过时的 iPhone 的底气。
该人士表示,其实苹果在 iPhone SE(第三代)采用 A15 Bionic 芯片,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摊薄这颗芯片的成本——但它的发布不应该用 “清库存” 来形容,因为如果是库存,在上一代 iPhone SE 中早就清完了;它也不是一款代表创新的产品,它更多是苹果基于市场目的而有意为之的一种产品策略。
而产品策略正是为市场策略服务的,其中,中国市场是重头戏。
新款 iPhone SE:杀伤力十足
与两年前发布的 iPhone SE(第二代)相比,iPhone SE(第三代)的功能更新点并不多;而且从起售价来说,它还比前作贵了 200 元。
但它所搭载的 A15 Bionic 芯片,确实是重大亮点。
从参数上来说,它采用了台积电 5nm 制程工艺,共集成了 150 亿个晶体管;其中 CPU 采用 6 核设计(2 个性能核心 + 4 个效率核心),GPU 则拥有 4 核(用于 iPhone 13/mini)和 5 核(用于 iPhone 13 Pro/Max)两个版本——另外,它还集成了全新的 ISP、视频编码和解码器,系统缓存翻了一倍。
实际上,iPhone SE(第三代)所搭载的 A15 Bionic,采用了 iPhone 13 同款 GPU。
不过,A15 Bionic 对 iPhone SE(第三代)的加成,不仅仅是处理速度更快那么简单。从体验上来说,通过苹果在软硬件层面的协同优化,在这颗最强 “SoC” AI 算力的加成之下,它拥有了比前作更多的可玩性,举例来看:
后置摄像头新增了深度融合技术,支持智能 HDR 4 照片,也支持摄影风格;
在视频拍摄方面,增加了对 “夜间视频延时摄影” 的支持;
在前置摄像头上,也增加了对摄影风格、慢动作视频、深度融合技术的支持。
除了 A15 Bionic,iPhone SE(第三代)增加了 5G 功能,这在 5G 功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标准配置的中国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同时,5G 功能的加持,意味着 iPhone SE(第三代)采用了高通基带芯片,相对于 iPhone SE(第二代)所采用的 Intel 4G 基带芯片,其在 2G/3G/4G 情况下的信号表现无疑更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 iPhone SE(第三代)的续航也有所增加,官方的说法是 “视频播放可达 15 小时”,而前作的 “视频播放可达 13 小时”。对于中国用户来说,iPhone SE(第三代)还有一个功能上更加友好的产品亮点——那就是它支持北斗导航。
另外,在疫情使得口罩佩戴无可避免的社会大背景下,iPhone SE(第三代)在产品上实际上还有一个相对优势,那就是圆形 Home 按键和指纹识别功能——虽然这是一个旧功能,但也足够构建出与现有产品的差异性。
整体来看,iPhone SE(第三代)是一款亮点和槽点都很突出的产品,但不失为一款充满高科技属性和产品差异性的产品——相对于同样搭载 iOS 系统的 iPhone 13 系列来说,它确实逊色一些;但相对于 Android 用户来说,这种差异性无疑会更加明显。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款手机将 5G iPhone 的入手门槛,拉低到了 3499 元。
2022 年,国产手机厂商日子不好过
2022 年,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注定更加惨烈。
无论是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巨头,还是的国产厂商中 OV 小米三家,都注定不好过。知名产业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就公开表示:
不看好 2022 年的手机市场。最高端的苹果手机,以及最低端的传音手机的订单都减少了,这意味着手机行业正面临结构性挑战。
在郭明錤之外,vivo CEO 沈炜也在 2022 年 1 月的公开发言中表示,手机行业竞争激烈,用户需求与时俱进,2022 年,将是智能手机行业最具挑战的一年——如今来看,这番话并不是口号,反正是当前行业发展状态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手机市场的疲软,其影响已经快速传递到供应链。据最新的行业消息称,由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不强,导致消费类电子芯片将面临高达 30% 的巨幅砍单,而芯片厂商此前备货购买产能,导致当下面临极大的库存清理压力。
当然,手机大盘虽然不好,玩家们依然有机会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第一名,跑赢大盘。
对于苹果来说,iPhone SE(第三代)正是它面向激烈的手机市场而向友商拼出的刺刀。尤其是在 3499 元到 4699 元的价位段,正是小米 OPPO vivo 等国产手机玩家重点发力的中高端产品区间——在 5G 功能和 A15 Bionic 的加持下,iPhone SE(第三代)有足够的差异化属性去至少赢得一部分非苹果用户。
实际上,iPhone SE(第三代)发布之后,已经有不少分析师表示看好。
比如说,美国投行 Evercore LSI 预计,苹果公司有望卖出 3500 万部 iPhone SE,而该机型将为苹果公司创收 150 亿到 200 亿美元。同时,投行 Cowen 表示,iPhone SE 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将很有竞争力,它对销量的预测是 2800 万部;而另一家投行 Wedbush 的预计是 3000 万部。
整体来看,iPhone SE(第三代)承载了苹果面向中端手机市场降维打击的勃勃野心。
这就意味着,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来看,iPhone SE(第三代)势必会给其他玩家带来更大的压力。毕竟,在 2022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自身已经面临消费者购买力疲软、智能手机缺乏创新不够导致的吸引力缺失、海外市场紧缩导致内部竞争激烈等问题,但 iPhone SE(第三代)只会让 OV 小米等玩家面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不过,对于苹果来说,虽然它依旧有着巨大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但也不得不面临自己的挑战。
最新的消息显示,苹果很有可能在最新一代的 iPhone 14 系列中,采用与以往不同的芯片策略,也就是在其中两款入门款机型(iPhone 14/Max)中采用 A15 Bionic 芯片,而在另外两款 Pro 款机型(iPhone 14 Pro/Max)中采用 A16 Bionic 系列芯片——这样的策略,也反映出了苹果在智能手机的创新层面也遇到了瓶颈。
某种程度上,这是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创新困境。
当然,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尽管压力巨大,困难重重,但是作为尚且留在牌桌上的中国玩家,也不得不去面临来自苹果的挑战——反过来看,苹果的强势挑战,也是它们在成长和进步中继续深耕技术产品、回归创新本源的外在驱动力。
毕竟,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