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发布啦 0 0

前言

1979年9月的一天,著名摄影师吕相友突然接到通知,说去毛主席纪念堂拍摄一些东西,当时他不知道去拍摄谁,直到去了才知道,他在这里要记录的人是贺子珍

已经70岁的贺子珍因为一次中风只能坐在轮椅上,口齿已经表达不清楚的她,看到吕相友来了,努力地笑着表示“辛苦了”,吕相友看到贺子珍有着明亮的眼睛,穿着灰蓝色的外套,一身干净朴素的装扮,处处透出当年“永新一枝花”的风采。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在进入纪念堂之前,吕相友给贺子珍以及她的女儿和女婿拍了一张照片,因为进入瞻仰厅是不允许拍照的,但吕相友没有想到,等到贺子珍从纪念堂出来,她已经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贺子珍:似乎刚刚用泪水洗过脸颊一般。

“永新一枝花”

贺子珍跟随哥哥上井冈山这一年,她才18岁,是正儿八经的“一枝花”,在上山的永新二十多名共产党员中,贺子珍是唯一的一位女党员。

刚上山后的贺子珍身体不好,谢香梅记得当时贺子珍得了疟疾,身上发冷,谢香梅是袁文才的妻子,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谢香梅对贺子珍悉心照料,亲自给她抓药熬汤,才让贺子珍慢慢好起来。

这天早晨,谢香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大早就跑到贺子珍的屋子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她说她在采药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怪声,由远及近,差点就飞到脸上,突然她一阵紧张,只见是个黑乎乎的东西,随后又一看,原来是个英俊的美男子。

贺子珍正听得起劲,谢香梅又说:“你猜最后怎样?他飞到了你的屋子,我就赶紧来看看。”

贺子珍听了,笑得前俯后仰,她也说:“你还别说,我也梦到了一个白马王子,骑着马,带着我去打仗去了,后来走着走着我就醒了。”谢香梅笑着说:“咱俩不会做着同一个梦吧?”

18岁的贺子珍长得非常俊俏,她笑着说:“做梦嫁人了,这都是没有影子的事情,谁能当真呀?”

尽管贺子珍是随口一说,不料还真有一批人上了井冈山,那就是毛泽东的部队。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青年贺子珍

没几天,谢香梅告诉贺子珍,这几天袁文才正在和山下的毛委员谈判,说要来山上驻扎,不知道怎么样了。对于毛委员,贺子珍也听说过,只是没有见过,贺子珍是个知识分子,喜欢读报纸的她在报纸上看到毛泽东的名字也不稀奇。不想还没多久,她就亲眼见到了这个毛委员。

谢香梅告诉贺子珍:“我听说毛委员对乡亲们很好,说话和和气气的,他的人还给老百姓家里挑水收稻子,看孩子,什么活都干,就像是咱们穷人家的队伍。”

那天傍晚,贺子珍正在院子里散步,毛泽东跟随袁文才慢步走了进来,贺子珍就怔怔地在一边看着,她看到毛泽东走路很慢,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头发从中间分开,朝两边披着。袁文才介绍说:“毛委员,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贺敏学的妹妹,叫贺自珍(当时叫自珍)。”

毛泽东笑着点点头说:“好嘛,以后我们就是战友了。”毛泽东对贺子珍的印象很好,起初他还以为这是袁文才的女儿呢,只觉得贺子珍长得很年轻,很清秀。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不久,便听到了他的妻子已经牺牲的消息,整日以泪洗面的毛泽东不相信这个事实,多次派人下山打探,但得到的结果一样,贺子珍看到毛泽东如此悲伤,在袁文才的建议下,贺子珍决定陪伴着毛泽东,在永新做调查的时候,贺子珍告诉毛泽东,愿意当毛泽东的伴侣。

贺子珍读过书,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贺子珍说:“你给我改个名字吧。”毛泽东笑着说:“你这个‘自珍’就挺好听的,有善自珍重之意。”日后,贺子珍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她自己把名字写作“子珍”,“贺子珍”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袁文才等人的见证下,结为了伉俪,他们的婚礼安排在田溪的刘家祠堂,祠堂门口围满了人,有很多抱着孩子的妇女扎着头巾,都在一睹毛委员的风采,也来看看“永新一枝花”的美丽。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毛泽东和贺子珍

此后,贺子珍正式成为了毛泽东的妻子,从1927年他们相识,到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贺子珍陪伴着毛泽东度过了十年的时间。

长征途中,贺子珍因为掩护战友,自己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身负重伤,体内有十几个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当毛泽东得知贺子珍负伤后,马上赶到爱人身边,看到奄奄一息的贺子珍,毛泽东心疼不已:子珍,你受苦了。

贺子珍离开祖国,在莫斯科生活了近10年

1937年8月底,毛泽东在洛川参加完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匆匆赶回延安,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贺子珍都没有说一句再见,哪怕是挥一挥手也好啊,毛泽东独自站在岩洞黯然神伤。

洛川会议是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中共军事战略的意见,他的远见和卓识让很多人打心底佩服,但面对打算诀别的妻子,毛泽东一时间还不知道怎么办了。

在此之前,毛泽东曾给贺子珍写过一封信,希望贺子珍不要走,但是贺子珍已经决定离开了,她说要去上海治病,但当时上海刚刚沦陷,贺子珍跟随去苏联学习的同志们去了莫斯科。

当毛泽东得知贺子珍已经登上了飞机后,也是足够伤心,莫斯科和延安之距,不是一山一水所能承载,遥遥的思念如何传达?当时娇娇还没有一岁,毛泽东把娇娇送到了奶妈那里,日理万机的毛泽东都没有抽出口来照顾孩子。

1940年,国内战火硝烟不断,得知贺子珍在苏联生下的孩子也不幸夭折了,毛泽东十分关心贺子珍的状况,决定把已经快4岁的娇娇送到贺子珍身边,缓解贺子珍的丧子之痛,等贺子珍回国的时候,娇娇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娃娃。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刚回到父亲身边的娇娇

贺子珍回国这件事毛主席是知情的,贺子珍回国前,王稼祥曾给毛主席发电,说贺子珍在苏联受了很多苦难,希望可以回国,毛泽东没有多说,表示了同意。那一年冬天,贺子珍带着娇娇从莫斯科出发,穿过冰天雪地,回到了祖国。

1948年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战斗时,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曾来找过毛主席一次,希望他可以帮助一下贺子珍。贺怡的意思很明确,给贺子珍安排一个工作,或者见一面,这对于毛泽东来说,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原则性很强,他说:那就按照中国的老传统办吧。

但他没有说明白,最后贺怡带着贺子珍去北平的时候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贺子珍在贺怡的陪伴下一路向南,来到了上海贺敏学家里。

为了让娇娇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贺子珍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把娇娇送到了北平毛主席的身边。而她,默默在南方过着孤单的生活,唯一的念想就是可以定期看到毛泽东信件。

或许贺子珍永远也没有想到,她的后半生就和毛泽东见了一面,那就是庐山重逢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庐山

据李敏回忆,1959年7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庐山见了一面,这是贺子珍离开延安后时隔22年第一次见毛泽东,此时的二人都已经年过半百,不管是身材还是声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眼看到毛泽东后,贺子珍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泪流满面,她说,我做梦都想不到我在这里会见到毛泽东,我真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不停地哭,他问我当初为什么要走,我说都是我不好,是我不懂事。

从庐山回到北京后的毛泽东,怀着欣喜的心情,亲自主持了女儿李敏的婚礼,在李敏的结婚典礼上,毛泽东特地嘱咐:要和小孔好好过日子,多去看看你妈妈贺子珍。

毛主席逝世后,贺子珍向邓小平提出申请

自1959年贺子珍和毛泽东在庐山见面后,便再也没有见过,几十年来,贺子珍一直让女儿当做她和毛泽东沟通的桥梁,当时因为环境的特殊,贺子珍对毛泽东的了解,多数是从电视上看到的。

1976年,贺子珍从电视上看到毛泽东身体不好,便嘱咐李敏,快去中南海看看毛主席。李敏去过中南海后,还特地告诉贺子珍,不要太担心。

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直接呆住了,她默默地坐在电视前一言不发,口里喃喃说道:“不是一直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走了。”她对毛主席的思念和怀念,似乎难以用言语表达,她心里想要见毛泽东的愿望彻底落空了。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晚年贺子珍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面对这个难以修复的伤口,贺子珍鼓起勇气向女儿说明了自己的愿望,她想去北京,去看看毛主席。

为了让贺子珍实现这个愿望,贺子珍的女婿孔令华写信给邓小平,说明了贺子珍一直藏在心里的这个愿望。邓小平得知后,马上作出了安排,增补贺子珍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贺子珍就可以去北京了。

最后,经过邓小平同意,把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时间定在1979年9月,并且为贺子珍安排一个摄影师(吕相友),对于贺子珍来说,这场意义非凡的旅程,她足足等了30年了。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吕相友同志

70岁高龄的贺子珍因为两年前的一次中风突然半个身体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她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但女儿可以清楚地读懂贺子珍的表情。来到毛主席纪念堂这天,摄影师吕相友同志刚到,贺子珍就让摄影师给她照了两张相。

一张是她安安静静地坐在轮椅上,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站在身后,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贺子珍的脸上,年过古稀的她仍然有年轻时的影子。

一张是她站在毛主席的汉白玉坐像前,她让女儿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花圈敬献在毛主席的坐像前,这是一个心形花圈,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凝重地坐在轮椅上,目光深沉地望着远处。在进入瞻仰厅后,是不允许拍照的,工作人员告诉贺子珍,进去后,不能哭,也不能激动。贺子珍点点头,同意了工作人员的嘱咐。

吕相友跟着李敏的身后,步履沉重地朝前走着,毛主席安详地躺在水晶棺里,一层透明的水晶隔开了他和他的人民、战友和同志。而轮椅上的贺子珍,唯一能动的右手紧紧握着一条白手绢,她的眼睛直视着毛主席,始终不曾离开。

她想到了什么呢?是42年前延安一别,还是20年前的庐山重逢呢?或者是女儿李敏告诉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情形:毛泽东发现女儿站在面前,但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做成了一个圈给女儿看。这个圈是否就是贺子珍的意思呢?

贺子珍的泪水,就这样不停地涌出来,李敏和孔令华的脸上也落满了泪水,贺子珍朝着毛主席的遗体慢慢地转了一圈仅仅10分钟,却显得如此漫长。

走出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依恋地望着毛主席长眠的地方。当贺子珍被人扶进车里的时候,忽然转过头,望着纪念堂,微微发红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嘴唇颤动着,似乎想倾诉什么。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女儿李敏也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去,脸上泪水纵横。吕相友及时按动了手中的快门。照片上,贺子珍和李敏的眼神都落在同一个方向:天安门,那是栩栩如生的毛主席像。贺子珍眼神里的思念和告别,永远地记录在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中。

贺子珍晚年想为毛主席写本书

从毛主席纪念堂离开后,贺子珍便在北京住了下来,从1979年到1980年,她在医院住了近两年的时间,期间很多战友都在看望她,比如邓颖超,刘英等战友,和她聊起现在中国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贺子珍感到十分喜悦。

随后,贺子珍因为身体原因,便回到上海治疗,贺子珍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贺子珍晚年十分和蔼,她似乎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便让工作人员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可以说这个时间,是贺子珍一生留下最多照片的时候。

不仅如此,她还向女儿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想写一本书,来纪念她和毛泽东的故事。但是当时贺子珍的身体已经难以活动,只能以口述的方式向女儿讲述,让女儿执笔,但即便如此,也是艰难的,李敏只能帮她记录下最宝贵的部分,但她这个愿望最后还是没有如愿。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贺子珍

此时的李敏已经结婚生子,贺子珍也十分理解李敏,她告诉女儿,不用每天都陪着我,回去陪陪孩子和孔令华。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不算太好,但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对贺子珍照顾有加,恢复得也不错。

1984年4月15日,李敏突然接到上海的电话,说贺子珍病重,让速速赶到上海。李敏来不及多想,带着全家人就往上海赶。当时贺子珍高烧不退,再加上肝炎、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困扰,她这次休克了很久。

李敏来到贺子珍身边后,轻声呼唤着贺子珍,贺子珍在女儿的呼唤中慢慢醒来,看到一家人都来了,贺子珍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所以都来了。”李敏这才放下心来,贺子珍当时的状态在大家看来,还算可以,她还嘱咐李敏多给孔东梅买点吃的,但谁也没有想到,没几天,她再一次休克过去,进入了抢救室。

从18日到19日,贺子珍一直在抢救,但这次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鉴于贺子珍的特殊身份,邓小平亲自给她的葬礼定下了规格:我们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骨灰放一室。

一室是指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号室,这里摆放的都是新中国开国元勋的骨灰,比如朱老总、彭总等人。贺子珍的骨灰也摆放在这里,寓意不言自明。

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

图 | 李敏

贺子珍去世后,李敏遵照妈妈的嘱托,完成了妈妈生前的愿望,她根据妈妈的讲述和对老前辈的采访,写出了《我的父亲毛泽东》等书,这本书刚出版,她就给远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寄了一本,她说,爸爸妈妈的故事,她要让孩子们都铭记一生。

在书中,李敏曾这样写道:叙述这些关于父母的往事,我又一次深深地沉浸于那些逝去的岁月里,想起来我最爱的父亲和母亲,我除了流泪外,几乎无话可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3000.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