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军事文选》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持久抗战的胜利

发布啦 0 0

一九三八年一月,抗敌救亡出版社出版署名朱德、彭德怀等著的《抗敌的游击战术》一书。全书共分六编,这里收入的是第六编(附录)中的第二篇(节选)。

引言

神圣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已经进行三个月了。过去曾经引起争辩的是否迅速对日作战的问题,总算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下,取得了一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最可庆幸的事。然而,谁都应该认识,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一个神圣的伟大的事业,在我们的面前摆着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固然不应过分估计敌人的力量而致丧失自己胜利的信心,但亦不应轻视敌人的力量,而放松自己的动员与必需的准备。我们需要最重要的抗战热情与胜利的信心,我们尤其需要有冷静而客观的态度,讲求争取抗战胜利的办法。不幸得很,直到今天,在怎样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上,还没有举国一致的见解。

三个月的抗战过程,给了我们不少的痛苦的教训。前线暂时局部的失利,固然不足以判断整个抗战的胜败;但是,假如我们不以最高的警觉来找出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检讨出今后努力的方针,那也很容易使抗战走入更困难的状态,使国人走到彷徨、悲观、莫知所措的地步。找寻争取抗战胜利的方法,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迫切了。

前线的暂时局部的失利,并不是由于最高统帅没有决心,前线将士们不勇敢。事实上,最高统帅的决心,将士们的英勇斗争,已为世界人士所称道,即我们的敌人亦不能不表示惊讶。不少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作了壮烈的牺牲。失利的真实的原因,都在于我们在动员工作上与军事作战的方针和指挥上,暴露了不可忽视的弱点。因此,我愿意提出一些问题来作一番讨论,希望能够引起举国人士和军政当局的考虑。我坚信着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战争与建立正确的军事作战方针和指挥,是争取抗战胜利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

持久抗战的胜利

中国今天的海、陆、空军的力量与物质力量,都赶不上敌人力量的强盛;而且敌人利用了过去不平等条约及军事的侵略,已在我国境内树立了许多堡垒;加之国内交通不发达,兵力调度自然缓慢;且因过去长期内战的结果,以致国防不修,海岸线长,而海军的力量又极微弱。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拒止敌人于国门以外,固不可能,就是要最后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也是一个极艰苦的斗争。因此,从持久战中去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已成为唯一正确的公论了。

我们在抗战的开始阶段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并没有丝毫足以惊讶的地方。只有那些“弱国牺牲论”者、恐日病者,才会拿这种意料中的现象,去证实他们的卑污怯懦的理论;只有那些急性病者,才会在前线局部的挫折下,表现着颓丧的心理。一个具有冷静头脑的国人,一个老成谋国的当局者,是不会为暂时的局部的现象所迷惑的。

必须清楚认识,敌我力量的对比,决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持久抗战的过程中,是必然会变动的,我们的力量会逐渐变强,而敌人的力量则会逐渐变弱的。

历史上曾有不少弱国战胜强国的事实,而在战争开始时,一定是弱国的力量远不及强国。但在战争的过程中,弱的国家不断地发挥与生长了自己的力量,终于在持久战中战胜了强大的侵略者。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灿烂光辉的历史,有着最高的文化,有着不愿当亡国奴的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有着无量的蕴藏着的资源,有着充分的条件,在持久抗战中迅速改变自己劣势地位而变为优势地位,必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在持久抗战中我们能够在宽大的民主政治与改善人民生活的条件下,高度地发挥整个民族的力量。向来被人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民众,将会很快地凝固起来,形成钢铁一般的力量。国内的磨擦亦必随之而减弱,全国人民会将各尽所能,坚决拥护领导抗战的政府,争取民族的解放。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往往是在自卫的解放斗争中生长与团结自己的力量。反之,在日寇方面来说,就会得出恰恰相反的结论。战争愈持久消耗愈大,侵略者在战期中得不到被侵略领土的利益,而本国的工商业亦必因战争影响而萧条,人民负担加重,生活日益恶化。同时,由于中国持久的顽强的抗战,敌军的大量的伤亡,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战斗意志日趋疲困与削弱,人民反战情绪增高,广大劳动群众、士兵与中产阶层的不满,必将形成伟大的力量,反对战争,反对军阀、财阀们的统治。他们的斗争,将配合着中国的自卫斗争,与台湾、朝鲜的独立运动①,根本葬送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侵略者在持久战中,不但不能团结与生长自己的力量,而且只有逐渐地削弱自己,加深本国的矛盾,这不啻是自己在那里挖掘自己的坟墓。

在经济力量的对比上同样可以看到持久战中的变动。不错,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是一个多数帝国主义掠夺下的半殖民地,舶来品的大量倾销,遍于全国的走私,使微弱的民族工业日益破产,使今天在抗战中遭遇不少的困难。但是,同样我们应该看到另一个发展的象征。由于战争的状态,海岸的被封锁,洋货入口的减少,也给了民族经济以相当发展的机会。我国是一个原料最丰富的国家,假如在抗战中,政府能够及时地施行正确的战时的经济政策,整理与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农产品的自给,禁绝日货,取缔奸商及投机操纵,提倡国货,改良土产,使土产的小企业能在政府的帮助与奖励之下,得到相当的发展,国民经济自能自给而有余,国家收入亦定能增加。倘能并以有钱出钱及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作为抗日经费为原则,确立国家的经济政策,那支持长期抗战的财政经济问题,是可以得到顺利的解决的。反之,日寇则不然。我们的敌人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国内的天然富源极其缺乏,农产品不够自给,且工业亦不十分发达,加以战争的重要,集中一切企业生产军需物品与杀人利器,对外贸易的入超额必将愈益增多。战争愈持久,敌人愈困难,而我反能在持久战中,发展民族的经济,树立国家的经济基础,以至于完全脱离帝国主义的羁绊。

在军事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动。尽管我们今天的军队,在质量上赶不上敌人,战术素养上弱于敌人,但我们能从不断的教训中提高军队的质量,加强战术的素养。不管我们今天的武器,如何的低劣于敌人,但我们能从改良军事企业上,以及取得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帮助上,改变武器的质量,甚至可以从战斗的胜利中,缴获敌人的武装来武装我们自己。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不少的例子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的力量不断的增强,就是敌人力量的不断的减弱。

在国际关系上也没有例外。敌人在侵略中国问题的本身上,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反对而形成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假如日寇遇着中国的顽强抵抗,不能迅速吞并中国而被迫着进行长期的战争时,其国际地位之每况愈下,自是意料中事。反之,我国在抗战开始时,即已取得国际上爱好和平国家的同情与赞助。这证明我们抗战愈坚决,愈有力量,同情的国家就愈多,就愈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从任何一方面看,我们只有而且能够从持久战中改变强弱的现势,最终地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让那些恐日病者、弱国牺牲论者去散布民族失败主义的空气罢!让那些急性病者去悲观失望吧!我们每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是要坚决地从持久抗战中去取得胜利的。

注释

①这里指台湾、朝鲜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一八九四年(甲午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一九一O年并吞了朝鲜。台湾、朝鲜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长期斗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按照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日本放弃对朝鲜、台湾的统治,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