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位于滨州市黄河二路渤海七路的五四转盘。转盘的东南角有两处建筑,那座隐隐约约露了一半的二层小楼是滨州市开拓实业公司的一个汽车配件门市部,旁边的平房是五四居委会开办的大众饭店。记得当时开拓实业公司经理是大名鼎鼎的“全国明星乡镇企业家”徐汉林。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北镇印染厂工会做宣传干事,整天就是写写画画,对内对外宣传。没有电脑,电视机都非常少。企业所用的标语都是用大排笔写在报纸上,然后再附在白纸或者红纸,用裁纸刀刻出来,再用大头针别在布幅上,这样标语就做成了。虽然工作非常辛苦,可工资并不很高,在企业算是中下游收入水平。我给自己的总结是:企业宣传岗位是好汉不愿意干,赖汉还干不了的营生。许多领导认为作为制造业的企业主要功能是生产经营,宣传工作是虚的,不很重视。工资每月20几块钱,除抽烟喝酒外加日常花销,常常捉衿见肘入不敷出,不到月底就四处讨借零花钱。
记得也是夏季的一天,徐汉林的司机找到我,让帮忙把汽车配件门市部的六处玻璃窗用各色不干胶刻点“服务内容”“销售范围”等贴字,酬金是70元。70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两三个月的工资。
为了赶任务,赶快把钱赚到手,礼拜天一大早,爬起来脸都没洗,饭也没有来得及吃,就带着不干胶和刀、尺,匆匆忙忙赶到位于五四大转盘的开拓实业公司汽车配件门市部。写、刻、粘,经过整整一上午的快马加鞭,终于在中午12时左右大功告成。钱拿到手那一刻,我才感觉饿得心慌,四肢发抖,满头出虚汗,站都无法站稳了。跌跌撞撞跑到旁边的饭店,一进门就要了一碗汤,四个馒头。那年头,人都比较和善。饭店的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妈看到我脸色蜡黄,跑到我饭桌前赶忙劝阻:小伙子,看来饿得不轻。饿坏了吧,但不能这样狼吞虎咽的,会撑坏肚子的。先喝点汤,慢慢吃,一会儿就好受了。
四个大馒头进肚,感觉浑身又有了力气。挺胸抬头走出饭店的门,摸摸兜里的钱,脸上露出的笑容灿烂得像朵花儿似的。
转眼40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经过努力奋斗,虽然没有过上“达官贵人”的生活,但是,那种捉襟见肘饥不择食的生活状态再也没有出现过。如今,家庭和睦,儿孙满堂,过去靠手工刻字的落后手工刻字已经成为历史了。电脑满街是,想搞个喷绘写真什么的,轻松得很。
时代在发展,滨州在前进。看着手中的这张老照片,感慨万千。如今的五四大转盘已经物去人非今非昔比。老照片上建筑物基本都“烟消云散”,西北角建起的“五四广场”成了滨州居民健身的好去处。五四居委会、胜利居委会、红旗居委会的大姨大妈们,整天在那里摇着扇子,舞着彩带,欢天喜地蹦蹦跳跳,远远地就会听到非常熟悉的音乐: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