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的著作被翻译为多国语言,正式在海外发行。但一开始,毛主席的著作刚刚登陆亚非各国和欧美西方国家时,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甚至很多国家的军政要员在购买时,都是抱着一种“找茬、挑毛病”的心态来看笑话的。
图 | 毛主席撰写文件
毛主席著作海外发行,美军军官:早点读到绝不打朝鲜
因为在欧美西方资本发达国家看来,毛主席不过只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而且新中国刚刚成立才5年时间,他治理国家和军队的经验又能有多少?
竟敢堂而皇之地出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看看他能写出什么东西来?最好是能发现书中的一些诟病。
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站在制高点,对新中国进行抨击,还能进一步瓦解以苏联为中心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何乐而不为呢?
图 | 毛主席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却惊骇地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上胜出,进而逼迫美军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份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绝对不只是巧合。
因为结合毛主席著作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志愿军获得最后的胜利,几乎是必然的。
这可真是滑稽,本来买书是为了挑毛病,对新中国进行批评抹黑和抨击的,没想到里面毛主席提到的一些观点,却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惊。
图 | 志愿军抗美援朝
所以,美国军方的一些高级将领和军事专家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感到万分惊讶,马上就专程到书市上把毛主席著作买来,开始了仔细地阅读和探究。
结果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就被吓了一跳。美军一些阅读过毛主席著作的军官,曾经意犹未尽地发出感慨:哦,上帝啊,如果我们能早点看到毛的这本著作,恐怕是绝对不会去攻打朝鲜的。
不过,虽然美国各级军政长官,对于毛主席著作中提到的一些核心理念,深以为然,感到很佩服,但对于民间的把控却极为严格。
图 | 志愿军押送美军俘虏
虽然当时,我国充分考虑到国际社会的一些历史因素,对毛主席著作的海外版本做了大量不合时宜的删减,可真当毛主席著作在海外发行后,美国政府官方依然提高了警惕。
虽然他们并未禁止民间阅读,但却派出了专人,对阅读过毛主席著作的人,进行严密监视,只要发现任何不好的苗头,马上就会被美国国土安全局秘密逮捕关押。
这并不只是说说而言,美国政府是真的付诸了实践,在美国的知名大学中,毛主席著作是一本公开的课外读物。但慑于美国政府的威严,所以基本没有多少人敢公开借阅。
图 | 毛主席著作
曾经有一名大学生为了研究中国方面的课题,就向图书馆提出借阅申请,登记完成相关信息,将一本全新的毛主席著作带回宿舍,准备仔细研读。
可他前脚刚进宿舍的大门,美国国土资源局的特工,后脚就找上门来,将这名学生秘密逮捕,并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星期的传唤问询。
虽然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名学生的社交通讯、日常活动却都受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那么,美国人对毛主席著作避之如洪水猛兽的态度,真的合理吗?其实很合理。
图 | 美国国土资源局
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为何会被落后的中国人打败
毕竟在一年之前,美国刚刚结束了非常屈辱的朝鲜战争,虽然美国对外吹嘘自己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到底是赢还是输?
他们比谁都清楚,否则他们又为何会急不可耐地与中朝双方签署和平停战协定呢?
恐怕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明明自己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现代高科技部队。
后勤补给无比充足,前线的美国大兵顿顿有肉,喝着冰凉爽口的可口可乐,嚼着香甜美味的口香糖,为何会被一支吃冻土豆、嚼面粉,拿着落后武器装备的中国人给打败了呢?
凭什么?这一点也不符合现代战争的常规认知啊。
图 |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署朝鲜停战协议
但通过阅读毛主席著作,美国军政双方心里也就有了答案,因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所采用的一些战略战术,在这本书上都有所纪录。
只不过有些战术说的多一些,有些说的少一些而已,曾几何时,高傲自大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所采用的都是一些步兵不入流的微末伎俩,不值一哂,早就已经与现代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脱节。
如果按照正常认知,志愿军战术落后,装备落后,后勤补给线十不存一,到了朝鲜战场上只有被动挨打,跪地求饶的份儿。
图 |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
但实际上呢,美国人占尽天时地利,拿着最先进的武器,吃着最丰富的口粮,却在朝鲜战场上,挨着最凶狠的暴击。
毛主席在这本著作中,曾系统化地写出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采用的迂回奇袭,穿插保卫的战术核心理念。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战术是步兵最低级的操作,只适合几十人小规模特种作战,如果放到宏观的大型战场上,他们不相信成百上千人可以自由穿插。
因为这需要相当强大的贯彻执行能力,美国人根本做不到。以己度人,其实是美军犯下的最大错误,美国人做不到的,并不代表着中国也做不到,美军不相信志愿军的执行力,恰恰就是他们溃败的开始。
图 | 光荣的人民志愿军
美军作战笃信一点:科学论断。在美军看来,战场上的一切,都要以科学为标准,天气寒冷,卡车的油箱能坚持多久,人体承受温差极限在哪儿?
天气炎热,战斗机能飞几次?坦克能出动几趟?食物在烈日暴晒下能存放多久?人体出汗流失盐分的平均值是多少?然后再决定物资的供给与配用,视情况而决定具体的作战方案和时间。
一切皆可以用数字来计算。而事实上,他们的这些计算也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无往不利。
靠着一步步的精打细算,美军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在太平洋上击溃了桀骜不驯,横行无阻的日本人,可谓妙用非凡。
图 | 美军在朝鲜
但在毛主席看来,美军的数字计算战术战法,的确有可用之处,在某些时候,也是制胜的关键。但如果一切战争都以计算为准,那未免太过死板。
共产党28年革命,已经不止一次地印证过一点:战场之上,决定胜负的不是科学计算,也不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人。战争是靠人一刀一枪厮杀拼打出来的。
如果只依靠计算和武器先进论,未免太过死板,人的潜力才是无穷无尽的。
图 | 毛主席
中国人难道会遁地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吗
可美军却并不认同毛主席这一观点,在他们看来:人类不是机器,总会出现判断错误,而且人体也有一个不能忍受的极限,这是科学,也是美军始终坚信的真理。
所以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兵败长津湖,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战争可以这么打?
1950年的11月份,朝鲜半岛天降大雪,盖马高原迎来了史上最低气温,零下40度的气温,让身着厚厚棉衣,有丰富的热量伙食供应,和御寒供暖设施的美国大兵叫苦不迭。
声称到外面上个厕所就被冻住的天气,根本难以想象。
图 | 长津湖战役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通过情报分析,提醒美联合国军司令部,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入朝作战,很有可能就在附近潜伏。
但美军却根本不在意,认为这只是中国与北朝鲜放出来的烟雾弹,小道消息胡编乱造,根本不能信。
美军的飞机昼夜不休,在空中盘旋和侦查,也没发现志愿军的影子啊。
而且,现在天气这么冷,却根本看不到志愿军搭帐篷取暖御寒,难道志愿军都趴在了雪地里?开什么玩笑,这么冷的天,如果趴在雪地上,基本上与找死差不多。
美国军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身体孱弱的中国人难道比美国人还厉害不成?
图 | 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
尽管美军陆战精锐第一师在顶风冒雪大规模急行军的时候,军人的第六感告诉他们,似乎身后有一双双愤怒的眼神,正在透过茫茫冰雪盯着他们。
可天上的侦察机反馈回来的消息却称:地面上根本没有发现任何有危险的目标,你们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大胆的行军。
对于一贯相信科学作战的美军而言,飞机的高空侦察总不会出错,至于感觉有人在暗中窥伺,或许只是内心作祟之下的错觉罢了。
图 | 美军飞机
但让美军难以想象的是,他们之前的预感并没错,中国人民志愿军真的是身着单薄地趴在雪地上,透过茫茫风雪,正在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只待合适的战机出现,马上就能冲出来,将他们杀个落花流水。
图 | 长津湖战役
1950年11月27号的深夜,在美军放松警惕,认为不可能有敌人的时候,志愿军突然以最不可思议的形势,突然出现了。
当时,美军阵地附近的崇山峻岭之中,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枪炮声,美军脑海中顿时空白一片,神经错乱。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就在距离他们营地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竟然隐藏了如此之多的志愿军战士?
图 | 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
因为事发突然,美军没有任何准备,所以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美军陆战第一师,就被我志愿军分割为5个部分,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而美军已经来不及想象志愿军到底是如何完成这一战场奇迹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突围的话,那必将被彻底封死在这不见天日的漫天风雪之中。
可拼死突围了一整天,美军才绝望地发现:他们的汽车队在志愿军的层层阻击和封锁之下,每个小时连500米都跑不出去,想要突出重围,简直难于上青天。
图 | 长津湖战役
在拼死作战的间歇期,美军一个战地记者,绝望地问了身边美军士兵一个问题:在这样的艰险的情况下,如果上帝满足你一个要求,你想要什么?援军?战斗胜利?还是饱餐一顿?
美军士兵正拿着自己的刺刀,与一块冻僵了的罐头较劲,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明天,我只想看到明天。
这种悲观的情绪,很快就在美军之中蔓延开来。他们想不通,也不知道,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去防守这些连极寒风雪都无法抵挡的志愿军?
因为在美军的一贯认知中,如果这样恶劣的极寒气候落到他们的头上,恐怕早就已经缴械投降了,这些中国人难道是会遁地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吗?
图 | 长津湖被打败的美军
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像中国这样会打仗的国家
对于志愿军而言,他们在朝鲜战场上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实力强横,武装到牙齿的美联合国军,还必须忍受冰雪隆冬之下的饥寒交迫。
但毛主席在志愿军临出发之前,曾无比动情地说道: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有打败了美国人,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卫自己的家园和亲人,所以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
即便有的战士永远地倒在了那冰天雪地的冲锋之路上,即便战地医院每天都会接诊因冻伤而被迫截肢的志愿军战士,可志愿军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坚定如一地完成了穿插任务。
也让美军第一次真正明白了志愿军的大规模穿插运动作战,到底有多么恐怖?
图 | 毛主席
后来美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官李奇微,为了限制志愿军,经过苦思冥想打造出了所谓磁性战术和绞杀战术,以攻击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尽可能打断志愿军的穿插包围节奏。
可志愿军的战术却并不仅有穿插运动作战一种,正如毛主席在著作中提到的那样:我们有的不仅仅只是穿插,游击战也是一绝。
我们会根据战略和战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术,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紧密结合,积小胜为大胜,自然而然可以挣脱困局。
美军曾经在抗战时期见识过共产党的游击战,但他们又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认为游击战是战斗人数属于严重劣势时,才会被迫采取的一种手段。
图 | 美联合国军第二人司令官李奇微
在朝鲜战争这样的大规模作战中,游击战很难起到克敌制胜的效果,美国人想得不错,游击战在大规模作战中,发挥作用有限。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美军并不会每天都是成百上千人在一起活动,只要有落单的,那游击战就一定是有意义的。
毕竟美军虽然号称机动性很强,行军推进速度快,但总会有人传达命令,志愿军的游击战术打得就是美军这些落单的小股部队,而且还能收集到非常有利的情报,何乐而不为?
而最让美军感到头疼的是,志愿军作战的战术战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中下级军官也有自己的思想,会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启发,随机应变开创出大量新的战术。
图 | 志愿军抗美援朝
当时,志愿军与美军交战,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美军的坦克装甲车,我们的火力和杀伤力有限,打不破这些铁壳子怎么办?
1951年4月份,志愿军第39军的军长吴信泉将军奉命在华川地区阻击美军的坦克装甲部队,怎么阻击?难道让战士们背着炸药包一命换一命吗?
吴信泉心疼啊:都是20岁出头,娘生爹养的好小伙子,怎么可以与敌人同归于尽?
图 | 吴信泉将军
所以吴信泉就突然想到了三国演义中,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直接下令让部队想办法拖住美军前进的脚步,然后命人在水库蓄水。
几天后,水库的水位已经抬升到了一个极限,美军的坦克装甲车也正好进入了预定区域,吴信泉直接一声令下:开闸放水。
汹涌澎湃的洪水就漫山遍野倒灌而下,宛若一条洁白的匹练长龙,直接将美军的坦克装甲车冲散。最后吴信泉还命人炸塌了山脊,将美军的坦克彻底掩埋。
一个个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战术,看得美军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根本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方法。
图 | 吴信泉中将
所以,这次战斗结束后,李奇微都忍不住啧啧称奇: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像中国这样会打仗的国家。
直到1954年,毛主席的著作在海外发行后,美国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将领顿时恍然大悟,终于知道了志愿军层出不穷的古怪战术从哪里来了?
当时美军就有很多的高级军官表示:如果能早点读到这本书的话,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去打朝鲜战争的。
图 | 李奇微
害怕自己发动战争的本质被发现,禁止国民阅读
而至于美国政府严格管控,严禁国民阅读毛主席著作,除了上面记录的各类惊人战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毛主席在自己的著作中,非常细化地阐明了以美帝国主义为标准的,资本家们的丑恶嘴脸和行为规范,利益是一切的推动力。
所以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毛主席早就已经未雨绸缪,不论早晚,中美必有一战。而美国政府介入朝鲜战争,也无外乎两个字:“利益”。
图 | 毛主席
这也是资本主义的一贯作风,他们获得利益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战争进行武装掠夺。
什么正义,什么联合国军共同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不过只是打着正义幌子,喊着一些心知肚明的虚假口号,干着强盗的勾当罢了。
图 | 毛主席在天安门
而美国政府就是害怕自己发动战争的本质被发现,所以,才将毛主席的著作视若洪水猛兽,非常忌惮,禁止国民进行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