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发布啦 0 0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享誉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回国探亲,并且得到了国家总理周恩来的亲自接待。

在这次宴请会上,周总理与杨振宁的身边还坐着另一位西装革履的人。他就是前国民党军队的要员,更是这位归国华人的亲岳父——杜聿明

在如此场合,第一次见到岳父,身为大科学家的杨振宁竟有些手足无措。一番思量后,杨振宁客气地称杜聿明为“杜先生”。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可周总理却看出了实情,便赶忙打圆场,笑着对杜聿明说,“错了,错了,你应该称岳父”。这才缓解了饭桌上岳父与女婿之间的尴尬气氛,让宴席得以继续。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声名在外的大科学家一时间闹了个“笑话”?

年少留学海外,他乡偶遇故知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踏上了留学之路。

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下,杨振宁总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就连教书先生都对这个每天摇头晃脑背诵诗文的小娃娃称赞不已,说他无论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

时至今日,他都是安徽人的骄傲。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父亲留学归来后,母亲带着杨振宁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处所。在父亲的教育之下,杨振宁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他还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那时起,杨振宁的心中就有了一个目标,他要报考清华大学。

求学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连年战火更是使得万千学子的求学路坎坷崎岖。

好在意志坚定的杨振宁没有轻易放弃,如果他真的放弃了,才是中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物理学界的重大损失。

高二的时候,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一直对清华园向往不已的杨振宁,即使是考上了清华大学,也没能安安稳稳地在清华园里学习研究。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天赋异禀的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过五关斩六将,从学士学位到硕士学位,更是在硕士一毕业就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1944年,杨振宁获得了庚子赔款赴美深造的机会。但当时,他并未料到,这一别便是二十多年。

在学术上蒸蒸日上的杨振宁也在美国遇到了他后来一生的挚爱——杜致礼。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事实上,杨振宁和杜致礼在西南联大就已经相识。在杨振宁刚刚就任西南联大的数学教师一职时,杜致礼就成了他的第一批学生。

虽然,当时两个人的交集不多,但是缘分的种子早已生根。

有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西南联大一别5年,缘分让二人再度重逢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缘分当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事情,在一个圣诞节的夜晚,二人偶遇在一家餐厅,欢乐的节日气氛见证着一段爱情的开始。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不惧流言蜚语,执手共赴一生

这本是一段郎才女貌的佳话,可一开始的杜致礼没有一头扎进爱情的涡流之中。反倒是思索再三,犹豫不决,因为杜致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孩。

她在国外看似轻松的留学生活的背后,是一个家庭苦苦的支撑。

几番思虑之后,杜致礼决心将自己的身世一一告知杨振宁,杜致礼认为爱情之中不能有欺骗。

听着杜致礼将自己的家庭背景缓缓到来,杨振宁才真正看懂自己的眼前人,原来她的身后是家族和政治的纷争。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杜聿明出身黄埔,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之一。

杜聿明在北伐战争时就已崭露头角,抗日战争时更是骁勇善战曾率领军队取得昆仑关大捷,后又赴缅作战,带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激战。

在缅甸的战事取得胜利之后,杜聿明以为自己会留在云南。但当时,内战的序幕已经悄然拉开。

解放军进军东北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他一封调令就把杜聿明和他的大军调往了东北。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起初,杜聿明在东北战争上颇有战绩,接连攻占了东北多个重要的战略城市。可后期,由于杜聿明指挥失误和解放军的战略调整,国民党军节节败退。

锦州失守后,蒋介石又调任杜聿明到徐蚌战场上,淮海战役拉开帷幕。

淮海战场上的杜聿明就没有这么好运了,碾庄一战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几次尝试反攻都被解放军击退。

1949年1月10日,准备突围时,被解放军战士俘虏在萧县青龙集张老庄村。

杜致礼就是杜聿明最小的女儿,原本她这个国民党要员的女儿生活富裕。自从杜聿明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后,杜家也随之败落,一家人的日子再也没法像从前一样衣食无忧。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起初杜聿明被俘以后,家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一直以为他已经去世了。

当时的国民党已经全面溃败,曹秀清就带着一家人跟随蒋介石一起到了台湾生活。

杜聿明打了败仗,蒋介石也不必再给他们一家什么丰厚的待遇。

虽然,曹秀清带着一家人到了台湾,但是日子过得并不顺遂,蒋介石更是对这个曾为亲信的一家人甚是冷漠。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维系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杜致礼和哥哥姐姐们的求学之路更是难上加难了。

母亲一家人在台湾的生活水深火热,父亲在大陆成为了解放军俘虏,正在接受改造,这是当时最为敏感的话题了。

令杜致礼出乎意料的是,杨振宁并不在意杜致礼的家庭状况,更不惧怕因政治因素带来的未知的祸患和危险。

卸下心中负担的杜致礼,和杨振宁的感情也日益深厚起来。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1950年,也就是杜致礼和杨振宁相识的第二年,二人在美国正式结为夫妻。

对于杨振宁来说,这一年也是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在学术上也算是小有成就。

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名声享誉海内外

婚后的杨振宁在学术上没有丝毫的松懈,杜致礼在生活上对杨振宁照顾有加,使得杨振宁能够全身心地在学术上投入百分百的精力。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皇天不负有心人,1957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同得此奖的是他的好搭档李政道。这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二人的名字传遍了海内外。

蒋介石得知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后,对在国内的杨振宁的岳母曹秀清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蒋介石一改从前对曹秀清的冷落,嘴脸变得热情起来。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曹秀清在来到台湾之后,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知道因为丈夫杜聿明的事情,蒋介石对自己一家人并不上心。

曹秀清再困难,也很少去央求蒋介石。唯独在子女身上,曹秀清还是向蒋介石服软了。

杜致仁是杜聿明的长子,此前在美国留学。由于家中的变故,杜家仅靠着曹秀清一个妇女,再难以支撑家中子女的学费

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杜致仁四处借钱,筹集学费。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只可惜世态炎凉,失去杜聿明这个顶梁柱的杜家一落千丈,曹秀清四处托付但所得甚少。

最后不得不央求到蒋介石的面前,可蒋介石面冷心硬,丝毫不顾往日的师生情谊,只拿出1000元就把曹秀清打发了。

杜致仁知晓此事之后心中愤懑,蒋介石前不顾往日情分,今又逼迫孤儿寡母早日还钱。

书生意气的杜致仁觉得这是一种侮辱,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的杜致仁最终选择了自尽。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心灰意冷的曹秀清在失去长子后,一度想要离开这个悲凉之地。

借这个机会,曹秀清想要离开台湾,他向蒋介石夫妇禀明心意之后,却被蒋介石回绝。

杜聿明被扣押在大陆,成了待改造的战犯。蒋介石从来都是小肚鸡肠,根本不会放走杜聿明的夫人。

这一切的冷漠和软禁都随着杨振宁的得奖而烟消云散。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蒋介石即刻松口放曹秀清去台湾。

这其中的司马昭之心,人人都懂。当时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甚是紧张,蒋介石不会放过一个与大陆相争的机会。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让曹秀清把这位炙手可热的诺贝尔奖得主请到台湾地区,而不是让共产党抢了去。

不仅让蒋介石的面子好看,还能让他和美国的关系更近一步,从而给大陆施压。

曹秀清虽是妇人,可对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也清楚得很。她明白蒋介石希望借曹秀清去美国探亲的机会,去拉拢劝说杨振宁夫妇能够到台湾来,以此给蒋家政权挣得声望。

但她并未作声,只是敷衍着假做同意。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为了巴结杨振宁一家,蒋介石特意让宋美龄护送曹秀清到机场。听着宋美龄的再三嘱托,曹秀清虽然嘴上应和着,心里早已经对蒋介石夫妇心灰意冷。

她早就下定决心,此次离开台湾,这辈子她都不会再踏上这个小岛半步。

来到了美国的曹秀清在女儿和女婿的照顾之下身心日益康健起来,这时另外一个好消息也传到了美国。

“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因为表现良好,成为了第一批被共产党释放的战犯。”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被释放的杜聿明彻底的细心革命,他重新认识了共产党,也重新见到了新中国的成长。他决心为这个新生的国家好好工作,以此赎罪。

他的努力也为自己迎来了一个合家团圆的机会,周恩来总理特许他能够把滞留海外的家人接到祖国,一家团圆。

听到这个消息的杜聿明难掩激动之心,他即刻写信告知了海外的妻子。

得知可以和丈夫一家团圆的曹秀清喜极而泣,她如何也没有想到还能有这么一天。她决心离开刚刚适应的美国,回到大陆,回到祖国,和丈夫团聚。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1963年7月,曹秀清从美国启程回到了中国,这对阔别已久的夫妻终于迎来了团圆。

从此杜聿明对新中国、对共产党更加的信念坚定,他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会是另一番风貌。

中美关系迎来破冰,首位回国探亲华裔

60年代,新中国尖端科技腾飞的年代。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刻苦钻研、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同时导弹技术和人造卫星技术也接连取得突破。

新中国的飞速发展,让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红色中国。美国开始向中国发出友好的信号,中美关系迎来破冰之机。

身在美国的杨振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回国探亲的念头重新燃起。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1971年7月,这是杨振宁留美后第一次回国访问的日子。

飞机穿洋过海,在颠簸了一个日夜之后,终于进入了中国的领空。杨振宁忙不迭看向舱外,时隔多年重回故土,他难掩心中的激动。

别离祖国二十多年,没有人能够心静如水。

新中国向来重视人才,听到杨振宁要回国探亲的消息,周总理很是重视

周总理特地在北京设宴款待,还请来了杜聿明夫妇,希望借这个机会让一家人实现真正的团圆。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虽然杜聿明已经获释,但是杨振宁对国内的情况并不熟悉,不敢直接称贝聿铭为岳父,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杜聿明夫妇的面色虽然不好看,但是也知道女婿的难言之隐因此也没有多言。

好在情商无人能比的周总理,三言两语化解了饭桌上的尴尬场面,不仅缓解了杜聿明与杨振宁的家庭关系,也向杨振宁传达了政治上的态度,可谓是一箭双雕。

周总了化解了杨振宁政治身份的敏感性,也为新中国争取了一个难得的人才。此后杨振宁虽然回到了美国,但是他却时刻心系祖国,不忘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自70年代起,杨振宁总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国探亲,并且在国内的学校了四处讲学、办讲座,借机把他在美国的所学带回中国,为中国培养出自己的物理界尖端人才。

2003年,杨振宁下定决心,携全家人离开美国,回到北京定居。

此后,杨振宁将自己的学术成就全部奉献给了他思念已久的祖国。

他的回归,使得中国科学界再次获得一颗闪亮的金星,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绽放光芒。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称杜先生好,周总理笑了笑说:该叫岳父

虽然在祖国最渴望人才建设的时候,杨振宁没有冲破艰难险阻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到中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为此,杨振宁也饱受争议,流言蜚语摧残着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今天的杨振宁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他前半生漂泊海外,后半生为祖国兢兢业业,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在科技上对于国家的奉献。

正如《感动中国》致词中的那句“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懂。”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