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发布啦 0 0

1946年的一天,正在设在昆明的陆军总司令部工作的陈修和突然接到省主席卢汉通知——老蒋紧急召见。陈修和曾担任过老蒋的侍从副官,他以为蒋有重要任务交代,并随卢汉一道飞赴南京。

第二天,老蒋见到陈修和后开口便问:“陈毅是你弟弟?”

陈修和听后大吃一惊。他摸不清老蒋的用意,但既然提出此问,说明对自己与陈毅的关系已经了如指掌。只能如实回答:“是的。”

老蒋接着问:“你们关系如何,他现在的情况你了解吗?”

陈修和答道:“抗战期间他主张国共合作,我们有过联系,后来中断了,现在情形不太了解。”

老蒋又接着问:“你可以跟他联系联系。”

为了弄清老蒋的用意,陈修和化被动为主动,回答道:“只是通信很多情况恐怕讲不清,如果校长有什么重要话要传达,最好让我当面与陈毅谈。”

老蒋沉吟片刻,表示让陈到北平找郑介民,先在军调处工作。

事后,郑介民告知陈修和:“校长想让你写信给陈毅劝说他过来,可以让他做山东省主席再兼一个集团军司令。”陈修和仍然主张与陈毅面谈,但老蒋似乎也有自知之明,认为时机还未成熟。

当年南昌起义,南下部队被打散,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陈毅都未曾离队,此时有什么理由说服他投靠国民党呢?反倒是让陈修和去见陈毅,搞不好还要损失一个兵工专家。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作为陈毅的哥哥,陈修和为何会加入了国民党阵营?他与陈毅的关系为何突然被老蒋知道?他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陈修和的传奇故事。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周恩来问陈毅:你两个哥哥可靠吗?

陈氏家族人丁兴旺,到陈修和这一辈兄弟姐妹有八九人之多,陈修和是老大,陈毅排行第五。大家年龄相仿,在一起读书玩耍,关系非常密切。

当时的中国外遭列强欺凌瓜分,内有军阀混战鱼肉百姓,有识青年都怀有救国救民的理想。陈毅获得官费资助赴法国留学,希望到西方寻找救国真理。陈修和作为同辈老大,必须兼顾家庭责任,不便远行,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办理,学校中聚集着大批爱国青年,也是革命思潮的传播地,陈修和在这里加入了国民党。炮兵需要一定的数理化知识,当时军校学生文化参差不齐,教员又相对匮乏。从四川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陈修和有一定基础,就兼任教员为大家补习理论知识。

为此,陈修和能领到每月20大洋的补贴。不过他为人豪爽,常常拿这笔钱请客,帮同学们改善生活。这也为他积攒下丰富的人脉。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陈修和也与同学们一起来到武汉。在这里,他遇到分别多年的堂弟陈毅。当时陈毅义已经加入中共,正受组织委派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兄弟重逢,不胜欢喜,有空便会聚在一起畅谈个人经历和理想。

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老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并另立南京国民政府。投降和叛变接踵而至,不久,以汪精卫等人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也公开叛变革命。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陈毅也接到命令,赶赴南昌参加起义。

身陷巨大的政治漩涡中,陈修和难以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倍感迷惘。他原本就不热衷于政治,此时便下定决心,离开军营,赴上海发展,以技术报国。临别前,两兄弟仍相互鼓励,不论将来在哪里,都要以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

陈修和在上海兵工厂工作一段时间后,被同学联合推荐担任老蒋的侍从副官,主要工作是传递文件接引客人,经常跟在老蒋身边。老蒋为加强与黄埔学生的联系,常常由学生推荐代表担任其侍从副官。

在与老蒋的接触中,陈修和对兵工技术的精通让蒋颇为欣赏。当时各路军阀混战,赢得战争的关键便是武器。老蒋便让陈修和回到兵工厂工作,这既能更牢固地控制兵工厂,也更有利于陈修和发挥才能。后来陈修和还被派往法国学习兵工技术。

1929年8月,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陈毅奉命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当时的上海仍然笼罩在“四一二政变”的白色恐怖中,党组织已纷纷转入地下。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1929年陈毅照片


就在陈毅抵达上海时,中央军委委员彭湃、颜昌颐等四人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几天后便遭国民党杀害。其中颜昌颐还是陈毅的入党介绍人。此时国民党的军警、特务正在四处搜捕地下党员,上海滩一片风声鹤唳。

出发前,陈毅特意转寄了一封信给在上海工作的胞兄陈孟熙和堂兄陈修和,随后借道香港乘轮船抵达上海。陈孟熙、陈修和在上海租界一家旅馆为陈毅包下了房间,安顿好后又为他买了一套新西装,并弄来一枚“龙华警备司令部”的徽章。

经过一番打扮,陈毅看起来像是国民政府的干部,这为他在上海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久,陈毅便跟地下党员接上头,并准备在旅馆中向周恩来汇报红四军相关工作。他安排两位哥哥在旅馆外间下棋子,当眼线打掩护。

尽管他们是陈毅的至亲,一向小心谨慎的周恩来还是忍不住问:“他们都是国民党员,可靠吗?”

陈毅笑呵呵地回答说:“绝对可靠。”

陈毅在上海住了一个多月,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完成了对党有重大历史贡献的工作。期间,他多次遭到特务跟踪,都由两个哥哥掩护转移,并最终在他们护送下安全离开上海。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青年时期周恩来


入越受降坚决反击法军登陆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封锁了中国出海口。当时云南和广西有铁路通越南海防,国民政府与法国商定军火可从越南入境,这两条线路成了中国物资补给的唯一通道。

兵工署长俞大维急令精通武器且有留法经历的陈修和入越处理物资转运事务,抗战期间陈修和先后担任过兵工署驻越南、昆明、香港等地的办事处少将处长,负责武器引进和转运。

二战爆发后,法国当局态度反复。一开始允许中国通过越南运送武器和物资,但时常刁难,从中捞油水,甚至还敲诈了一批兵工设备。在日军发现中国从越南运输武器后向法国施压,法殖民当局干脆禁止运输武器。

陈修和不断与法国人交涉,并向国内提供了许多处理意见。国民政府与法国不断交涉,才得以继续运输除武器外的其它物资。不过当时滇越铁路运力太低,大批物资堆积在海防港口无法运输回国。

日军侵入越北后,运输通道彻底被关闭。但陈修和仍然留在越南,经常潜入日占区工作,直到将物资分批转移至安全地点。

抗战胜利后,按照盟军约定,北纬16度以北的越南地区由中国军队受降。国民政府派滇军将领卢汉组成第一方面军入越,并成立占领军第五处专门处理越南事务与涉法关系。由于卢汉任处长,陈修和任副处长。

滇军入越受降实际上是中了老蒋的调虎离山计,他借此机会武力逼迫云南省主席龙云下台,并以卢汉取而代之。那以后,卢汉经常返回昆明,越南工作实际上由陈修和主持。

中国军队入越受降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二战结束后,法国仍试图恢复殖民地。而胡志明已在越北建立临时政权,他们强烈反对殖民统治。如果处置不当,双方都会迁怒于中国。

当年在越南转运物资时处处遭到法国殖民者刁难,陈修和对他们极为厌恶。相反,越南人民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在情感上,陈修和是支持越南独立的。并且在越工作期间,他还曾收到陈毅来信,要他“一尽己力,援助越南胡志明”。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入越受降的中国军官


但国民政府的态度却恰恰相反,尽管越南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老蒋仍决定尽快从越南抽身,将其交给法国。他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内战需要。抗战结束后,国军大多在西南大后方,为了抢夺更多的地盘,筹备即将到来的内战,老蒋必须尽快把部队抽调回国。

其二,国际压力。英国作为法国的盟友自然站在他那边,不仅重新武装了法军,还放话威胁中国占领军称:“法军已调来坦克、大炮,你们再不走就会被赶走,到时反而丢脸。”

其三,利益诱惑。法国在与国民政府的谈判中提出取消在华治外法权,给予中国货物在海防港的通行便利,帮中国赎回滇越铁路中国段等条件,诱惑国民政府从越南撤军。

尽管陈修和一再致电老蒋陈明利害关系,但未能改变结局。1946年2月28日,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协定,将越南移交给法国,并在3月31日前移交完毕。消息传到越南,群情激愤,排华情绪高涨。

而法国为了尽快控制越南,计划3月6日在海防登陆。为了稳定越南人民情绪,保障军队安全撤离,陈修和坚决拒绝了法国的要求。他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中央政府命令,并且越法谈判仍在进行,驻地只会移交给越法联军。

法国人恼羞成怒,又露出了殖民者的丑恶嘴脸,试图以武力威胁,叫嚣要“将中国军队赶出北越”。陈修和一面对法国代表提出严厉警告,一面与60军军长曾泽生、53军副军长赵镇藩等人协商。

陈修和说:“法军要强行登陆,如果你们坐视不理挨了打丢了脸,难逃老蒋处罚。我们迎头打他一顿,即使闯了祸,但我们是奉盟军总部命令来受降的,有国际上的支持,在老蒋那也说得过去。”

两位将军没有立即表态,陈修和又说:“一切责任我跟大家一起承担,不要有顾虑。”随后,大家都表态同意,并立即回部队布防。

3月6日,法军果然派军舰企图在海防强行登陆。驻守港口的中国军队鸣枪警告,法军见状竟然炮击码头的弹药仓库。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以机枪扫射,同时发射火箭弹,击沉一艘法军军舰,击伤两艘。法军见状,立即挂起白旗,向下游退去。

当天下午,法国便与越南代表签订了初步协定,约定双方共同接收中国防务。此后,中国军队才允许法军在海防登陆。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河内受降仪式


保卫东北兵工厂免遭破坏

在老蒋召见后,陈修和便赴北平军调处工作。军调处解散后,陈修和被任命为90兵工厂(东北兵工厂)总厂长,并授中将军衔。他在回忆录中提及,告知自己与陈毅关系的人可能是冷欣。

冷欣是陈修和黄埔时期的好友,对其家庭关系比较了解。抗战初期,他在江苏工作,对新四军态度友好,曾多次与陈毅新四军领导人见面。后来冷欣调到昆明陆军总部工作,一时没找到住处,便住在陈修和家庭,当时还提及此事。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老蒋自知败局已定,下令陈修和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转往台湾创办分厂。顾祝同亲自到沈阳督促陈修和尽快转移,并要求将带不走的设备破坏。

与此同时,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也托人带信给陈修和,让他设法保存兵工厂。只是由于战局紧张,这封信在沈阳解放后才送到陈修和手上。

不过两兄弟心有灵犀,陈修和已然明白,腐朽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能再让兵工厂为其服务。

他安排工人继续扩建生产线,同时带着顾祝同到工厂参观,并对他说:“工人正在搞扩建,一破坏他们的饭碗就没了,我要下令停工,工人们不把我打死吗?”

顾祝同只好把情况向南京汇报,老蒋又以兵工署署长的职位诱惑陈修和回南京,但陈修和仍然借故拖延。辽沈战役最后阶段,“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乘坐专机撤至北平。老蒋得知陈修和未随其一起撤出后大怒,要求卫派飞机回去接陈。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卫立煌电话通知陈修和做好准备,第二天到东塔机场等候。然而国民党的飞机飞来时,却发现解放军已经占领沈阳,只能调头。

在陈修和带头保护下,兵工厂得以完整转交给解放军,该厂仅停顿了3天便恢复生产。陈修和仍任原职,很快就安排技术人员修复了仅有的几门155mm重炮。这批火炮在天津、太原战役中起了很大作用。

上海解放后,朱德总司令命令陈修和到上海协助陈毅,联络滞留在上海的技术人才。陈修和赶到上海就听说自己的老朋友胡蔚因担任过兵工署的司长而被逮捕,他立即向陈毅说明了情况,而胡蔚在第二天即被“解放”。

受此影响,有200多名留在上海的兵工技术人员主动前来登记,表示愿意为解放军服务。

当时邓小平与陈毅住在同一栋楼,因此也与陈修和相识。在接到解放大西南的命令后,邓小平开始畅想解放后的计划,他打算修建成渝铁路。

陈修和曾在西南地区工作过很长时间,再次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仅用几天时间就拟好了一份西南服务团人选名单。

相关方面逐个拜访了这些技术人员,他们无一例外,都愿意到大西南服务,这些人为成渝铁路的修建和大西南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全国解放后,陈修和曾任全国政协第一届特邀代表、中央财经委员会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等职务。1998年11月,以101岁高龄去世。

1946年,蒋介石紧急召见前侍从副官:陈毅是你弟弟?

1961年,陈毅(右)陈修和(中)陈孟熙(左)在北京


尾声:

邓小平曾给予陈修和很高的评价:“他保护了沈阳兵工厂,使全厂完好无损回到人民手中,这是了不起的贡献。”

陈修和虽然在不同阵营工作过,但不论在哪里,他的出发点始终是希望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并不热衷政治,没有在国共斗争中迷失自我,更没有被国民党腐朽的官场文化污染,可谓出淤泥而不染。

一心为国为民的人,不论在什么时代都会得到人们的敬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