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托孤为什么选了两个托孤重臣?是不相信诸葛亮吗?

发布啦 0 0

以诸葛亮当时在蜀中的地位,他绝对是刘备死后的第一人,但是刘备任命了除诸葛亮和李严之外的一个孤儿大臣。究竟为什么?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度不到100%,所以想用李严来牵制诸葛亮,而且他还把最重要的军权交给了李严。其实刘备的真实想法不应该是这样的,他绝不是一个小家子气的君主。蜀国的未来离不开诸葛亮,刘备这样做也是有长远考虑的。

首先,在笔者看来,白帝城委托孤儿的时候,刘备任命了两个大臣来委托孤儿,并不是因为不信任诸葛亮。刘备信任诸葛亮,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跟随他。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张吴三年(223年)春,我先主安病重,召明于成都,即后来。他说:“你的才能只有曹丕的十倍,你将能够确保你的国家和做出伟大的决定。”如果继承人能帮忙,就帮忙;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可以自己拿。“对刘备,甚至对诸葛亮,他说了一些可以用刘禅代替的话,这无疑是他对诸葛亮信任的表现。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选两个大臣来托孤呢?在我看来,原因如下。

一方面,在历史上,皇帝生前往往会选择不止一个大臣来照顾自己的孤儿。例如,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就在临终前指定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四个孤儿。至于三国时期的刘备,魏文帝曹丕选择了司马懿、陈群、曹真和曹秀作为托孤大臣。就吴栋而言,公元252年夏,农历四月,71岁的孙权病重,太子孙良只有10岁。他急忙命左右召集自己信任的朝臣前来,询问善后事宜。其中包括:诸葛恪将军、秘书孙红、会稽总督滕胤、将军吕雉,以及为服务的文士宗族成员。对孙权,任命了五个大臣来托付孤儿。

所以,很明显,对于历史上的孤儿来说,除了一个孤儿大臣,往往别无选择。再者,这不仅是因为希望委托孤儿的大臣们能够相互制衡,保证年轻的皇帝能够顺利掌控朝廷,也是因为委托孤儿的大臣们需要有文化有武艺,以便更好地辅佐新皇帝。比如孙权的五个孤儿中,曹丕的四个孤儿中,都是有文有武的。另一方面,回到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当时诸葛亮主要以文官身份存在。如益州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刘备经常带庞统、法正、马良等军师,而不带诸葛亮。也就是说诸葛亮当时很没有经验。

最后,相应的,另一位孤儿大臣李炎,经验丰富。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马钦、高升等。在涞县建立了他们的军队,并招募了数万人。面对这次叛乱,刘备在汉中之战中不堪重负,于是李延亲自率领五千兵马平定叛乱。在此基础上,刘备加李严为汉室助理将军。正是因为李延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所以公元223年,刘备以李延为中后卫,掌管蜀汉的军务,留守镇守永安,也就是在东吴威胁未解除的时候,刘备需要一个孤臣坐镇永安,掌握兵权。在当时,与诸葛亮相比,李延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于是,刘备任命了两个大臣来托付孤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