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方云
可能年上花甲的人都对一封告御状的信促进知青大量返城的事记忆犹新。写这封信的人就是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的李庆霖老师。 李庆霖老师的这封信促成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知青政策及时作了调整,改变了当时千百万知青的命运。
1973年,李庆霖上书毛泽东,直谏下乡知青的艰难困苦,哭诉他们“无米之炊”的困境。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边,读了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海容转交过来的一封来信,读到悲凉处,毛泽东的眼睛红了起来,泪水潸然而下。毛泽东当即给写信人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毛泽东让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从自己的稿费中取出300元寄给李庆霖,还问汪东兴,李庆霖是不是党员?如果是党员,可以考虑推举他为“十大”代表,如果不是党员,可以让他出席四届人大。还说,可考虑把李庆霖的信编入课本。由此可见,毛泽东当时对李庆霖敢于坦诚直言是很赞赏的。
李庆霖斗胆上书毛主席是有原因的。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按当时的政策规定,知识青年下乡后第一年的口粮和生活费由政府发,口粮每月18公斤,生活费每月8元。然而好景不长,口粮和生活费仅发了几个月就停了。知青们一年到头在山区劳动,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分红收入,而且连口粮也成问题,生活费用年年由家里负担。作为知青家长的李庆霖,对自己孩子面临的困难,难以解决,其心情可想而知。几年过去了,儿子李良模的处境一直没有改变,且越来越严重。出于无赖,李庆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情况。李庆霖的信,对当年知青生存情况的改善是有好处的。他也因此成了知青和知青家长心目中神圣的人物。
2004年2月,李庆霖因病去世,享年73岁。他坟前的碑上刻着毛泽东给他的信。
(此文2022年3月18日根据《大众生活报》《名人传记》有关资料编撰)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