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陈赓大将去世31年后,其妻子傅涯不顾74岁的高龄和子女的劝阻,执意前往台湾。当傅涯刚下飞机,就看到机场外面停放了十几辆汽车,这一情景也令傅涯哭笑不得,不禁感慨:“我都不知道该上哪辆车好。”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傅涯为何在陈赓去世31年后前往台湾?为何她一下飞机就有十几辆汽车等候呢?她去台湾到底是为何什么事?
陈赓
陈赓用纸条求爱
1903年2月27日,陈赓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他的祖父陈益怀是清末名将。陈赓深受祖父影响,小的时候就有弃笔从戎的想法,再加上他在湘乡东山学堂学习时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于是自小就有一种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意识。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我党为了挽救革命危机,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陈赓担任北伐军第二军特务营的营长,他因工作需要前往武汉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陈赓遇到了曾有一面之缘的上海代表王根英。陈赓对王根英产生了爱慕之情,除了被她那端庄清秀的容貌吸引外,更多的是对她美好心灵和事业成就的敬重。
王根英1906年出生在上海,她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由于表现突出,曾担任上海怡和纱厂的工会主席。后来王根英又参加了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她被选为上海特别临时市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
王根英
有了良好的印象和爱慕之心,陈赓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正式向王根英发起攻势。这天陈赓看准时机,坐在距离王根英不远的地方。然后陈赓拿出纸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郑重向你求婚,希望你能嫁给我!”
陈赓写完这句话后,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紧接着他将纸条折成一只小燕子的形状,递给身边的同志,并说:“同志,请你传给墙边的那位姑娘。”
纸条很快就传到了王根英的手中,她拆开一看,原来是陈赓写的求婚信。王根英瞬间愣住,随即马上镇定下来,也回想起4年前在上海的一段往事。
1923年春,王根英来到上海平民夜校学习,教员中有一位从湖南派来的共产党员,他就是陈赓。在课堂上,陈赓滔滔不绝,也令王根英等同学听得如痴如醉;课后,陈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解学员们的思想。
面对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王根英打算找一个机会向陈赓倾诉心中的苦闷。原来在王根英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她定了亲,王根英很反对封建婚姻,但那张婚约也不是自己想解除就能解除的,这令王根英十分无助。
听完王根英的倾诉,陈赓当天就来到王家,和她父母说道理:
“大叔,大婶,有几句话我是非说不可。根英的婚姻应该让她自己决定,你们如果真的疼爱孩子,就应该给她这个自由,她也会永远记得你们的恩德……”
陈赓的一席话给王根英父母很大的触动,没过多久他们就解除了这个婚约。从这以后,王根英心境豁然开朗,对陈赓也有了难以忘怀的感情。
王根英看到陈赓传来的纸条,心想:陈赓啊陈赓,当初是你帮我解除婚约,如今却又如此莽撞!你如果喜欢我为何不老老实实的说明,为何要如此鲁莽呢?
尽管王根英对陈赓也有好感,但她并不认同陈赓求爱的方式,于是她将纸条贴在墙上。陈赓见装也不生气,而是继续给王根英写纸条,就这样墙上贴满了陈赓写给王根英的纸条。
会议休息期间,大家都看到了墙上的纸条,有人打趣道:“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站在圈外的陈赓大声说道:“我看是不反对的吧!她这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在向她求婚呢!”
王根英听了陈赓的话,红着脸说:“你别太自信,谁说我要嫁给你了!”陈赓笑着说:“这还不好回答?因为我爱你啊!再说我们两个郎才女貌,还有感情基础呢!”
周恩来得知这件事后,点着陈赓的鼻子说:“陈赓啊,求爱和打仗可不一样,强攻是不行的。”陈赓说:“革命者光明磊落,爱情也是一样的!”
周恩来摇了摇头说:
“欲速则不达,女孩子是需要温柔对待的。我教你一个办法,先向她道歉,态度要诚恳,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幸就三次,在道歉中建立感情,这比拼命写情书可要好得多。”
陈赓说:“好,那我就试试看吧!”果然,当陈赓按照周恩来说的话做了后,王根英答应和他建立恋爱关系。
王根英和儿子
1927年5月,陈赓和王根英结婚,那年陈赓24岁,王根英21岁。
1930年,陈赓离开上海前往鄂豫皖苏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的师长,王根英则带着儿子陈知非留在上海继续坚持斗争。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王根英在上海被捕,随后被关在监狱里。
在监狱里,王根英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不管敌人实施怎样的刑罚,她始终不肯说出我党的秘密。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后,王根英才被周恩来、叶剑英等人保释出来。
1937年8月26日,就在陈赓即将率部前往抗日前线的时候,一个喜讯传来:爱妻王根英已经从西安来到八路军总政治部,要陈赓立刻前往,和妻子相聚。
陈赓收到这个消息激动万分,连忙前往八路军总政治部见爱妻,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诉说对彼此的思念。然而相聚不久后,陈赓就要前往抗日前线,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陈赓和王根英的永别。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在一次反“扫荡”斗争中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陈赓悲痛欲绝,一向活泼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
陈赓将自己对日军的仇恨倾注在战斗中,打了很多漂亮仗,以至于有时候敌军在寻找八路军进行报复“扫荡”的时候,竟然在装甲车上贴上“专打386旅”的标语。
邓小平促成陈赓婚事
为了医治陈赓心灵的创伤,战友们一致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帮他再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1940年,傅涯和另外两位女同学应邀来到文工团团长王智涛的家中取道具,刚好碰到前来做客的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姑娘们早就听说过陈赓的传奇故事,因此一见到他,就不断向他提问。
陈赓朴实坦荡的谈吐和豪爽的气质给姑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傅涯清秀的容貌和文雅的举止,也在陈赓的心中掀起层层波澜……姑娘们离开后,王智涛指着她们对陈赓说:“说说看,你喜欢哪一个?”
陈赓和傅涯
陈赓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王智涛邀请自己是为了给自己介绍对象:“好啊,你这是给我做媒呢?我喜欢中间那个。”中间那个,就是陈赓将来的妻子傅涯。
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久后两颗心又碰撞到一起。陈赓问傅涯:“傅涯同志,我这个人很喜欢交朋友,有很多男朋友,也有很多女朋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聪明的傅涯当然知道这是一语双关,她坦率地说:“陈旅长,我是有男朋友的。”原来在参加革命前,傅涯有过一个男朋友,她给对方写过很多信,但对方只痴迷于他的课题研究……傅涯想等他们的关系结束后,再和陈赓交朋友。
想到这里,傅涯说:“你让我考虑考虑。”陈赓一口答应:“行!”
“至少三年。”“啊?”陈赓没想到要这么久,但他还是答应下来。
可是不久后一个坏消息就传来了:傅涯有特嫌,不能和她建立恋爱关系。这个消息对陈赓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原来傅涯的大哥时候国民党员,最近来到延安四处打听傅涯的消息。
大家都知道陈赓曾做过多年地下工作,他很清楚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且不说国共两党已经合作了,即使是国共敌对时期,傅涯是傅涯,哥哥是哥哥,怎么能一锅端呢?更何况傅涯和哥哥连面都没有见到。
但组织的意见毕竟是组织的意见,陈赓身为一位领导干部,更是一位有着将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组织的意见还是要放在心上的。于是陈赓默默地等待,等待组织调查清楚的那天。这一等就是3年的时间,也应了傅涯当时的要求。
邓小平
直到1943年2月,陈赓和傅涯的爱情才发生改变,而两人的婚事,还多亏邓小平从中周旋。
那一年,八路军129师利用休息时间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到会的代表和运动员足足有3000余人,连彭德怀和杨秀峰等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大会。
在敌后紧张的战斗环境中,搞这么一个大的活动是非常难得的,安排一场文娱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负责这一任务的刚好是陈赓,他准备邀请抗大文工团来表演。
当陈赓将这一请求告诉给邓小平的时候,邓小平却摇摇头说:“不用请文工团的同志来表演,他们演出任务繁重,演一次是很辛苦的。想热闹的话,我们就从当地请一个好点的剧团嘛!”
陈赓仿佛被浇了一头冷水,他立即站起来想再劝劝邓小平,没想到邓小平却笑着说:“坐不住了吧?你啊你啊,抗大文工团有什么好看的,你不就是想见傅涯吗?”
邓小平一句话将陈赓的老底给揭穿了,他嘴巴动了动,但没多说什么。邓小平继续说:“罗主任要我给你们做媒人,但你不给我汇报情况,还在这里拐弯抹角,这让我怎么给你们牵线啊?”
陈赓一听兴奋至极,连忙说:“政委啊,你可把我吓一跳!”邓小平哈哈大笑,说:“好了好了,不捉弄你了。这样吧,你给罗主任打个电话,接通了我来讲。”
几天后,陈赓日思夜想的傅涯随着抗大文工团来到了129师驻地。此次抗大文工团表演的是《孔雀东南飞》,傅涯扮演小姑子兰芝。傅涯完全进入了角色,演到伤心处,眼泪就像不要钱的珍珠,一颗接着一颗。
陈赓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当他看着泪人般的傅涯,不禁触景生情,双肩颤抖,泪水夺眶而出。刚好,这活生生的一幕被陈赓旁边的邓小平尽收眼底。
演出结束后,邓小平当即找到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说:
“你看到没有?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哭得我心里都不是滋味。你给中央发个报,傅涯出身不好,不是她本人不好,傅涯是我党的党员,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结婚呢?”
于是,很多人都为陈赓和傅涯的婚事操劳奔波。这天,陈赓给傅涯打去电话:“喂,我是陈赓!傅涯,我们的婚事上级已经批准了,你快回来吧!”
傅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眼中也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说:“可是我还要演戏呢……”陈赓不等傅涯说完,就说:“你快回来吧,我已经等了3年,接下来一天也等不了了!”
陈赓挂了电话就来到司令员刘伯承的房间:“报告,刘司令,邓政委,傅涯来了!”此时正在看地图的刘伯承应了一声,然后向陈赓招招手,说:“陈赓你来得刚好,这是刚得到的情报,敌人正向北调集。”
陈赓没有动,继续报告:“司令员,傅涯来了!”
刘伯承说:“好,我知道了,我一会去看看她。”紧接着刘伯承继续刚才的话题:“关于这一仗,我觉得你们旅是不是应该…哎,你站那么远能看清地图吗?”
陈赓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傅涯都来了,我哪有心思看地图嘛!”刘伯承被陈赓的话说得一愣,一旁的邓小平伸出三根手指,示意陈赓和傅涯已经三年了。
刘伯承瞬间明白过来,笑着说:“你啊,三年都等了,这一天就等不及了吗?行了行了,快去当你的新郎吧!”
1943年2月25日,陈赓和傅涯喜结连理,时隔三年,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赓去世31年后,傅涯为何执意前往台湾?
抗战胜利后,陈赓的妻子傅涯快要生孩子了,有人送来两只老母鸡,准备给傅涯补补身子。傅涯将母鸡生的蛋攒起来,等傅涯坐月子的时候吃。
就在七大召开期间,傅涯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陈赓为儿子取名为陈知建,希望儿子将来知道建设新中国。然而等傅涯生完孩子后,鸡蛋却一个都没有了。陈赓十分抱歉地对妻子说:“前方回来几个老同志,他们负了伤,身体很虚弱,我就把鸡蛋给他们吃了。”
战争时期物资非常紧张,看着产后身体虚弱的妻子,陈赓格外内疚,但马上又笑了起来,一转身就朝着钱英的窑洞跑去。
原来是陈赓想起钱英说自己有红糖,他此次是“偷”红糖去了。陈赓刚将红糖“偷”到手,外面就来人了,陈赓连忙用被子蒙住身体躲在炕上,但还是被发现了。大家笑骂一片,好不热闹。
1950年进军大西南的时候,陈赓唯一的女儿出生了。陈赓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取名为陈知进。由于陈知进吃了缴获来的美国奶粉而过敏,导致脸上起了不少疙瘩。某天,一位前来看望的女兵脱口而出:“陈司令的女儿怎么这么难看?”
这话不知道怎么传到陈赓的耳中,他大怒:“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吓得从这以后,不管是谁见了陈知进都会先夸赞一番。
平时,不管陈赓走到哪都会带上陈知进,但那个时候在怀仁堂看戏是不允许带小孩子的,因为怕小孩子吵闹。不过陈赓经常不顾这个规定,带着女儿进去看戏,警卫员也拿他没办法。
陈赓看起来很健壮,但实则身体很不好。尤其是1957年,这一年陈赓的工作格外繁忙。2月下旬要到南方检查工作,并沿途勘察地形;3月中旬又勘察沿海岛屿,由于太过疲劳,有天晚上突然摔倒在浴缸里,但陈赓毫不在意,忍着痛继续工作……
陈赓第一次心脏病发作的头谈晚上,正在听取一个军事代表的汇报,朱德、贺龙等人都在,这次会议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傅涯有些着急,对陈赓说:“你还年轻,但把老帅们搞垮了怎么办?”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哈军工的同志来找陈赓谈问题。傅涯上班不久,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说陈赓病倒了。傅涯连忙往家赶,一进门就看见陈赓躺在沙发上。
陈赓病倒最早是两岁的小儿子陈知涯发现的,他对阿姨说:“爸爸哭了!”阿姨们都不相信,以为是小孩子说着玩的。于是陈知涯找到司机老赵,说:“叔叔,叔叔,爸爸哭了!”
老赵过来一看,陈赓倒在地上,满脸都是冷汗。老赵知道情况紧急,连忙给北京医院打电话。医院派来一个抢救小组,当时陈赓的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情况很是严重。
最终医生诊断这是心肌梗塞,急得彭德怀和其他各路领导人都来到陈赓家中看望。这次发病很突然,也很危险,幸好抢救及时。
1959年初夏,陈赓的心肌梗塞再次发作。为了减轻陈赓的工作压力,军委决定让他退居二线。
1961年,陈赓的心肌梗塞扩散的面更大了,但他还像战争年代一样,将生死置之度外。陈赓经常说:“过去打了那么多仗都没有死,活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点病算得了什么?”
3月16日凌晨6点多钟,陈赓被一阵剧烈的疼痛惊醒,他的心肌梗塞又发作了。傅涯连忙给医院打电话,但由于时间太早了,医生还没有上班。
“陈赓,陈赓……”傅涯紧紧地握着陈赓渐渐变凉的双手,但不管她怎么呼喊,陈赓也没能回答……
1961年3月16日上午8点45分,陈赓因病逝世,享年58岁。
爱将早陨,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泪流满面。周恩来锤着自己的膝盖说:“他今年才58岁啊,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
痛失亲人,傅涯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她抱病整理陈赓那些因年代久远而发黄变脆的遗稿,借以寄托哀思。除此之外傅涯还将自己精心保存的陈赓日记进行初步整理,并委托几位同志进行加工和整理,并于1982年出版了《陈赓日记》。
1992年,也是陈赓逝世31年后,傅涯也从岗位上离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离休后的傅涯不顾74岁的高龄和子女的劝阻,毅然前往台湾,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傅涯共有兄弟姐妹10人,其中有6个去了台湾。最早就从地下党传过来的消息,知道他们在台南,后来基本上都在台北了,再后来就没有音讯了。
直到1980年,傅涯收到了来自台湾亲人的信。傅涯从信中得知父母已经去世了他们留下遗言,希望死后能将骨灰运回大陆,葬在家乡。傅涯看到这里忍不住放声痛哭,心里很不是滋味。
1986年,傅涯的妹妹将父母的骨灰从台湾运到美国,再从美国运往北京。傅涯本打算将父母的骨灰安葬在老家,但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扫墓不方便,于是她和妹妹商量后决定将父母的骨灰葬在杭州的西子湖畔。
1992年,傅涯离休了,她准备去台湾看看亲人。于是傅涯和妹妹坐飞机到深圳,从深圳到香港,再从香港飞往台湾。一下飞机,傅涯就看到十几辆车一字型排开,原来这些都是她的子侄辈,都是等着迎接她的,傅涯一时间不知道该上哪辆车。
傅涯的子侄们想给她在宾馆包一间大房子,傅涯摇了摇头,说:“不用了,我就住二弟家吧,晚上还可以和你们唠唠家常。”当天晚上,好多亲戚都来看望傅涯,整个房间被挤得水泄不通。
傅涯在台湾期间游览了许多地方,直到两个月后才回北京。此后,每年都会有台湾亲人来大陆看望傅涯,这也令傅涯格外高兴。
2010年1月4日,傅涯走完了自己的人生,终年92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