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警考圈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是某省属警校2017级的学生,在2021年公安联考中行测78.8,公专76,申论没有到75分,就不写出来了。
四年来,我应该属于大家心目中成绩好的那类人,获得了两次国家奖学金和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在联考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算逆袭吧,也达到了我的理想目标。
之所以写这个经验分享帖,是想记录一下那段奋斗历程,也希望能让师弟师妹们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
1
行测
心态
行测是我复习时间最长的一个科目,最后的结果我也比较满意了。很多人可能在平时的模考中成绩不错,但是联考中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对于我而言,我从来不妄想超常发挥,能够保持常规状态就是我的目标。
大家要知道,模考成绩只能代表一部分,毕竟很多题来源于早已刷了无数遍的真题,还有一些题是未经审慎思考、用来凑数的。如果到了后期,每次模考分数在一定的区间内正常浮动,那么最后的成绩应该不会相差甚远。但若是60+、70+、80+不断交替,一定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出现较大波折,这个时候,抛掉分数、只管做题和总结。
想要稳定发挥,实力是一方面,临场心态也是一方面。今年由于疫情,一些学校延考,一些学校的行测改为纸质化考试。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一些人措手不及,甚至在考试之前就焦虑不安。
我们学校仍然延用机考模式,这个模式下的行测考试也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最重要的是怎么尽快地调整状态、让自己冷静下来。
规划
行测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可以根据复习总时长和进度自己决定,但切记一定要保留大量的时间来刷题。
第一阶段:看基础课。看完以后每天用APP刷几十道题检验一下即可。(不会的题先凭自己以前的知识尽量做出来,毕竟有些题在所有课听完后也仍旧做不出来)
第二阶段:看提升课。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刷各模块的套卷了。可以一天一套也可以一天两套。(前两个阶段我是每天只学习行测的)提升课并不是说加深难度,而是我又换了一个老师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回顾基础课的内容,并汲取提升课老师的优秀做题方法(而非全部)。
第三阶段:刷题。进入这个阶段,我每天只留上午和中午的时间给行测。一般是先做一套机考系统里的题目,订正错题。接着每个模块刷一套卷(除常识),复盘错题。剩下的时间随意安排,有时会再做一套机考题,有时也会在随机选几个模块做一些题。
下面我会分模块推荐一些老师。有些老师在网上的课程资源可能没有最新的,但对于行测的教学几年内变动都不是很大,看前几年的课也完全没有问题。
资料分析
在我看来,资料是学了就能拿分的一个模块。当资料的题目做多了以后,有心人就会发现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公式,主要是把看题、找数和计算的速度提上去。看题和找数“修行靠个人”,计算是有取巧的方法的。
如果选项的差异在每位的数字上而非小数点上,只要把大概的数字算出来就可以了,不要过多关注个十百千。口算速度一定要快,机考模式下更是如此。
20分钟的时间内需要做20题,高压状态下极容易算错,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数字的差异就导致一整道题错误。平时做题就要让自己冷静,多算多练形成自己的计算方法,不要过分追求老师教的“秒杀方法”,也不要轻易改变自己习惯的方法。
言语
语感和方法各占一半的一个模块。15个逻辑填空,15个阅读理解。能多记忆成语的意思肯定是最好的,但我认为不必死记硬背。刷题后期会发现有些词语成语反复出现、反复让你辨析,重要的是要清楚它所适用的语境、搭配。
还有一些词不要执拗于它的深层释义,反而题干中的一句话就直白地对应成语的一个字,选择它即可。阅读理解题更是需要长期培养语感的,方法是一部分,但也有点“玄学”,还是依靠刷题不断提升吧。
判断推理
35分钟/40题。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各10题。最后考场上遇到的图推让我直呼傻眼,师兄师姐诚不欺我,果然有些是见都没见过的规律。不过没关系,复习阶段还是保持乐观心态,多遇题、多总结,基础规律无非是那几个。
每次做题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就发散思维,先把后面三个小模块的题目做掉,最后回头来看不会的图推题,把平时总结过的规律尽量往上套,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定义判断模块一定要对应好题干里的信息,二选一时的差异往往就在于你未曾注意到的小细节上。
类比推理比较考察你的常识,同样需要在日常刷题过程中复盘积累。逻辑判断更是细分为几类题型,联考考得比较多的是加强/削弱题。不过判断推理这个模块时常有争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都有道理,我也有时会认为给出的答案奇奇怪怪、是会被我第一个排除掉的选项。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死磕,先看答案的思路是否有道理,或是找同类题来验证,尽快扭转自己的思路朝着公考模式靠拢。
数量关系
数量题不是考几个月的复习效果,是在考过去十几年的学业素养。小学到高中数学学得好的,15分钟计时内10题一般对7、8题。当然了,也有人一开始只能对2、3道。数量模块下也分很多小模块,对于基础不好的人,先多练方程问题、工程问题、集合容斥这些简单小题型,确保遇到了就能做对。其它题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掌握得好的,平时多练,不要刻意逃避数量题,也最好不要学某些老师“十分简便”的方法,容易弄巧成拙。
常识
这是一个我基本上没学的模块。官方用时是15分钟/20道题,但我们基本都是5分钟蒙完所有,毕竟会的五秒钟能选出来,不会的看再久也不会。
有时能对14道,有时只能对6道。想拿这个模块分的同学平时带着听听课、看看真题,时间久了也许会有一种题感,帮助你冲击高分。
知觉
8分钟/60题。有人一开始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且全对,也有人一开始比较落后,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要担心,知觉是可以通过多练习达到最理想状态的。
考前几天再加大练习量,保持手感。联考的真题和平时模考差不多,最大的干扰项是个人心态。
2
公专
9月份开始复习公专正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按部就班地听网课。我没有再额外地买公专书和配套习题,只多买了一本法条书。
公专真题不算多,但其实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少,一天一套的话一个月能够结束。本着不浪费题的原则,并且我一直在赶网课的进度,11月之前基本没做过什么题目。
12月,基本上我己经把课程进度赶完了,开始着手背诵,同时也开启了第二遍课程。每天的下午和傍晚留给了公专,一般是先背诵书和法条上的知识点,再播放一遍课加深印象或跟着视频复述大概内容。
保持每天一套真题卷,截至考前,我应该将配套书和法条书过了3、4遍,重点内容在上考场前的那个中午还看了很多次。所有的真题在一轮做完后,将错题体现出的知识点在书上重点标注。后期很多机构推出模考,有真题拼接、也有原创题,有时间的话建议都做做,也是种检验。
今年有两道题是我确定自己做错的,一道涉及新法,一道考的是法条中的期限。所以,大家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法必考!时限能多背就多背!
上述复习经过只适用于公专中的“死”题,即能在书和法条中找到来源的题目,多背总是没错的。而对于实战题,更多的是依靠大学前几年的课程学习和实习经验,这些题也影响了你是否能拿高分。
3
申论
玄学,是我不配。多看多做多花时间准没错。
4
寄语
联考,不论结果如何,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放开手去拼一把。我见证了很多同学的焦虑不安,毕竟四年来成败在此一举,但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怕、不要气馁,只管努力,剩下的随它去。
希望师弟师妹们在联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永远年轻、永远自豪。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