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局势、疫情反弹、美联储加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期A股市场不太平静。在行情跌宕起伏间,不少基民都体验到了一把基金过山车。
其实回顾A股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A股的市场表现并不差,长期复合收益率不低,但投资体验却不太好。主要是由于市场的波动性太大,投资者容易追涨杀跌,所以即使基金业绩不错,但很少有人真正拿到高收益。对于投资者而言,降低波动、严控回撤的稳健策略虽然不能获得极致收益,但能够积小胜为大胜,提升投资的获得感。
稳健理财依然是刚需,只是需要重新定义
今年迎来资管新规元年,银行理财产品彻底告别刚性兑付,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而这类一向以“稳健”著称产品也出现波动,且破净值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全市场28821只银行理财产品中,破净产品已达2036只,其中尚有2342只产品累计净值等于“1”,触及破净边缘。似乎市场上已经不存在无风险“绝对稳健”的理财产品。
波动是资本市场不变的本色,稳健是投资者不变的追求。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约55%的投资者属于偏稳健型风险偏好,约有89%的投资者在出现投资亏损时会出现情绪焦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稳健型投资产品也是极具吸引力,能够拿得住的资产。
稳健理财是刚需,但稳健两字可能需要被重新定义。进入净值化时代,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稳健理财不再是保本保收益的无风险理财,而是相对的稳健,是短时期内或有波动,但长期来看能够获得稳健收益。
获得长期稳健收益的关键是资产配置与长期投资,以配置来抵御波动,用时间来熨平震荡。
资产配置的目标是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用更小的波动、平滑的净值曲线来获取稳健的收益。没有一成不变的热门题材,也没有永久有效的策略,只有资产配置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
股票收益高但波动大,债券稳定但跑不赢通胀,没有什么完美的资产类别,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收益特征差别很大,而且往往呈现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资产组合能够兼容并蓄多类资产,利用每类资产的特性,实现更优的风险收益比。
有效地资产配置能够降低波动,而长期持有才能享受投资的复利回报。从短期看,市场多数时候是无效的,受投资者情绪偏好影响,但拉长周期,市场是有效的,将最终体系企业的内在价值。随着投资时间的拉长,投资亏损概率降低,投资的年化收益率趋于稳定,长期投资将会为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健的收益。
2022年,如何稳健理财
均衡配置是稳健理财的根基
展望后市,市场将依旧延续震荡,2022年想要投资赚钱,均衡配置必不可少。
在震荡市,我们可以加大对多资产和多策略的分散配置,通过平衡配置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大类资产,来分散投资风险。
比如前一段时间,全球股市普遍下跌时,很难通过风格、赛道的组合分散风险,但可以通过其它大类资产的配置来对冲风险。今年以来,债券策略、套利类策略及CTA策略均有不错表现。在组合中提高债券占比有助于平衡波动,而具有危机阿尔法之称的CTA策略,在资产配置中常常能够发挥独特的效果。
选择稳健风格的基金类型
如果投资者既不希望风险过高,又不甘心纯债或货基的收益,可以考虑固收+及FOF自带资产配置属性的基金。
“固收+”产品的优势不在于高收益,而是整体组合的风险管理和回撤控制,追求稳健的绝对收益,有效地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让投资者能够拿得住、赚到钱。
“固收+”产品通常以低风险、收益相对稳健的债券等固收资产打底,作为安全垫获取基础收益,再“+”上打新、可转债、二级市场股票、股指期货、消金ABS等资产增厚收益,帮助投资者把握行情,追求长期稳健增值。相比固收,固收增强多了一份博取向上弹性的追求,对比股票的波动性又有所下降,投资风险更均衡,收益潜力可期。
另一类震荡市的配置优选是FOF基金,FOF在去年的震荡行情中大放异彩。回顾去年的市场,风格轮番切换,结构分化愈演愈烈,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明显,很多明星基金都遭遇滑铁卢。但FOF基金收益几乎全线飘红。据统计,逾200只FOF基金中,仅1只基金净值出现下跌,即便市场震荡,仍有超98%FOF基金在去年实现正收益。
FOF基金的可投资范围较单一基金更为广泛,可以配置股票型、债券基金、大宗商品基金等各类资产,相当于为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的组合。同时管理人根据经济周期和市场趋势进行动态配置,以适应不同的市场行情。
在当前市场宽幅震荡,短期趋势不明晰的背景下,固收+及FOF基金波动率低、稳中有进的属性,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相对的稳健收益。
在打破刚兑、房产下行周期等背景下,配置权益类资产已经成为投资必选项。回顾历史或是放眼未来,代表未来资产收益率的权益类资产都是回报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波动是权益资产的底色,无风险的绝对稳健理财已经不复存在,进行均衡的资产配置叠加长期持有,大概率能够收获较好的长期收益,这也为净值化时代稳健理财的正确打开方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