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VC上瘾!造车新势力借钱上位

发布一下 0 0


稍微留意下汽车圈,很容易就会发现:最近这几年,绝大部分车企内部都成立了VC,往往叫**资本。比如蔚来汽车的蔚来资本、广汽的广汽资本、上汽的尚颀资本、小鹏汽车的星航资本等等。

现在的车企,旗下没有一两家集团独资的资本公司,在圈内根本就玩不开:年底被媒体邀请去开务虚大会,不但拿不了奖,去台上吹牛都没有素材。

有大把钱的传统车企集团,去做VC很容易理解。但有些车企卖车根本没赚钱,到处找韭菜借钱,却把给别人借钱创业玩资本的事儿,玩得比有钱人(车企)还溜,就多少有些令人疑惑了。

特别是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每年都在亏损,但投资这事儿比谁都积极。蔚来汽车2018年就成立了蔚来资本。最迟进场的是小鹏汽车,3月17日,星航资本(Rockets Capital)宣布完成首期美元基金首轮关账,募资金额超2亿美元。

这只基金的基石出资人是小鹏汽车,首期基金的LP也大多是小鹏汽车的投资人,如IDG资本、红杉中国、五源资本和GGV纪源资本。

我朋友,投资界的读书人、修行界的投资人X老大说:说到底,做投资没有那么深奥,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投风口。

搞VC上瘾!造车新势力借钱上位

这句话本身就很深奥。X老大的话,到现在我也只理解了一半,但通过它来看造车新势力搞VC,就清晰多了。

01. 产业链遍地黄金

16世纪,传说在遥远的南美有一个黄金帝国,很多人借了盘缠,漂洋过海也要去寻找。

造车新势力搞VC,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几乎重构了传统汽车产业链条,很多新的公司在崛起,把钱投向这样的公司,有可能比造车赚得还多。

有钱的公司自然不必说,在产业链上多啃一块,就多赚一个板块的钱。

3月22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设立广汽能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充换储能源补给生态和电池循环利用生态,搭建智慧高效能源云平台,推动研究储能系统技术、“车-站-网”协同互动的智慧充换电服务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

这一项目的总投资为49.6亿元,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分3年注资),其中公司与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分别出资5.5亿元和4.5亿元。

这已经是广汽这些年,投资的众多项目之一,比如芯片、自动驾驶、九岭锂业的锂矿等等。以参股方式进入的,往往是广汽资本的操作。

2月24日,电池制造商欣旺达获得由“蔚小理”、上汽、东风、广汽等等19家企业、机构共同增资,总金额高达24.3亿元。

此前,小米也投资了蜂巢能源、珠海冠宇、赣锋锂业及中创新航四家电池企业,大众汽车则投资了美国固态电池开发商Quantun Scape。

自己没赚钱的,也可以找韭菜要啊——市值搞上去了,融资成本就搞下去了。

早在2018年,蔚来资本就投资了自动驾驶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刚刚成立的星航资本也迅速对芯片出手,目前一家芯片创业项目已接近交割,具体投资对象并未对外披露。

今年2月,长城汽车战略投资了车载AI芯片企业地平线,其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3月9日,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商芯擎科技获得一汽集团数亿元战略投资;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期,产业链的每一个板块,未来都有爆发的可能。比如锂电原材料碳酸锂,2020年下半年的价格是5万元/吨,现在的价格是50万元/吨。

现在新能源车企和电池生产商,都深刻感受到了“家里没矿,心里发慌”的威力,后悔前几年锂矿烂大街便宜的时候,没去买一座。

02. 心慌的失控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赚不赚钱,而是别人给不给饭吃的问题。

在成熟的传统能源车领域,主机厂占有绝对的主导权,产业链上的零部件普遍处于弱势(具有绝对核心技术的除外)。主机厂的采购经理随意一句话,都要让零部件厂老板想一个晚上。

但新能源汽车上,这条铁律被打破了。重新洗牌后的产业链,供需是错配的。下游市场需求来了,上游的配套却还没准备好,导致了很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供不应求。

现在变成了主机厂负责采购的副总,追在零部件老板屁股后面跑。

以电池为例。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主机厂老板到宁德时代工厂前蹲守要电池,也是常有的事情。

宁德时代动不动就给主机厂甩脸色。有主机厂的老板托关系找到宁德时代的掌门人曾毓群,连门都没进去。

宁德时代上市才没几年,就被封了王。

搞VC上瘾!造车新势力借钱上位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涨价两次,按一辆中等续航的新能源车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算,每次上涨幅度在1万元左右。

芯片就更被卡脖子。

3月26日,蔚来汽车宣布,因芯片短缺,决定从3月29日起将合肥江淮汽车工厂的生产暂停5天。

芯片是全球车企共同面临的问题。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 · 迪斯(Herbert Diess)也公开表示,今年前两个月芯片短缺已经导致大众汽车在全球减产了 10 万辆。

芯片供应过于集中,车企普遍不具备话语权,是芯片荒的核心因素。我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主要来自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等五大车载MCU供应商,而代工厂主要为台积电、联电、美国格芯(Global foundries)三家。

车企要看芯片厂,或者是经销商的脸色。拿不到芯片,哪怕只有1000多块芯片中的某一块不到位,一辆车就下不了线,工厂就面临停产。

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在库存芯片用完后,补货也渐渐跟不上,今年开始,工厂频频停产,预计二季度减产40万辆。

车企的日子不好过,今年尤其难,大部分是供应链的问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成长,未来一两年内都可能难以改变目前的供应状况。

所以,布局产业链成为造车“安全”的正确选项。车企搞VC很现实,如果放到战略位置上看,此情此景,比卖车还重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