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发布啦 0 0

“张灵甫死在孟良崮,他的家人到此来祭奠我们可以理解,也不干涉。

但不能把祭奠物品长期摆设,甚至作为景观供人参观,这是绝对不行的!

否则我们何以面对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难道打张灵甫歼灭74师打错啦?”

2020年10月,粟裕大将的儿子粟戎生中将以一位退休老兵的身份,给山东省军区司令、政委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了上面几句话。粟戎生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在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戎生称之为“一股逆流”,并怒斥道:

“他在哪里抗战有功就去哪里长期祭奠,绝不能搞到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来,绝不能玷污了这个纪念地!”

近年来,网上总有人不停以“良心”“真相”的名义大吹为张灵甫翻案的歪风。在这些人眼里,张灵甫是功绩不世出的“抗日功臣”,包括对孟良崮战役的评价也渐渐变了味,他们鼓吹张灵甫是“杀身成仁”,绝口不提他是在内战中屠戮革命者的刽子手。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张灵甫曾经为抗日出过力不假,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时,中央也曾给张灵甫的长子张居礼颁发了一枚抗战纪念章。这也说明,张灵甫的抗日功绩,我们是一直记着的。但如果因此就不断吹捧、神化张灵甫的抗日功绩,那就是纯粹的历史虚无主义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张灵甫的双手是沾满革命人民的鲜血的,我们绝不会忘记!

事实上,我们从来都没有否认过国民党将领的抗日功绩。新中国成立后追认的革命烈士中,不乏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国民党将军。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这些跟张灵甫一样的蒋介石嫡系将领,被关押在功德林写材料时,政府还主动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抗日功绩。其他诸如李宗仁、白崇禧、孙立人等等背景各异的国民党将领,我们也都在历史书上学到过各自的抗日功绩。

上面提到的这些国民党将领,军衔、功绩都远远超过张灵甫,为什么被吹捧的偏偏是张灵甫呢?显然,有人在背后炒作,在故意造势,在推波助澜。那么,又是谁在为张灵甫翻案呢?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命陨孟良崮

张灵甫早年因杀妻入狱,蒋介石罔顾法纪,以“抗日需要人才”为由,将这位黄埔弟子放了出来,“戴罪立功”。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率领的74军中任职。74军立下战功无数,但多数时候跟张灵甫没有太多关系。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1941年的上高会战,在张灵甫的粉丝口中,张灵甫立下大功。然而,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奖励却是归结于李天霞任师长的51师,以及余程万任师长的57师,没有没有时任58师副师长的张灵甫啥事。上高会战指挥官罗卓英战后作了一组诗,赞颂了王耀武、李天霞和川军出身、时任49军第26师师长的王克俊。没有提到张灵甫。

张灵甫后来之所以能当上整编74师师长,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在74军抗战期间师级以上干部里,比张灵甫资格老的除了牺牲的,除了被枪毙的廖龄奇,再除去蒙受不白之冤的余程万,几乎都升了一遍官。国民党向来是讲资历的,该轮到被蒋介石视作“天子门生”的张灵甫了。

对于蒋介石的重用,张灵甫也算是感恩戴德。抗战胜利后,整编74师很快就成为内战急先锋,在苏中、华东等地四处跟解放军作战。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在1947年5月,张灵甫及其整编74师被陈粟大军围困在孟良崮。最后,张灵甫被击毙,整编74师被全歼。

1947年5月16日,中共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当场击毙张灵甫,这是历史事实,也是解放军当时和后来一直公开和明确的说法。那为什么又会有张灵甫“杀身成仁”的说法呢?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在于张灵甫留下的两封“遗书”。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张灵甫的遗书

据说,张灵甫在殒命前,曾留下绝命书两份,一份给蒋介石,一份给妻子王玉龄。

给蒋介石的信是:

“今战况恶化,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全师孤悬,四面受敌。我与众将战到最后,为上报党国与领袖,下达士兵与部属,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报效校长多年之教诲。”

给其妻子王玉龄绝笔信大意是:

“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但是,据曾任国民党74军人事处处长的吴鸢回忆,这两封遗书,实际上是时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安排人伪造的。张灵甫死时,吴鸢任王耀武所部第一处处长,对当时的情形略有所知。

蒋介石得知整编74师被全歼的消息后,捶足顿胸,当下就撤换了一批高级指挥官,如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等。没能及时救援的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甚至被蒋介石一纸手令,命令就地枪决(后来没被枪毙,还是继续升官)。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也被撤职查办。

王耀武当时是山东省政府主席,在他的地盘上出的事,自然也难逃其咎。蒋介石命令他尽快查清张灵甫的死因,并查询74师有无逃到济南的人员。王耀武能以黄埔三期生的资历,职务凌驾于许多黄埔一期名将之上,除了确实善战外,对“领袖意志”的揣摩上,也是别具一格。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很快,王耀武就制定了应付老蒋的挽救措施。第一,迅速重新成立整编第74师。第二,伪造张灵甫的遗书两封。一封为张灵甫写给蒋介石,表明一死以报党国和对校长的忠诚;一封给妻子王玉龄,要求她好好抚养刚出生的孩子。

张灵甫长于书法,笔力遒劲。第二绥靖区司令部译电科科长李啸梓是张灵甫的同乡,两人颇有交往。李啸梓也喜书法,平时喜欢模仿张灵甫字迹,还模得像模像样。于是,这两封遗书成稿后,就交由李啸梓仿照张灵甫的笔迹代写。

随后,王耀武派人乘飞机将张灵甫所谓“两份遗书”送到南京,谎称是张灵甫在自杀前写好,交由副官化妆送出的。蒋介石信以为真,抑或是顺水推舟。

蒋介石本人在战争来临时,跑得比谁都快,但他却常常好鼓动手下军人“杀身成仁”。奈何在战场上,国民党将军们,尤其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们,“成仁”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有时候,蒋介石政府不得不为活人办“追悼会”来凑数,张灵甫之前的马励武、宋瑞珂,之后的杜聿明、王耀武都是如此。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比起那些凭空臆测,张灵甫这送上门来的“遗书”,蒋介石当然得好好利用,大书特书了。这样的论调也一直跟随国民党书写的历史,延续至今了。这一论调,也深深地印在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的心里了。

王玉龄极力粉饰

1949年,王玉龄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后来因为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冷落,日子过得不如意,就去了美国。1973年,王玉龄受周总理邀请,回了一趟祖国大陆,之后便频繁往返,并于2005年开始在上海定居。跟王玉龄在一起的还有她跟张灵甫的儿子张道宇,这母子俩便是在孟良崮为张灵甫翻案的主要推手。

1987年,临沂市在举办孟良崮战役40周年纪念活动中,在一块大岩石上刻了“击毙张灵甫之地”。王玉龄知道了此事,极不高兴,她在1990年找到相关部门,表示愿出100万元把那几个字去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万可是一笔数额巨大的资产!为此,有人曾斥资让人印制了五千本旅游小册子免费赠阅,“试探一下社会的反响”,想把“击毙”说成“阵亡”。但被省领导点名批评后,不敢造次了。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蒙阴虽然是孟良崮战役的“正统战场”,但对于广义上的孟良崮旅游区,蒙阴只占了13%,另外的87%属于同为临沂市下属的沂南县。沂南县的民营企业家王振玉在2005年开始致力开发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他斥资兴建了 “国民党七十四师指挥部”、“张灵甫自杀身亡处”等等名目繁多的景点。

沂南的景区开发后,王玉龄跟张道宇就“极力”支持景区建设。王玉龄还为沂南景区题写了“和平统一”四个字,供沂南景区刻石立碑,还让沂南景区把他们母子前来踏访留影的照片张挂起来,用来吸引游客。王振玉还别出心裁地让人把张灵甫的绝笔书密密麻麻地刻在石壁上。另外,他还让人在“七十四师指挥部”门口的山壁上,刻上了张灵甫的戎装像,以及王玉龄的一首“诗”。

正是这样的孟良崮,让粟戎生怒斥为“逆流”。

2017年5月16日,张道宇用他那个认证为“著名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之子”的微博账号发表文章,题为《今天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抗日名将忌日》。文章将张灵甫跟牺牲于1940年5月16日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相提并论,文中措辞将解放战争污蔑为“抗俄卫国战争”,将中共污蔑为苏联傀儡,令人愤慨。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王玉龄难道真的认为张灵甫在孟良崮“杀身成仁”吗?其实是值得怀疑的,在王耀武伪造的那份给王玉龄的遗书中,有一句为“玉玲吾妻,今永诀矣。”但是,王玉龄的名字一直都是“玉龄”,难道她看不出来写错了么?可是,刻在孟良崮那块石碑上的“绝笔书”,却清清楚楚改成了“玉龄吾妻,今永诀矣。”显然,王玉龄是知道“遗书”中写错了自己的名字,她大概也知道,自己口中“深爱自己”的丈夫,是不大可能写错自己名字的吧。

杀妻疑云

除了“抗日名将”、“杀身成仁”,粉丝们把张灵甫说成是清廉爱民、德才兼备、大义凛然的“男神”。

张灵甫最著名的恶行就是杀妻,就连这样一件记录在案的罪行,都头来居然也被洗白。他们说,张灵甫之所以杀妻,是因为张灵甫的妻子偷拿他的文件,从而推演出她是一名“共谍”。这样一个荒唐透顶的传言,居然也被说得证据确凿了。

其实只要稍稍动点脑子,就知道“共谍说”有多么的不靠谱。如果张灵甫的妻子真是“共谍”,那张灵甫“大义灭亲”只会得到蒋委员长的嘉奖,而不是被投入大牢了。据查,“共谍”说法只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张灵甫本人,张灵甫这样跟王玉龄讲,王玉龄再传播给其他人。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试想,张灵甫当年面对年仅17岁的新婚妻子,又能说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他曾经杀过妻子,再结婚总要解释一下吧,总不能说是怀疑前妻有外遇就开枪,或说是感情不和就开枪吧,那要让王玉龄怎么想呢?于是,也就只能捏造这么个借口,来糊弄当时只有17岁的王玉龄了。这样拙劣的借口,也只能糊弄陷入爱情的无知少女了。

事实上,张灵甫跟王玉龄结婚时,在老家还有一个没离婚的老婆。听说张灵甫新娶后,这个女人从老家找到上海讨要说法,被张灵甫用钱摆平了事。

对待自己的枕边人如此薄情,那在生活上,张灵甫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944年至1945年,张灵甫曾在陆军大学学习,而当时他的同学董其武将军对他的印象极其深刻。张灵甫几乎从不上课,都让参谋代替。当然这在国民党内部也算是常事了,毕竟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去陆军大学进修,不过是为了镀金而已。但真正让董其武诧异的是,张灵甫在重庆斥巨资买了一栋别墅。根据董其武的回忆,他的别墅“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简直就像一座王宫”,让董其武这个“在塞外前线吃土豆睡土炕的土人实在是坐不住”。

此外,在张灵甫那张英俊的面庞下,手上还沾染了多少解放区军民的鲜血。在进攻沂蒙山区的过程中,74师尖兵进入张官村时,发现了几双绣有红五星的鞋垫,便将做鞋垫9名妇女全部枪杀。在孟良崮被解放军包围时,74师将附近许多村庄烧毁焚平,将来不及逃跑的村民一律枪杀……

相比张灵甫,我更愿意去追捧“非法抗日”的吉鸿昌,追捧“中国第一个军长”郝梦龄,追捧张自忠、戴安澜,甚至是杜聿明、王耀武……

孟良崮上的烈士

根据《孟良崮战役资料选》显示,在这场战役之中,我军共牺牲约有2043人,伤员约有9300人,其他原因造成的人员折损约846人,共计12189人。

这牺牲的两千多人,全部都是人民子弟兵,是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奋不顾身地在前线冲锋,我们才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吞并华东的阴谋。战后,毛主席特发贺电:“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孟良崮纪念馆的设立,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这场伟大的战争,在纪念馆的后面,便是我军烈士的墓地,墓地正中间则是粟裕将军的骨灰撒放处。在烈士墓的后面,伫立着一座巍峨的高塔,这是烈士英名塔,镌刻着两千多名在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烈士。

孟良崮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写信怒斥,谁在替张灵甫翻案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