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评|畅游浩瀚宇宙,奔赴星辰大海

发布一下 0 0

2022年2月27日11点6分,携载22星的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之后,文昌航天发射场续创的又一佳绩。

航天技术的进步,使得畅游浩瀚宇宙,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计划在2022年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6次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全面建成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保持空间站良好运行。

在我国航天人不懈努力之下,2003年,中国成功将第一位宇航员送上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仅有的三个具有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到后来,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北斗导航系统的投入使用......

回首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每一步都凝聚了航天人的心血,我们始终秉持“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独立自主搞科研,将我国航天事业推向世界前列。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断取得阶段性成功,未来航天工程也需要更多年轻人才。因此,充分利用航天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将航天科技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习航天精神、了解航天科技、培养科学爱好,这将成为未来科研与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2013年,航天员王亚平首次举行太空授课,当时全国有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2021年,“天宫课堂”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天宫课堂”作为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结合载人航天任务,以及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的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讲师”,以青少年为授课对象。这是航天与教育的融合,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太空科技的震撼,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又启迪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更具前瞻性和导向性。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因此,科技教育要协同育人作用在实现素质教育、为国育才、培养科技精英的过程中,提高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者的终身使命。(黄嘉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