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17日在比佛利山庄的玫瑰公墓里,一位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之下,向一块刻有“张于凤至”四个大字的墓碑默默献上了花篮。
老人看到墓碑顿时泪流满面,这位老人就是墓碑主人苦等了半个世纪的丈夫张学良。
许是造化弄人,苦等了50多年的于凤至临死都未能完成与丈夫再见一面的愿望。
在世人都在为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为之动容时,谁又能想到在这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还有另一位默默为他付出了一生的女人,那就是张学良的结发夫人于凤至。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898年于凤至出生于奉天怀德,她的父亲是富商于文斗。
张作霖与于文斗情谊深厚,他很是喜欢于凤至,认定一定要和于家结为亲家。
在于凤至11岁时,父亲与张作霖订下婚约,结婚对象是比她小三岁的张学良。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是张作霖一手包办的,最初持有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张学良并不同意这桩婚事,认为恋爱自由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张作霖态度十分坚决,并不同意儿子的想法,坚持让两人履行婚约。
张学良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答应。
1916年4月,19岁的于凤至和16岁的张学良正式结为夫妻。
于凤至虽然刚刚入府,但于凤至打点家中事务的能力很强,令张作霖和他的几位夫人赞赏有加。
对待佣人不摆架子,十分随和,就连佣人们都很亲近这位少奶奶。
张作霖对于儿媳也十分满意,对于凤至平日也很关照。
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上的基础,张学良渐渐地对于凤至产生了感情。
虽说张学良和于凤至之间没有爱情,可张学良十分尊重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姐姐,并用“大姐”一词称呼于凤至多年。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将这份平静彻底打破。
1927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相识,一时之间两人之间的事情登上各大媒体,闹得沸沸扬扬。
虽然之前的张学良也曾经有过多次绯闻,但这次于凤至觉得丈夫是真的动心了。
赵四小姐以与父亲脱离父女关系,居无定所为由要求担任张学良的永久秘书,照顾张学良的生活。
张学良将决定的权利交给了于凤至,于凤至可怜赵四小姐年纪尚小,便答应了这件事。
身边许多长辈规劝万万不能这样做,于凤至自认为自己明白,没有听从长辈的告诫。
心软的于凤至不忍处在风口浪尖的丈夫张学良再度遭人诟病,便同意赵四小姐住在家里。
但是,于凤至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赵四小姐终身只能够做张学良的秘书,不能有名分。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乎了于凤至的想象。
赵四小姐真的委曲求全地住了下来,即使没有夫妻名分,但平日里像新婚夫妻一般甜蜜,整日里黏在一起。
然而于凤至多日都很难见到丈夫一面,这下于凤至有些慌张了,她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一时的心软竟将丈夫拱手让人了。
为了能够尽量地修复自己与赵四小姐的关系,更是为了每天都能够见到丈夫,于凤至用自己的私房钱在大帅府旁边购置了一栋小楼,亲自迎接赵四入住。
于凤至的这次大度接纳,不仅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日后的爱情神话,也成全了自己感情的依托。
从此,三个人一起进进出出,过起了幸福生活,他们经常一起打球、听戏、旅游散心,看上去十分的和谐。
然而,突如其来的西安事变,不仅断送了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也彻底将三人的命运彻底打乱。
西安事变,夫妻分离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扣留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海外的兵谏。
这次兵谏也让民族英雄张学良彻底扭转了他的命运。
1936年12月25日,关押多时的蒋介石被安全送回南京,随行保护他的张学良一下飞机就被忽然涌上来的数名特工迅速包围了。
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将张学良押解回去等待法庭的定罪,最终国民党军委会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
那时,于凤至刚从西安离开去往英国陪三个孩子读书。
当她得知丈夫张学良一夜之间从叱咤风云的少帅变成了如今的阶下囚,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在想丈夫如何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于凤至赶忙给宋子文发了一封电报,请求他一定要保护好张学良的安全,安排了一下三个孩子的生活学习。
思夫心切的于凤至告别了三个孩子,匆忙赶回国陪伴丈夫。
于凤至心情急切地赶往南京,那时张学良已经开始了他的幽禁生活。
张学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连累妻子十分愧疚不已,再加上被软禁的痛苦,渐渐地张学良有了想要轻生的想法。
于凤至看着日益消沉的丈夫很是心疼,连忙以国仇家恨未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宽慰他。
张学良听了妻子的劝慰之后,总算是找到了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于凤至陪伴张学良辗转多地,由最初的浙江奉化到安徽黄山、江西萍乡,直至湖南郴州、沅陵多地,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于凤至在幽禁期间,一直充当着丈夫倾诉苦闷的对象。
可是表面坚强的于凤至心里也不是那么舒坦,毕竟出生于富家的于凤至向来衣食无忧,现在却得忍受着精神上的多方痛苦,还要承受来自特务们的恶意监视,生活行动十分不自由。
久而久之,于凤至发现自己左乳里的三个硬块儿越长越大。
一碰就疼,有的时候甚至会疼到彻夜难眠。
张学良眼见着妻子的病情越发严重,他坚持要求于凤至去医院检查,然而诊断报告书让两人惊慌失措,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凤至患了乳腺癌晚期,这在那个医疗技术落后,国家又动荡不安的时期,癌症确诊书无疑是提前宣告了于凤至的死亡。
怎么样才能救救妻子的病情呢?这让张学良十分苦恼,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就这样香消玉殒。
在冥思苦想多日后,他想到了一个求助对象宋美龄。
宋美龄不仅仅是蒋介石的妻子,更是于凤至结义金兰的干姐姐,二人感情十分深厚,无话不谈。
张学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于凤至泪眼婆娑地说道:“不,汉卿,我哪里也不去,我要一直陪着你。”
其实,张学良也舍不得妻子离开,可是妻子的病不能再拖了。
张学良劝说于凤至:“你到了美国,既可以接受手术,说不定还可以寻求相关人士的帮助,说不定重获自由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了,你还可以照顾我们的孩子。”
于凤至选择听从丈夫的安排。
张学良为了及时将书信传达给宋美龄,找了戴笠帮忙传达,戴笠没有辜负张学良的信任,第一时间将信送达。
经过宋美龄的帮助,于凤至得到蒋介石的允许,可以前往美国治病。
走之前,她与丈夫约定,彼此绝不能轻生,一定要活到再次见面的那一天。
可那时的于凤至从未想到,这竟是她与张学良此生的最后一次相见
半世等待,抱憾离世
1940年赵四小姐知道于凤至离开的消息之后,放心不下张学良一个人苦苦生活。
毅然决然放弃了香港的富裕生活,辗转来到张学良身边陪伴他度过漫长的幽禁岁月。
二人之间那段脍炙人口的爱情神话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然而,大洋彼岸的于凤至开始了孤独痛苦的治病生涯。
已经深知自己的病情十分危急的于凤至,而是抱着九死一生的心情来到美国,但是她知道为了张学良,为了孩子她必须要活下去。
当主治医生告诉于凤至为了治病,必须要切掉左侧乳房时,她不敢接受这个事实。
可时间不等人,随着肿瘤的扩散,肯尼迪医生焦急地劝说于凤芝在手术书上签字,争取多一秒活下来的机会。
于凤志想起当初与张学良的生死约定,含着泪在手术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手术结束后,于凤至十分难过,但她只能被迫接受这样的自己。
虽然做完了手术,但体内的癌细胞还是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有扩散的可能。
长期的化疗治疗,让于凤至身心俱疲,总是一个人在深夜里默默哭泣。
等到于凤至身体略微有了好转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接回自己在英国读书的三个孩子。
但当三个孩子阔别八年之久,回到她身边时。
于凤至痛心疾首地发现儿子张闾珣在之前法西斯轰炸伦敦之时,由于受到惊吓导致精神失常了。
于凤至开始发愁起来,虽然自己从国内带来了不少钱,但数次手术花了不少钱,如何抚养三个孩子成了此时最大的难题。
一直帮助于凤至的肯尼迪医生夫妇也失业了,她知道自己必须拼搏起来。
1954年的美国进入了二战后经济萧条的低谷,于凤至的经济状况早已捉襟见肘了。
无奈之下,于凤至去往英国伦敦寻求张学良的旧识伊雅格帮助。
之前,张学良的多笔生意都是由他负责的,张学良的许多存款都在他那里。
令于凤至非常感动的是,他还未开口,伊雅格就提出要将钱还给她。
这笔巨款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于凤志一家的生存困境,她为自己和孩子们在纽约州皇后区不远处的长岛购置了一处房产,生活看上去已经转危为安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大起大落,于凤至明白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知道这笔钱如果不合理利用,总会坐吃山空。
于凤至想到将钱用在股市投资之中,拼杀一波。
于是在好友的帮助下,于凤至毅然踏出了自己在股市搏杀的第一步。
她通过打拼,已经渐渐地在美国立住了脚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婆”。
在生活状况逐渐好转的同时,一个噩耗再次来临。
儿子张闾玗回到台湾看望张学良,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任何音信传回。
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张闾珣不幸出了车祸,被卡车撞进沟壑。
虽然没有当场死亡,但脊髓神经受到了重创,后来引发败血症,撒手人寰。
长子的离世,把这个看惯生死的于凤至再次抛入了痛苦的深渊。
她不明白,为什么她的命运如此多舛,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接二连三的离开了人世。
但于凤至并没有因此颓废,以及坚强奋斗。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于凤至开始奔波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向公众声嘶力竭地演讲,她演讲都是为了解救自己被蒋介石所囚禁的丈夫。
于凤至的演讲一时之间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声势十分浩大。
这场营救张学良将军的运动同时也蔓延到了大洋另一边的台湾岛。
蒋介石可没有料到于凤至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一时愤怒之下,蒋介石逼迫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断绝二人的夫妻关系。
1963年一天,于凤至的别墅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交给了于凤至一封张学良的亲笔信。
打开信的那一刻,于凤至一时之间崩溃了,丈夫居然要与自己离婚。
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张学良不是一个不讲情谊之人。
她立即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电话中关于离婚张学良只说了一句:“我们永远是我们。”
本来对离婚书耿耿于怀的于凤至突然释怀了,连为张学良死都不怕,离婚有什么的,于凤至抱着这样的想法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1964年7月4日,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在台北市举行,64岁的张学良与51岁的赵四小姐正式结为夫妻。
赵四小姐终于拥有了名分。
然而,身处大洋彼岸美国的于凤至却拿着二人登有二人结婚喜讯的报纸倏然泪下。
1965年,知道张学良近日好转境况的于凤至宣布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告诉女儿女婿自己要进军洛杉矶房产行业,要给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攒养老钱。
女儿张闾瑛一时之间惊呆了,母亲居然能够这么豁达,为自己的前夫和他的现任妻子买房子。
于凤至在80多岁时依旧还闯荡在好莱坞之中,每天到各处考察。
于凤至的房地产事业十几年来,顺风顺水,许多投资获得了成本的七八倍,钱也赚到盆满钵满。
1986年,于凤至决定买下一栋位于比佛利山庄的别墅。
于凤至松了一口气,他奋斗了半辈子的愿望在今天终于达成了。
这栋豪宅便是于凤至留给张学良和赵四安享晚年的,这是她留给张学良的最好的礼物。
次年,于凤至由于摔伤,直接导致半身不遂,只能每天呆在轮椅上。
1990年,这一年张学良90岁,在好友的建议下,张学良决定举办一次轰动全社会的寿宴,邀请各界名流政要参加,利用这个契机进行被蒋介石囚禁后的首次亮相。
不久,于凤至收到了一封请柬,这封请柬是张学良为了庆祝自己90岁大寿发来的。
收到请柬的于凤至激动不已,已经卧病在床多年的她决定要去参加寿宴。
然而,造化弄人。
就在离张学良寿宴还有两个月时,于凤至夜晚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93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没能与张学良再见一面,只能抱憾离世。
刚一得到消息,张学良立刻准备前往美国。
在女儿的陪伴下,张学良来到了于凤至的墓前。
张学良摸着于凤至的墓碑,看到“张于凤至”这四个字顿时潸然泪下.
嘴里喃喃说道:“大姐,你为什么不再等一等我啊,你知道我多想与你再见一面啊。”
这次见面离1940年于凤至去往美国已经过去了50多年,经过了长达半世纪岁月的等待,于凤至终于等来了自己一生所念的汉卿,可惜已是阴阳相隔。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