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古人诚不欺我,春天,简直就是睡觉的大好时光有木有?
什么,你说春困是一种病,叫“春困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究竟什么是春困
既然都说是“春困”了,那就先来了解一下,春困到底是什么吧。科学解释是这样的的:春天,气温回暖,使人的皮肤血管和毛孔扩张,血管口径变大。这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而供给大脑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面对这样的情况,大脑启动应急措施,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因此,我们就会产生倦意,昏昏欲睡。
此外,明媚的春光会刺激大脑皮质,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随之增加。这么一来,在冬天被大量氧气“宠坏”的大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就会产生抑制,让人感到困倦。 由此看来,春困似乎是由于身体短时间内对外界环境变化不适应造成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仍然生龙活虎,没有春困的迹象呢?
根据调研结果,春困易发人群大多体质较差。特别是心血管情况不好或血液循环不良的人,不仅更容易出现大脑缺氧、缺血的情况,持续时间也更长。这些人群春困现象更明显。
别小看“春困”
春困本身不是病,但有时候也能成为一些疾病的先兆,需要小心对待。
首先,过度嗜睡其实是一种病。它的表现就是嗜睡、精力不好、随时都能入睡。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就不能再当春困处理,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我们都知道甲亢,以为甲亢就是脖子肿大,吃得多却容易饿、日渐消瘦,但也有一些甲亢患者的症状很特殊。他们的表现是神情淡漠、两眼呆滞、反应迟钝、容易瞌睡。听上去是不是很像春困?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也很隐蔽,一般不易察觉。一般人甲减的表现都是面部表情迟钝,讲话慢吞吞,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还会有健忘、情绪多变的情况。
另外,人的身体如果缺钾,也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春困的症状,还伴有全身肌无力、反应迟钝等症状。
对于老年人来说,中风是一个威胁性很大的隐患。其中,缺血性脑中风比例较高。在这种病发病前一周左右,大脑会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病人便会表现出打哈欠、精力不济、瞌睡等与“春困”相似的症状。
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变硬、脑血流量减少,身体内的反馈机制就会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以保护自己。如果这时期,还伴随有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对于多数社畜而言,职业压力也会增加“春困”的可能性。
一般三四月为企业人员调整期,容易给上班族造成职业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舒缓,就会引起疲倦。主要表现为对工作激情减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等。这些表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春困。
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要不要多加注意,或者去医院进行诊疗。
应对“春困”小窍门
当然啦,正常情况下的春困,并不需要惊慌。但是,如果春困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那就必须重视。
有时候,春困还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说驾驶时出现春困……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春困不是病,困起来真要命。面对春困,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营养丰富的饮食可以使人保持精神饱满。容易春困的人,早餐宜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以粗粮为好。
蛋白质内的酰胺酸对大脑保持警觉十分重要,因此,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瘦肉、鱼等)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肉类吃太多会让人产生疲劳感。因此,吃肉要节制,一天100-150克就足够了。
对付困,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好睡眠不光让人有精神,还会让人情绪愉悦,对人体自我修复十分重要。
但要注意睡眠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度睡眠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让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反而更困了(这也是睡多了反而越睡越困的原因)。
运动是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好方法。春季多运动,能促进血液流通,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使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对抗春困的有效方案。
如果这些做起来有些困难,那不妨试试伸懒腰吧。这是很多人都尝试过的对付春困的良方哦。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