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发布啦 0 0

1984年4月19日,一则消息轰动了全国,就在这一天,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因病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相信大家对贺子珍的名字都不陌生,她不仅仅是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党员,杰出的妇女先驱,同时也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

毛主席和贺子珍于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相见,日久生情后,二人共同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贺子珍陪着毛主席一起走过了艰难的长征,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虽然说两人最终选择了分离,但毛主席的心里却一直为贺子珍留着一席之地,当年,毛主席还讲出过:“贺子珍是对我最好的女人”这样的话语。

因为贺子珍的身份比较特殊,上海政府也不知道怎样安排她的后事,中共中央办公厅便写了一份报告,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桌上,询问他的意见。

仔细阅读完该报告,邓小平说出了一句话,彻底为贺子珍的后事定了调,那邓小平到底说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安排贺子珍的后事的呢?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日久生情结夫妻

贺子珍于1909年9月28日出生在江西省永新乡一个乡绅家庭中,因家中条件良好,且父母文化程度较高,所以很小的时候,贺子珍便进入了学堂读书。

思想觉悟极高的贺子珍于16岁那年,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她奔赴新安县,帮当地干部开展妇女解放工作。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很快,能力出众的她,就成为了新安县的妇女主任和共青团副书记。

就在各地的革命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心想着搞独裁的蒋介石不顾众人反对,一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胞。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一时之间,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中华大地,国民党人开始了对共产党员的疯狂打击。

彼时,包括贺子珍哥哥贺敏学在内的诸多共产党人,都遭到了国民党人的逮捕,为了把哥哥救出来,贺子珍连同袁文才一起发动了暴动,顺利救出了战友。

随后她又跟着战友一起上了井冈山,建设革命根据地。

因革命工作需要,毛主席也于同年十月率领部队登上了井冈山,指挥工作,初见贺子珍时,他便被眼前这个留着干练短发的女孩所吸引了。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看着对自己微笑的贺子珍,毛主席主动上前问道:“你是?”

闻讯,旁边站着的的袁文才走了上来,向主席介绍说:“她叫贺子珍,是永新县的妇女部长”。

看着这个漂亮的女孩,毛主席的心头涌上了一股不一样的情感,他半开玩笑地说:“原来是我党人士呀,我还以为是哪个首长的千金呢。”

在后续的共事过程中,毛主席和贺子珍的接触,也愈发频繁了起来。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左三毛主席、右一贺子珍)

因为贺子珍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她便给主席当起了助手,陪在毛主席身边,和他一起深入群众,出色地完成了社会调查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毛主席发现贺子珍是一个非常聪明,且执行能力极强的女性。他也特别欣赏,贺子珍身上独有的刚柔并济的气质。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左贺子珍)

面对爱情,毛主席并未掩饰,在战友的撮合下,他选择主动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意。

得知君心似我心,激动不已的贺子珍立即与主席确定了恋爱关系。

1928年5月28日,杜鹃盛开之时,贺子珍与毛主席办了一场朴素又温馨的婚礼。

虽然说那个时候的政治环境非常的严峻,但是性格坚毅的贺子珍,却从未有过抱怨,自始至终,她都以务实的作风对待工作,以理解的态度对待丈夫。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相敬如宾的二人,也成为了羡煞旁人的模范夫妻。

兜兜转转留遗憾

因部分领导判断失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不幸走向了失败,为了保存我党的实力,毛主席下达了红军长征的命令。

长征的路途极为艰苦,怀有身孕的贺子珍行动不便,只能跟在队伍的后面。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即便如此,她还是事事以丈夫为重,在自己急需补充营养的时候,她拿出了手中为数不多的津贴,给毛主席买了一条他最爱吃的鱼,并亲手为其烹饪了一桌好菜。

看到这桌菜,主席也深为感动。

由于那个时候时间紧、任务重,毛主席便养成了一边看文件,一边吃东西的习惯。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担心丈夫吃不饱的贺子珍,总是趁着主席看文件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往他碗里夹菜。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便察觉出了不对劲,调笑说:“我的碗是个聚宝盆吗?怎么越吃越多呀?”听着丈夫的打趣,贺子珍也笑了。

长征的路途危机四伏,我军不仅要克服恶劣的环境,还要躲避国民党人的追击,战士们都极其辛苦,好在二人一直陪伴在彼此身边,这段艰难的征途,才有了那么一点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行人顺利抵达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延安。

为建设百废待兴的延安革命根据地,毛主席也愈发忙碌了起来,那段时间,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革命事业上,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和贺子珍的感情出现了疏离。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贺子珍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因为一些琐事,两人渐渐生出了一丝嫌隙,最终,想要外出工作的贺子珍,便跑到了苏联。

闻讯,紧张的毛主席动员了身边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去劝妻子,要她回来,但心意已决的贺子珍还是选择了离开。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临行前,她给毛主席留下了一张写着“就此诀别”四个字的手帕,两个人的爱情也就此走到了尽头。一直到1948年,贺子珍才回到中国故土。

因为孩子的缘故,两人也时常会有联系,但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曾为革命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贺子珍,当上了浙江省妇联主席,继续在她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一直到1959年夏天,她才和毛主席迎来了重逢,这一次,她放下了曾经的坚持,直言说,当年执意离开的事情,她特别后悔,但事已至此,只期待两人都能够好好生活。

作为妻子,她陪着主席走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为毛主席生下了三男三女,作为共产党人,她始终冲锋在第一线,以务实的作风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贺子珍的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因为在长征途中,贺子珍受过重伤,所以从那以后,她的身体就一直不大好,晚年时,她被送去了上海静养。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在上海工作的老朋友陈毅将军,也专门为她安排了厨师和警卫员,照顾她的生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长辞于世,这一噩耗给了贺子珍当头一棒,贺子珍也想到北京送毛主席最后一程,但那个时候,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长途跋涉了,所以这件事情便耽搁了。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据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回忆说,弥留之际,父亲曾比划过一个手势,她看得出来,那是个圆圈。

她知道母亲的原名叫做桂圆,所以她猜测,去世前,父亲也是想见母亲的。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没能见毛主席最后一面,成为了贺子珍心中永远的遗憾,一直到三年后,她才通过审批,来到了北京,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的遗容。

彼时,年过七旬的贺子珍已经无法独立行走了,她只能让别人将她推至厅内。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怀着沉痛的心情,贺子珍见到了毛主席的遗容。

看着这张无比熟悉的面孔,贺子珍泪流满面,无声哭泣了起来。

在北京待了没多久,她便动身离开,回到了久居的上海。

一句话语定后事

或许是因为这次北京之行,太过于操劳了,回来之后,她的病情出现了反复的情况。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1984年3月,贺子珍开始发起了高烧,中风、肺炎、肝功能衰退等多种疾病同时发作,折磨得她苦不堪言,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能帮她把体温降下来。

一接到贺子珍病重的消息,中央便赶紧从北京调去了多位专家会诊,临行前,领导还特别作出了指示说,要专家不惜一切人力物力,挽救贺子珍同志的生命。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贺子珍、李敏)

同年4月15日,正在病中的李敏接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她拖着病体,第一时间乘上专机,来到了母亲的身边。

看着病床上消瘦的母亲,李敏心疼不已,她一边轻抚着母亲,一边等待母亲醒来。

一看到孩子,贺子珍的眼神就忽然亮了起来,她费力地想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但最终也只是扯动了脸上的肌肉。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紧张的李敏赶紧凑了上去,轻声安抚母亲。

此时,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一家人也赶到了医院,为了减轻妹妹的痛苦,他提出建议,让专家为她服用了安宫牛黄丸。

吃完药,贺子珍的烧才终于退了下去,一觉醒来,她的神志也比之前清楚了不少。

望着身边的人,她颤颤巍巍地说:“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看到贺子珍的精神比先前好了很多,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但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短暂的清醒,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4月18日晚上,她的病情突然加重,体温两次升高,人又进入了昏迷。

医生马上对她进行了紧急抢救,遗憾的是,这一次贺子珍没能醒来,第二天下午,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饱经风霜的传奇女性,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75岁。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贺子珍去世之后,她的女儿李敏专门在家中放了一幅,母亲的巨幅遗像,多年前,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她就曾把毛主席的遗像放到过家里。

虽然说父母已经分开很多年了,但在女儿的心里,三个人始终都是一家人。

就在众人为贺子珍的去世而感到遗憾的时候,一个非常紧急的问题,摆在了众人的面前,那就是贺子珍的后事应该怎么安排?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因为中共上海市委不敢擅自安葬贺子珍,所以他们便列出了一份报告,请示中央的意见。

一方面,贺子珍的身份极为特殊,她曾经是毛主席的妻子,另一方面,她本人也为革命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应该将她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还是其他地方呢?办葬礼的时候应该按照什么规格办呢?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为难,最终,还是邓小平拍了板,下达了两条重要决定。

邓小平说:“贺子珍去世,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是要送花圈的,把贺子珍同志的骨灰放在一室”。

邓小平口中的这个一室,指的就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听到这句话,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心里就有数了。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在贺子珍家人以及工作人员的布置下,1984年4月25日,众人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对身披共产党党旗的,贺子珍同志的遗体,作出了最后的告别。

仪式当天,包括邓小平、聂荣臻等在内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来到了现场进行吊唁。

4月25日下午,贺子珍的遗体火化完成,中央派出了一架专机,将她的骨灰运到了北京。在贺敏学、李敏、孔令华等人的护送下,贺子珍的骨灰被安放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中。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此后,和贺子珍有过交集,或对她心怀崇拜的人,都接连来到了八宝山公墓祭奠她。

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同年4月26日早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伟大女性贺子珍同志去世的消息。

1984年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邓小平一句话定调

贺子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受到众人尊敬,就是因为无论她面对什么样的境地,无论她遭遇到什么样的打击,她都能坚定初心,坚持信念,从不退缩。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