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还记得电影长津湖中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登场镜头,徐克导演用一个仰拍的镜头完美阐释了麦克阿瑟的不可一世,那个戴着大墨镜叼着玉米烟斗的硬汉形象或许就成了很多人对麦克阿瑟的第一印象。
然而现实中的麦克阿瑟也确实有着不可一世的资本,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远东军司令。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或许他自己都不会想到在他就读军校的期间就开启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法庭之旅。
麦克阿瑟毕业于西点军校,在他就读于军校时他的父亲已是军官,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父亲的荫蔽,当时年仅19岁的麦克阿瑟便进入了西点军校学习深造,对于母校麦克阿瑟始终是抱有感激的,他十分感激西点军校对他的栽培,甚至在晚年回忆起时常都是热泪盈眶。
然而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就读的那四年却是他人生中最无力的四年,麦克阿瑟长相英俊成绩优异,传闻麦克阿瑟当时的成绩几乎每年度都是第一名(有一年是第三名),一所优异的军校里的优秀学生为什么要说在他就读军校的期间却是他人生中最无力的四年呢?
西点军校作为美国最顶尖的军校却在当时有着教官学长欺凌新生的传统,麦克阿瑟学习努力成绩出众再加上其父亲是军官身份,在西点就读的四年里并有遭受到太多校园欺凌,但是他人生第一次登上法庭却与西点军校的校园欺凌的校风有着推脱不掉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西点军校学员的军事素质当时学校高层决定实行“老生训诫新生”的学校制度。而当时西点军校校园欺凌风气形成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严格实行军事化管理让军队中的一些不良风气进入了校园,另一方面学校“老生训诫新生”这一制度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校园欺凌变的名正言顺。
然而西点军校内部校风问题也终于在1901年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当时有个叫步茨的学员因无法忍受在校期间的虐待而选择退学,而那位学员在退学回家后不久感染了肺结核而离世,步茨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儿子是因为在他在校期间所遭受的虐待而导致最后的离世,最终将西点军校告上了法庭......
随后不久西点军校虐待学生致死的消息传遍了美国大街小巷,最后甚至总统都过问了此事,作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顶尖军事学府的西点军校,却传出了虐待学生致死的案例,这对于学校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麦克阿瑟被要求作为证人出席庭审,并要求供出施暴者信息。
对于麦克阿瑟来说供出施暴者的信息就意味着背叛自己的学校,他清楚知道若他供出施暴者信息他就会在学校被作为背叛者看待,他也会随着他的学校一起身败名裂,一边是社会正义,一边是自己的前程,他无法做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
正在麦克阿瑟为此事发愁时,他的母亲为他送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若他供出施暴者信息他和他引以为傲的学校的前途将会毁于一旦,他的军旅生涯将就此终结。看完母亲的信件后他坚定了信念决定死扛到底绝不供出任何施暴者的信息。
面对着法官一遍又一遍的施压,一遍又一遍的询问,法庭上的麦克阿瑟浑身发抖,豆大的汗粒从额头滚落,一遍又一遍恳求法官放过他,甚至不惜向法官下跪。虽然法庭之上麦克阿瑟的表现与展现的硬汉影响大相径庭,但麦克阿瑟最终还是扛住了法官的施压,没有供出任何一个施暴者的信息。
在后来很多人拿这件事情嘲笑麦克阿瑟,但麦克阿瑟表示并不后悔当时的决定,而西点军校教官老生欺凌新生的局面最终也是在麦克阿瑟手中终结,1919年6月麦克阿瑟出任西点军校校长,大刀阔斧实行改革并决定废除体罚制度并不再实行“老生训诫新生”,在他的改革下,西点军校也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军校的轨道。
结语:我们无法用现在的观点对麦克阿瑟当时的决定作出评价,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他当时的做法,当社会正义与个人前途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时,其实无论选择什么只要不违背底线都应该给出理解,毕竟社会和人性都是复杂的,我们必须综合性考虑后再作出最优解。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