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发布啦 0 0

前言:能带上总督两个字,一般都会让人觉得是很了不起的存在,比如昔日大英帝国在各处殖民地所设的总督等。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北人,笔者一直以来都对清朝的湖广总督有些神往。脑袋中会琢磨,湖广总督是几品官?手中的权力有多大?管辖的地方有多大?历史上有哪些名臣担任过湖广总督?

今天,我们一起从湖广总督的由来、权利和任职之人,这三个方面来走近它、了解它。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元朝的各行省

一、湖广总督的由来

1、总督从何而来?

虽说古代封建王朝讲究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皇帝很难直接管理地方,必须通过委任地方官员去有效管理。至于在地方上设多少层级,那就是一件比较综合性的事情了。秦朝实行的是郡县两级,由朝廷来管郡,郡再管县。后世王朝基本都还是按照郡县制的框架来进行行政区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元朝的行省制应运而生,明朝沿袭元制,就有了两京十三省。明英宗继位之后,明朝的内忧外患开始加剧,然而因为各省长官互不统属,经常性地互相掣肘,导致一些事情无法及时而有效地处理,朝廷便认为“必设总督而后能平之”。正统六年,朝廷下令让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征讨麓川。此后,明清两朝就有了总督一职。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明朝的两京十三省

2、湖广总督从何而来?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段适应调整的时期。总督在明朝刚出现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种非正式官职,属于一种派出性质,有事的时候,派个人到某个地方当个总督,事情处理完后,总督也就得卸任了,一直到明宪宗继位之后,总督才开始走向了定制的道路。满清入关之后,地方不宁,地方武将势大。

朝廷为了更好地管控地方,便把总督发展为一种长期、正式的官职。顺治元年,朝廷考虑到两湖地区的地缘关系,便依托于明朝的湖广行省,正式设立湖广总督一职。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当时搞行省制时,从宋朝的荆湖路、广南西路等行政区划中搞出了一个江南最大的湖广行省,从两湖到贵州,再到两广、海南。后来恐怕地方坐大,湖广逐渐缩水成两湖地区。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清朝朝湖广总督辖区

二、湖广总督的权利

1、 职权

湖广总督形成定制后的正式官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其中的湖北和湖南是源于康熙皇帝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考虑到湖广行省影响力太大,康熙皇帝将其拆分为湖北、湖南两个行省,在两地各设一个布政使司衙门。从官称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广总督的职权很大,涉民、涉军。

随着清朝的衰败,湖广总督的职权也不断扩大,这个就像东汉末年的州牧一样。比如省例定制权,湖广总督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制定和颁行一些地方制度,和法律具备同等效力,还有文武官员之任免权,对于辖区内的中下级文武官员,湖广总督只要得于具奏后,便可即行任命。此外,题奏咨请权、文武官员监督权、军队节制权、诉讼审判权、岁计审核权和外交处理权也都在湖广总督的职权范围内。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清朝总督官服

2、 职级

清朝在制定官员等级制度时,沿袭了前朝的“九品十八级”制,从一到九,共九品,每品分为正和从两级,比如正六品和从六品。湖广总督在刚定制的时候,朝廷将其定为正二品。然而随着总督制度的发展与深化,正二品有些不合适了。当时各省的巡抚和布政使都是从二品,总兵都是正二品。

因此,仅仅是正二品的湖广总督很难按照自己的职权来辖制总兵、巡抚等官员,尤其是总兵这种武职。原本设立湖广总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朝廷想着以文官来节制拥有较大军权的总兵。于是,朝廷为了让包括湖广总督在内的地方总督们更好、更完整地行使职权,便会让各位总督兼任都察院右都御使的职位,后来又给增加了兵部尚书或兵部侍郎的职衔。如此,湖广总督的职级便可升到从一品。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清朝官员等级森严

三、湖广总督的任职之人

1、 林则徐

如果说谁是道光朝的第一名臣,非林则徐莫属。林则徐一生走过很多地方,也在很多地方当过官,其中就有笔者的老家—湖北。道光十年(1830年),林则徐因为政绩斐然,当上了湖北布政使,他在任上积极整顿吏治,处处以身作则,广受赞誉。可惜不到一年,他就升任它职,调到别处了。

直到七年后的道光十七年,林则徐方才重回湖北,此时的他是以湖广总督的身份来履职的。林则徐在湖广总督的任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彼时湖北境内一到夏季就会有地方遭受洪灾。面对此问题,林则徐亲自统筹,提出“修防兼重”的治水思想,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江汉沿岸州县官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林则徐

2、 李鸿章

李鸿章其人,可谓是饱受争议,他是通过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起家的,逐步做到了晚清第一重臣,一手打造了曾经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并且积极推动了洋务运动,一度被誉为东方俾斯麦。可他的很多作为却又很难被人们认可。众所周知,李鸿章曾任过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当过湖广总督。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在湖广总得的任上作出太多政绩。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因剿捻不力,被朝廷调回两江总督任上,当时担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只得挪窝,朝廷便让其担任湖广总督一职。李和曾不同,曾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总担心功高震主,便解散了湘军,李却保留了自己打造的淮军,由此他虽然当了湖广总督,却按朝廷指示,一直带着军队在外剿捻。湖广总督对于李来说就是块跳板。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李鸿章

3、 张之洞

要说清朝哪位湖广总督最有名气,当属张之洞。张之洞自从入仕之后,官声就一直很好,因此也算得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认为大清的铁路基础实在薄弱,必须修建一条从京城外的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大动脉。在他看来,一旦有了这条铁路,不仅南北交流会更便捷,大清的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朝廷为了更好地推进这条铁路的建设,便将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到任之后,不仅把这条铁路给建了起来,还积极兴办洋务,为两湖地区的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赫赫有名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湖广总督是什么样的存在?

张之洞和汉阳铁厂

结语

综上所述,湖广总督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结合自己的统治需求,方才让湖广总督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地方总督,湖广总督的权利是相当大的,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无论是谁,拥有多大的权利,就得承担多大的责任,即使是湖广总督也不例外。清朝时期,以林则徐、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官员在担任湖广总督时,或多或少都为其辖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明史》

《清史稿》

《清朝全史》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