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宣布用卢布结算天然气
当地时间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作出决定,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将用卢布进行结算。普京要求俄罗斯中央银行和政府在一周内制定与欧洲国家进行卢布结算的相关规范。
而俄罗斯之所以宣布私用卢布结算,因为目前俄罗斯很多银行被欧美踢出SWIFT系统,导致他们没法使用美元或者欧元进行结算。
受此影响,23日当天欧洲天然气价格直接飙涨34%,这无疑会增加欧洲生产生活成本,甚至产生更多的抗议活动。
近日欧洲多个国家的民众就已经爆发了街头示威游行,比如3月20日,西班牙马德里就爆发了一场高达15万人参与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而在3月21日,德国当地的一些建筑工人,渔民,农民以及出租车运输工作者则组织示威,他们封锁了法国各地的油库和炼油厂,以抗议油价飙升。
在此之前,德国汉堡街头也曾经出现过抗议高油价的大规模示威,当时大概有250辆汽车堵塞交通,车上横幅写着卡车司机需要公平柴油价格等字样。
这些人游行的目的是抗议政府无法遏制快速上涨的物价。
2
欧洲多个国家物价纷纷上涨,通货压力进一步加大。
最近一段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欧洲多个国家物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一、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最近一段时间欧洲涨价最明显的当属能源价格,这里面包括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气价格等等。
比如目前德国柏林的油价已经上涨到2.2欧元左右每升,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15.5元,这个价格跟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接近一倍。
而目前法国SP95汽油的价格也上涨到2欧元左右(约14元人民币),英国油价也上涨到每升两英镑左右(约16.6元人民币)。
油价的不断飙涨让很多人的生产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比如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油价上涨之后他们的收入就会大幅缩水。
比如法国一家出租车司机,以前每一个月能够赚2000欧元左右,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他们每个月就要出现400~600欧元的损失。
另外对于广大农户来说,油价的上涨,机械的运营成本也大幅上涨,这也是很多拖拉机司机纷纷加入示威队伍的重要原因。
当然除了油价上涨之外,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涨幅也非常明显,
此前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突破3500美元每立方米,这个价格跟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5倍。
虽然进入3月份之后,欧洲天然气价格有所回落,前两天荷兰4月交付的天然气批发合约价下降到97欧元/兆瓦时,正当欧洲民众以为天然气价格会继续下降的时候,没想到23日当天就一下飙涨了34%。
二、欧洲食品价格也不断上涨
受到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市场供应减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的食品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比如目前法国玉米已经上涨到270欧元左右每吨,这个价格跟去年同期的200欧元相比涨幅超过30%。
除了玉米价格上涨之外,小麦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小麦价格有所回落,但跟往年同期相比仍然是比较高的。
粮食价格上涨不仅增加了大家吃饭的成本,对于一些下游产业来说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比如在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动物饲料成本也大幅上涨,很多农场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另外跟玉米和小麦有关的一些农副产品类似的面粉、面条、面包等一些食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当然,除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能源价格以及粮食价格之外,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欧洲很多物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在原材料成本传导之下,包括汽车,化肥等很多工业品价格都纷纷跟着上涨。
在物价纷纷上涨的背景下,目前欧洲面临的通货压力是非常大的。
根据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供应链瓶颈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欧盟2月份整体通胀率达到6.2%,欧元区通胀率升至5.9%,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另外根据欧洲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欧元区通胀率预计将维持在5.1%的水平,远高于3个月前3.2%的预期。
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欧洲民众还要承担高物价带来的影响。
3
欧洲制裁俄罗斯,买单的却是自己的老百姓。
最近一段时间,欧洲物价纷纷上涨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既有全球产业链瓶颈的影响,同时也是因为欧洲制裁俄罗斯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俄欧冲突发生之后,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宣布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当中,比如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天然气,减少小麦进口量等等。
这种做法让欧洲挣足了面子,但所酿造的“毒果”却要自己吞下。
要知道目前的欧洲能源市场对俄罗斯的依赖度是非常大的,比如2021年俄罗斯占据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需求量达到40%左右。
另外在欧盟每年所消耗的5亿吨原油当中,有1.5亿来自俄罗斯,相当于俄罗斯出口的原油占到欧盟市场整体消费量的30%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时候任何一个举措都应该谨慎对待,然而在俄乌冲突之后,欧洲不顾区域内的能源安全,纷纷宣布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原油。
根据欧盟的计划,到2021年底,他们将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的2/3天然气,个别国家甚至干脆彻底切断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如波兰。
另外欧盟还计划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虽然目前关于禁止石油进口没有达成协议,但未来不排除他们会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可能性。
从俄罗斯减少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之后,欧洲只能从瑞典、中东、以及美国等其他能源市场进口原油和天然气。
虽然这种做法可以弥补欧洲的能源市场缺口,但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无疑会提高欧洲的能源成本,最终为这些能源成本买单的却是普通的民众。
由此可见,在全球一体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冲突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才能够实现双赢。
如果欧美一些国家不能摒弃冷战思维,仍然用有色眼镜对待非欧美国家,那最终承担损失的终究会是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伤敌1000自损800。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