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发布啦 0 0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陈景润

前言

在邓小平去世一年左右后,陈景润的妻子由昆含泪说道:“他老人家对我们的深厚情意,我们会永远记得。可以说,没有小平同志,景润就不会有今天,我们这个家也不会有今天,甚至景润都坚持不到63岁。所以,小平同志去世,我们就像是失去亲人一样痛苦,这种感情,别人很难理解……如果景润还在,他会随小平同志去的!”

邓小平得知陈景润住房条件非常生气

1975年,在毛主席与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当年9月份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听取了胡耀邦等人汇报中科院工作,以及讨论《科学院汇报提纲》。

汇报工作期间,胡耀邦向邓小平介绍了陈景润。邓小平听后评价道:“像这样一些世界公认有水平的人,中国有一千个就不得了了!”

同时,邓小平提出:要解决他们的困难。

这次会议结束没多久,胡耀邦就特地前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向有关领导询问陈景润的生活境况与身体健康状况。

胡耀邦还亲自带人视察了陈景润住的6平米房间。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胡耀邦

那是位于中关村88号的单身宿舍,是一座五层高的筒子楼,每层楼道两旁都摆满了炉子,整栋楼显得拥挤又狭小。

看到陈景润的住房条件后,胡耀邦连声说道:“这样的条件怎么能行呢?要想办法解决一下!”

但是,等胡耀邦第二次来,再次询问起陈景润的住房情况时,却得到还没有解决的答案。胡耀邦当场生气道:“为什么就不能帮助陈景润换一个条件好一点的房子?”

相关领导回答道:“可以,但是按照规定,陈景润只能搬到四人间的单身宿舍。”

可是,这样要缴四人的住宿费,不知道陈景润是否愿意。

“每个月多少钱?”胡耀邦问道。

“两块”。

胡耀邦再次生气道:“你不收陈景润的房租不就行了,一年24块钱,十年240块钱,这钱花得值!”

于是,所里很快就给陈景润调出一个16平米朝阳的房间。但陈景润却谢绝了胡耀邦的好意:

“谢谢领导,我现在的住房已经很好了,大家住房都很紧张,我单身,现在这样就够了!”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年轻时期的陈景润

于是,陈景润就继续住在那个只有6平米的小房间内,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伏在床上,不断的演算、思考,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研究。

1978年在,在邓小平的关怀下,陈景润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

会上,陈景润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般,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专心致志的听着邓小平的激动人心的讲话。

邓小平说道:“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我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与争得的荣誉!”

听到邓小平对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肯定,陈景润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一个劲儿地说道:“我很高兴,很高兴……”

另外,让这些科学工作者更为感动的是,邓小平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邓小平

邓小平的这番肺腑之言,让在座的人不禁潸然泪下,很少流泪的陈景润,眼眶也湿润了……

此时的陈景润,感到心情澎湃、精神振奋。

此次会议期间,邓小平还专门接见了陈景润等贡献突出的科学家。

当邓小平向陈景润走来时,这位一向木讷的科学怪人,激动地快步走上前去,双手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

虽然有些拘谨,但陈景润出人意料地向邓小平深深鞠了一躬,嘴里不断说着:“谢谢邓副主席!谢谢、谢谢……”

邓小平则暖心地叮嘱着陈景润:“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同时,邓小平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尽量为陈景润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听到邓小平对自己的关心,陈景润高兴地不断点头,笑着说道:“好,我很好!”

这是陈景润唯一一次与邓小平见面,但这次见面,却让他永远也无法忘记。

回去以后,陈景润激动地对所里的同事们说道:“我与小平同志握手了!”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邓小平与陈景润握手

在邓小平的关怀下,科技人员的待遇、后勤保障,很快得到了改善,陈景润也因此受益。

由于陈景润长期超负荷进行研究工作,他患上了很多疾病。

在1973年的时候,毛主席得知陈景润患上了严重的腹膜结核病,就亲自批示:“要抢救!”

于是,陈景润被送进了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由著名的结核病专家为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由于陈景润当时病情比较严重,医生让他立即住院治疗。但是,陈景润在医院没住了几天,就吵着要出院。因为,他的手稿、草稿等材料,都堆在房间里没有整理好。当时走得急,什么也没带。

于是,趁着医护人员不注意,陈景润偷偷从医院跑了出来。最终,大家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重新找到了他。

为了解决他的心病,有关部门专门为陈景润搬来一个保险柜,放到他的病房里,并将他所有的重要的东西与手稿,全部锁进去。陈景润这才轻松许多。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因此,此次会议结束后,邓小平又专门叮嘱,为陈景润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随后,陈景润便被安排住进了北京解放军309医院的高干病房。也是在这里,陈景润遇到了自己的爱人——由昆。

1980年,陈景润与由昆结婚。

但是,婚后两人一直两地分居。再加上陈景润多年来一直住在6平米的小房间里,儿子出生后,由于两人都忙于工作,就给孩子请了一个保姆。

这样一来,他们四个人,6平米的房间里,一下挤了四个人。

而且,由于当时陈景润名气已经很大,参加社会活动较多。但因为没有秘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自己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影响了陈景润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他的科研进度。

困境中的陈景润,想到了邓小平,他决定向邓小平求助。于是,他向组织报告了自己的困难。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陈景润夫妇

邓小平看过报告后,立即作出指示:

一周之内,给陈景润同志解决三个问题:住房、爱人调动、配备秘书

在邓小平的关怀下,陈景润的这些问题,果然在一周之内就解决了。

另外,邓小平还指示,将陈景润破格升为一级研究员。这样一来,陈景润的月薪,就从原来的89.5元,增加到了149.5元。除此以外,还有50元的津贴。

但是,陈景润很快就遇到了新困难。

原来,当时科学院分给他的房子,是北大附中附近的一套两居室。在这附近,有一个屠宰场。每当宰猪时,陈景润都能听到猪的嚎叫声。潜心研究的陈景润,因此被搞得心烦意乱。

不知如何是好时,陈景润向好友诉苦:“我搬出去跟猪作伴了……”

为此,好友让陈景润给邓小平办公室打电话。邓小平得知后,非常生气。他立即指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高登榜,就地解决陈景润的问题。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陈景润

很快,高登榜亲自来到陈景润的单位,对相关领导说道:“不分房子我就不走。”

于是,单位当天就给陈景润分了一套四室一厅的院士房。

同时,陈景润的妻子由昆,也从武汉军区的156亿元,调到了北京309医院。陈景润很快也有了一个科研助手。

值得注意的是,分给陈景润的四室一厅住房,在当时的中关村,只有20多套,而且都是年老资历深的科学家才有。陈景润是这些人中,最年轻的住户。如果没有邓小平的特别指示,陈景润是分不到这样的房子的。

对此,陈景润非常感激邓小平。与妻子由昆见面后,陈景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定拼命干!累死了也心甘情愿!”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邓小平

如果我不能工作,还要我干什么

陈景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妻子由昆回忆称,陈景润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时候,医生向她反映:陈景润每天在医院,除了治疗的时候,其他时间全部在工作。

由昆劝说丈夫陈景润:“你不能这样的……”

陈景润说道:“知道了,知道了。”

虽然嘴上答应了,但陈景润在实际行动上,却并没有兑现,还与医生玩起了“捉迷藏”。

大概摸清楚医生护士查房的时间后,陈景润估摸着他们来的时候,赶紧钻进被窝里装睡觉。等医生护士们一走,他就迅速钻出被窝,再次投入都工作中。

没多久,陈景润的小心思被医生们发现。医生生气地说到:“你这哪是来治病的?你分明是来拼命的!”

得知此事后,由昆也拿陈景润没办法。无奈之下,由昆就来到医院,将陈景润的所有东西,全部带回家。

但是,由昆第二天早上刚刚上班,就接到了陈景润打来的电话。他非常生气地说道:“由(陈景润对妻子的爱称),你现在必须给把我所有的东西都送过来!如果不能工作的话,我就出院、回家!如果我不能工作,还要我干什么?”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由昆

说到这里,由昆双眼含泪,声音哽咽。去世前,陈景润只有两个月没有工作。

由于过多的透支了自己的健康,1996年,年仅63岁的陈景润,永远的离开了他的妻儿,离开了他牵挂的科学事业。

他是累死的,也是心甘情愿这样的。

而他之所以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的科学事业,除了因为要报答邓小平的温暖关怀,更因为,早在年少时期,他就立志要报效祖国,早在大学时期,他就默默将党和国家的关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陈景润出生贫困,他的父亲在邮局工作,工资不高。母亲身体不好,生下他以后,因为没有奶水,只好去邻居家里要米汤,来喂养陈景润。

由于家境贫寒,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纪后,父母却无力供他上学。

但是,陈景润自小就酷爱学习,在不能去学校的情况下,他跟着已经上学的哥哥学习。哥哥也非常乐意教他。

因为哥哥的帮助,虽然陈景润没有去学校,但却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陈景润

等到陈景润更大一些的时候,母亲看到他常常手不离书,便与父亲商量,省吃俭用,送他去上学。

陈景润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习非常努力。最终,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中。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迫切希望下一代拯救国家命运的老师。

这位老师负责教授语文,原本是一位大学教授。但是,日军侵占东北以后,他不得不开始流亡生活,最终来到陈景润所在的中学,担任老师。由由于陈景润学习非常刻苦,老师很快注意到了他。

他经常对陈景润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并对日军的侵略,表示痛心疾首。

只是,这位老师已经年过花甲。他含泪告诉陈景润,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肩负起拯救国家的重任!

陈景润含泪答应:“一定会报效祖国!”

因此,陈景润在学习越发刻苦学习。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陈景润

初中阶段,陈景润身上有三个最:穿得最破,吃的最差,学习最好。其中,他的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这也引起了学校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老师的注意。

这位数学老师觉得陈景润不一般。于是,他将自己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课本,借给陈景润看,还经常给他讲一些数学知识。他还告诉陈景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陈景润因此更加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初中阶段,他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全优。

新中国成立后,陈景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进行学习。

此时,他的母亲因为重病没钱医治,已经去世。

家境贫寒的他,也是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了新中国与党的温暖。

新中国虽然经济情况不好,但对大学生非常照顾,所有大学生都能领到津贴,家境贫困的学生,还有补贴费。这项政策,使得陈景润免去了经济困扰,能够安心读书。

因此,陈景润对党和国家都非常感激。他也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转化为了学习的动力。

陈景润调侃自己与猪作伴求助邓小平,邓立即指示国务院:就地解决

陈景润

在大学时期,陈景润的成绩,在全校依旧名列前茅。

因此,即便后来陈景润已经声名远扬,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但他依旧甘愿蜗居在那个6平米的简陋房间内,继续进行研究工作,直到结婚有了孩子,才向组织上申请改变住房条件。

1991年,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曾问陈景润:“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他果断的回答道:“是奉献,不是索取!”

他的一生,心里装的都是国家,是别人。

1984年,陈景润在过马路时,被一辆自行车撞到。因为后脑勺着地,造成重伤,并诱发了严重的帕金森症。

但病床上的陈景润,心里却想着那个撞人的小伙子。他对相关人员说:

“不要为难撞我的人,不要扣他的工资,不要毁了他的未来……”

只是,这个甘愿为国家科学事业献出一切的人,与妻子仅仅走过了16个春秋。他去世时,儿子还没长大。这也成为他的一大憾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