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最好的人生,就是要做到这四句话

发布一下 0 0
曾国藩:最好的人生,就是要做到这四句话

曾国藩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是曾国藩的十六字处事箴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

心中不要有牵挂,事情如果来了就去顺应它,事情如果没来也就不要主动去寻求它;事情到来的时候心无杂念地去做好,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恋恋不忘。

人之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筹莫展,犹豫不决。而这十六字箴言,就是治愈我们犹豫不决的一剂苦口良药。

01

物来顺应

古人曰:“既来之,则安之。”

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学着去接受,再多的抱怨,也于事无补,徒增烦恼罢了。

不要想太多,接受事实,坦然去面对,积极去处理。

有一个培养葡萄球菌的细菌学家,突然发现了培养皿不知道何时冒出了一块绿色的霉菌,霉菌周边的葡萄球菌全部都失活。

这个细菌学家非常的愤怒,这可是花费了很大心血才培养出来的啊,就这么给毁掉了,他真的太不甘心了。

冷静下来的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导师。

导师却表现得很是平静,告诉细菌学家,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先不要急着懊悔,先去看看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听了导师的话,细菌学家突然有些顿悟了。

他再次返回了实验室,将绿色的霉菌给提取了出来,开始痴迷地研究起来。

功夫不费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实验,他终于发现了霉菌的来源为点青霉菌,其分泌的抑菌物质为青霉素。

青霉素的出现,拯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可谓是医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也因为青霉素的发现,和弗洛里和钱恩于1945年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这次意外的发现经历,也被人称之为“幸运的过失”。

导师的一句话,点化了弗莱明,也成就了弗莱明,但是真正成就自己的,是他自己的心真正做到了“物来顺应”。

物来顺应,始得本心。

曾国藩:最好的人生,就是要做到这四句话

02

未来不迎

未来之所以是未来,是因为一切皆为可知,既为不知,又何必去忧虑?

《列子·天瑞》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杞国人,整天望着天空,担心那一天天会塌了,地会陷下去,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劝他。

“天就是聚集的气体罢了,无处不在,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在其中,为什么要担心天会塌了呢?”

杞人说,“如果天是由气体组成的,那日月星辰不都要掉下了吗?”

劝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形成的,只不过会发光而已,不会掉下来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砸到人的。”

杞人还是不放心,问:“那地要陷下去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再次说道:“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而已,到处都是,你一走一行整天都是在上面,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塌陷呢?”

听了劝导的人的话,杞人终于抛下了多日以来的烦恼,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就是耳熟能详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世间烦恼,皆因我们自己想得太多。

该来的自然会来,坦然面对,该去的自然会去,由他而去。

未来的事,未来说。心存敬畏,不悲不喜不忧不虑。

曾国藩:最好的人生,就是要做到这四句话

03

当时不杂

人之一生,唯一可以把控的只有当下,但纷扰红尘诸多牵绊,心若不静当下亦不可控。

一个小和尚,一天问他已经得道的师傅,“师傅,你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啊?弟子愚钝,未能参悟明白。”

老和尚笑着说:“变化还是很大的。”

小和尚恭敬地说:“师傅,你能告诉我到底有什么变化吗?”

老和尚看了一下自己的徒弟,轻声说;“得道之前,我每天都是砍柴、挑水和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还是砍柴、挑水和做饭。”

小和尚挠了挠头,说:“师傅,这不都是一样吗?”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说;“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小和尚低下头说;“师傅,我明白了。”

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柴必然不可能砍好,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水也必然不可能打好,做饭的时候想着砍柴,饭肯定也是做不好的。

人生的三件事,虽然每一件都去做了,可是没有一件是可以做好的。

专注于当下,做好手头上的事情,才是悟道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最好的人生,就是要做到这四句话

04

既过不恋

曾国藩曾说:“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这句话和既过不恋是一个意思。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追是追不回来了,既如此,再留恋也就没有了意义。

有一个人担着几个每场精美的罐子去赶集市,途中不小心碰碎了一个。

路人皆为此人感到惋惜,可是此人竟然头也没有回的就担着担子径自走了。

路人看了很是不解,上前忍不住地问他,“这么精美的罐子,摔碎了多可惜啊,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

此人笑了笑,说:“再精美的罐子,摔碎了,就没有用了,再留恋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路人顿悟。

再美好的回忆也终究是回忆,再不堪的过去也已经成为了过去,既然无法改变,不如索性释然。

学会和自己妥协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所谓做人当如王阳明,做事当若曾国藩。

这是十六字处事格言,就是曾国藩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曾国藩一生的行为准则。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懂得了这四句话,也就读懂了曾国藩,读懂了曾国藩,也就读懂了我们自己。

最好的人生,就是要做到这四句话。

我是老顽童,右上点个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优质情感文章,提供有价值、有意思地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6469.html